中国船舶集团外高桥造船累计交船总量突破1亿载重吨大关
中新网上海11月14日电 (记者 殷立勤)11月14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外高桥造船)为荷兰SBM OFFSHORE公司建造的第五艘世界独创的230万桶通用型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轮“捷豹”号签字交付。至此,外高桥造船全年交船22艘,提前一个半月完成年度交船目标,同时这更意味着外高桥造船成立25年来累计完工交付579艘(座)船舶和海工平台,共计1亿2587载重吨,成为中国第一家完工总量突破1亿载重吨大关的船企,谱写了中国造船业发展的新历史。
本次交付的“捷豹”号是外高桥造船为SBM OFFSHORE公司建造的第五艘世界独创的230万桶通用型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轮,已于11月5日顺利命名。该船沿用SBM公司独创的“通用型”船体设计概念,其基础方案是一艘储油能力达230万桶原油的FPSO船体。该船设计配置了多点系泊系统,能满足西非、南美等地区的海洋环境条件,适用于全球多个海域的油气开发作业。
载重吨不仅是衡量船舶运输能力的关键指标,也是衡量船企建造能力的重要参数,是全球公认的三大造船指标之一。自2003年6月22日交付首船至今,外高桥造船以年均交付27艘/476.2万载重吨的业绩稳居中国第一,在中国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卷轴上书写了外高桥造船的华丽诗篇。
25年的砥砺奋斗和创新发展,外高桥造船高品质打造了大型邮轮、大型散货船、超大型矿砂船(VLOC)、大型和超大型油轮、大中型和超大型集装箱船、超大型液化石油气体运输船(VLGC)、大型和超大型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轮(FPSO)、半潜式和自升式钻井平台、海工辅助船等一批船舶和海工产品,多款全球首创、中国第一的船型陆续问世。
外高桥造船的兴起和发展,始终与中国船舶工业的转型升级休戚相关,从跟跑、并跑,再到领跑,跃居“世界先进船企”之列,成为中国船舶工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交船总量突破1亿载重吨,不仅是外高桥造船成立25年来谋求突破、精益求精的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中国船舶工业日益强盛、蜕变壮大,问鼎世界造船之巅的一个生动注脚和缩影。
不得不提的是,在这1亿载重吨产品中并没有涵盖外高桥造船历年所交付的14座高难度、高技术的海上钻井平台,包括世界首座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因为按统计规则,海工平台并不计算载重吨。此外,建造难度巨大的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按载重吨计仅约1万载重吨。因此,外高桥造船能达成此次交船总量突破1亿载重吨的成绩就更加意义非凡。(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致公党中央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振兴培训班在沪举办
- (新春见闻)新疆伊犁不囤货过年成趋势
-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高新沙水库首迎西江水
- Meta恢复特朗普脸书及Ins账号
- 广东清远春耕现场:3000斤巨型豆腐送“福”
- 2025年铁路春运火车票开售 预计发送旅客5.1亿人次
- 消费活力持续释放
- 宁夏固原警方打掉一集资诈骗犯罪团伙 涉案资金1.8亿余元
- 水深超过3厘米就有可能发生溺水 救人别再倒挂控水
- 基围虾、多宝鱼降价明显!水产品平价礼盒受欢迎
-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 新能源车企加大投入 2025年有望再次“跑”出销量新高
- 钢铁业供需两端发力稳运行 推进绿色低碳改造
- 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校庆学术报告会 发布代表性学术成果
- 《BMC生态学与演化》图片大赛揭晓 产生总冠军和4类别冠亚军
- 西藏定日县三个乡移动信号暂时中断 加紧抢修中
- 这里是广东!
- “优享计划”在沪面世 为全球内容创作者提供广阔舞台
- 至少四个热点城市已取消土地限价:更多地区将跟进
- 英国央行预计今年通胀率将降至5%
- 热门推荐
-
- 开滦集团钱家营煤矿冒顶事故已有2人获救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开展金融知识”五进入”集中教育宣传活动
- 从十亩种到上千亩 小小“东方橄榄”鼓足广西农户致富信心
- 江西安远:“小车间”助推乡村振兴“大发展”
- 三亚发布水上旅游管理新规:水上旅游服务项目应明码标价
- 武汉市武昌区:千年古城焕发新生
- 别让汽车关税毁掉中欧“双赢的绿色竞争”
- 中上协:今年上市公司对业绩说明会的重视程度空前
- 能源求变 风光装机崛起进行时
- 日本总人口较上一年减少约53万人
- 新疆拜城县发生5.4级地震 暂未收到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报告
- 布林肯敦促参议院尽快批准60余位国务院官员提名
- 第二十四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大会在渝举办
- 6天5夜,洪水深处守着“羊”
- 多家门店1折清仓 暇步士前路难卜
- 福建首个海上光伏项目首批发电单元并网
- 广东建立海外商业秘密纠纷常态化监测机制
- 安徽六安南华路上跨G312及接线工程首节段钢箱梁完成吊装
- 美发布对华投资限制拟议规则 商务部:中方将保留采取相应措施权利
- 加强交流对话对美中两国未来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