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长: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
中新社北京11月8日电 (记者 赵建华 梁晓辉)中国财政部部长蓝佛安8日在北京表示,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人民币,下同),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再加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同时明确,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
当天,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蓝佛安说,上述三项政策协同发力,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平均每年消化额从2.86万亿元减为4600亿元,不到原来的六分之一,化债压力大大减轻。据估算,地方依靠自身努力化解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甚至有些地方是比较轻松的。
蓝佛安介绍,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是今年一系列增量政策的“重头戏”。6万亿元债务限额,分三年安排,2024—2026年每年2万亿元,支持地方用于置换各类隐性债务。2023年末,经过逐个项目甄别、逐级审核上报,全国隐性债务余额为14.3万亿元。今年以来,受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需不足等因素影响,各地隐性债务化解的难度加大。一些地方隐性债务规模大、利息负担重,不仅存在“爆雷”风险,也消耗了地方可用财力。实施大规模置换措施,从政策效应看,能够发挥“一石二鸟”作用:
——解决地方“燃眉之急”,缓释地方当期化债压力、减少利息支出。这次置换,近三年密集安排8.4万亿元,显著降低了近几年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规模,让地方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同时,由于法定债务利率大大低于隐性债务利率,置换后将大幅节约地方利息支出。据估算,五年累计可节约6000亿元左右。
——帮助地方畅通资金链条,增强发展动能。通过实施置换政策:将原本用来化债的资源腾出来,用于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将原本受制于化债压力的政策空间腾出来,可以更大力度支持投资和消费、科技创新等,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结构调整;将原本用于化债化险的时间精力腾出来,更多投入到谋划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去。同时,还可以改善金融资产质量,增强信贷投放能力,利好实体经济。(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因地制宜搞建设 “完整社区”现雏形
- 安理会就改进工作方法举行公开辩论会 中国代表阐述立场
- 天津港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1188万标准箱 创历史新高
- 台风“卡努”逼近 浙江温州启动水上防台Ⅱ级应急响应
- 广西贵港:火龙果丰收 铺就“火红”致富路
- 本田公司将在美国召回超75万辆汽车
- 柬埔寨首相洪森会见王毅
- 中国出台国有公益性收藏单位进口藏品免税新规
-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举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招待会
- 柬埔寨出台新政推动电动车产业发展
- 铁路国庆黄金周预计发送旅客1.9亿人次 火车票9月13日开售
- 西湖龙井开采在即 杭州设临时收寄点助春茶采销
- 那些刷屏的网红店是怎么诞生的
- 西安税务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税动力”
- 接待游客871.23万人次 南昌春节文旅市场何以“热辣滚烫”?
- 中新教育|全美中文学校协会会长:冀链接中国资源 赋能华文教育
- 全国百名专家学者太行山下论道 为弘扬太行精神探索新路径
- 中国向世界释放三重利好
- 中国科技馆:2024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开展四大版块活动
- 搭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交流合作全新平台
- 热门推荐
-
- 有演员被疑似诈骗组织骗至境外 中国广联演员委员会发声
- 故宫景福宫开启百余年来首次文物建筑整体保护修缮
- 2023郎牌特曲“郎助郎·上学堂”公益助学活动启动
- 小故事反映大变化 “北京·国际范儿”短视频大赛启动
- 中国国家柔术队训练基地落地浙江 全力备战亚运
- 3月份香港PMI升至50.9 专家指香港市场持续回暖
-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闭幕 15台剧目获评“文华大奖”
- 河南省政协委员建议多地联合为仰韶文化申遗
- 今年上半年新疆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创新高
- 受台风“格美”影响 深圳铁路部分列车将停运
- 第四届消博会游艇展启幕 有80家国际品牌参展
- 11月份中国仓储指数为52.2% 行业持续向好运行
- 北京市郊铁路:列车限员运行 达规定人数后停止检票
- (身边的变化)江西信丰:“让村民过上好日子”的好书记
- 科学保护,守护大兴安岭这片绿色
- 开药成本高 难治性癫痫“特效药”合法后仍难买
- 广州出台促进民间投资措施 鼓励参与七个重点领域建设
- 广州调整住房公积金政策 贷款额度提高
- 穿梭廊桥越野竞逐 浙江庆元千年历史文化“碰撞”新潮运动
- 中国洗衣机行业用户满意度保持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