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产业工人如何更有作为、更有地位?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印发。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的主力军。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让产业工人更有作为、更有地位,是我们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产业工人队伍面临的现实挑战
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同时也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产业工人队伍面临着不少现实挑战。
首先,技术更新速度加快,技能需求转变。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这对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操作技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制造业的需求,产业工人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以适应技术更新的速度。
其次,传统岗位面临调整,存在人才结构性短缺。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传统制造业岗位将会被自动化设备取代,相应就业岗位可能会有所减少。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部分岗位面临人才的结构性短缺。
再次,社会认知偏差,尊重程度不足。一些人认为产业工人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低端劳动力,缺乏足够的尊重和认可。在人工智能时代,这种认知偏差可能还会有所加大。
产业工人如何更有作为
从短期看,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确实给产业工人带来了挑战,但从长远看,人工智能也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因此,要运用系统观念,采取多种举措,支持产业工人提升技能、拓展岗位、实现职业发展。
首先,支持产业工人提升智能制造技能。一是加强技能培训与考评。政府、企业和社会应加大对产业工人智能制造技能的培训力度,提供多样化的培训课程和实践机会。同时,建立完善的技能考核评价机制,对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进行客观评价,激励他们不断提升自身智能制造技能水平。二是推动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训基地建设、科研项目合作等方式,让产业工人有机会接触到最前沿的智能制造技术和理念,为产业工人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学习平台。三是鼓励创新与实践。通过设立创新基金、提供创新奖励等方式,激励产业工人不断追求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应用,鼓励产业工人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和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和创造力。
其次,支持产业工人向智能制造管理岗流动。一是培养管理能力与领导力。通过举办管理培训班、领导力提升课程等方式,帮助产业工人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技能。鼓励他们参与企业管理决策过程,提高其管理能力和领导力水平。二是提供晋升机会与职业发展路径。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晋升机制,为表现优秀的产业工人提供向智能制造管理岗流动的机会。三是加强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通过团队建设活动、沟通技巧培训等方式,提高产业工人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智能制造环境下的团队合作模式。
此外,政府和企业可以通过设立就业信息平台、举办招聘会等方式,为产业工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选择,拓宽产业工人的就业渠道和岗位选择范围,引导他们向智能制造领域的其他岗位流动。同时,加强职业转换与转岗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开设在线课程等方式,帮助产业工人掌握新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设立职业规划咨询中心、提供职业规划指导等方式,为产业工人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建议和指导。
为产业工人发展提供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合法权益。为此,要坚持守正创新,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升产业工人的地位。
第一,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打造忠诚队伍。一方面,团结引导产业工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产业工人中落地生根。另一方面,积极构建党委领导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加强新经济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及时有效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引导产业工人发挥主力军作用。
第二,提升政治地位,让产业工人当好主人翁。一是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提高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举办工会活动、加强工会干部培训等方式,提高产业工人的政治素质和参与意识。同时,鼓励产业工人积极参与工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发挥他们在企业民主管理中的作用。二是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通过定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听取职工意见和建议等方式,加强企业与产业工人的沟通和交流,保障产业工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职工代表提案制度,鼓励产业工人积极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三是推动产业工人参与社会治理。通过设立相关机制和平台,引导产业工人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有序参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基层治理。
第三,提升经济地位,让产业工人有更多获得感。通过制定合理的工资标准和福利政策,建立完善的工资增长机制和福利待遇调整机制,确保产业工人的收入水平与他们的劳动付出相匹配,保障产业工人的合法经济权益。同时,通过完善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加强职业健康监管等方式,降低产业工人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的伤害风险,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服务体系和工伤保障制度,保障产业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四,提升社会地位,让产业工人受尊重。一是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制作宣传片等方式,展示产业工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贡献和成就,特别是加强对青少年的职业教育引导,让他们了解产业工人的职业特点和价值所在。二是重视产业工人队伍的表彰激励。通过举办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激励产业工人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为产业工人提供展示自己才华和能力的平台。加强对“大国工匠”的表彰和宣传,提高他们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通过举办企业文化活动、加强员工关怀等方式,提高产业工人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营造尊重劳动、尊重产业工人的良好氛围。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严运楼/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长春数据交易中心启动运营 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 创设长者数字学习新场景 上海“银发e学堂”揭牌
- 《指南》发布:推动基层糖尿病肾脏病防治管理规范化
- LNG船舶首次靠泊停驻广州港区
- 佟新:学者的责任
- 中新人物|汪小敏:久违了,被看见的感觉
- 产销两旺 新疆库尔勒香梨迎采收期
- “闽派”特色福州木雕技艺传承展异彩纷呈
- 山西公安不断推出惠民利企措施 提升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 牙痛频频竟因心梗留意心脏求救信号
- 积石山地震工作重心转向伤员救治、群众安置和废墟清理
- 中国古代人群新石器晚期迁徙与融合 奠定中华文明生物学基础
- 2024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在厦门召开
- 海南乐东:小小金钱树成为乡镇发展大产业
- 湖南五年来发放社会救助资金481.7亿元
- 东盟留学生广西“取经” 校企携手培养“订单班”国际工匠
- 百事公司出席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共谋绿色未来
- 台湾“美食匠人”邱益万:一厨一味暖人间
- 万物皆可盲盒?期待新规的“清醒剂”作用
- 诗经植物园里过大年,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 热门推荐
-
- 赴美航班新冠疫苗接种要求5月12日取消
- 财政部:10月份全国共销售彩票473.41亿元 同比增长59.3%
- 浙江今年首批柑橘出口加拿大
-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抵达北极点
- “大智法王与明代汉藏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 大运河杭钢公园建设渐入佳境 一期工程今年逐步开放
- 去年浙江公安查办侵犯知识产权案件916起 挽回损失4.5亿元
- 川藏公路绘就多元文化艺术
- 沉浸式悬念剧场《9号秘事》在上海大剧院开启驻演
- 吉林男子来内蒙古寻亲 民警助力一家团圆
- 天津市首只AIC股权投资基金注册设立
- 赋能大运会 智慧服务开启数字城市新时代
- 国医大师熊继柏谈小寒节气与养生
- 中国甘肃等地发现大型金矿 新增金资源量168吨
- 罕见病少见,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 平安健康险、北大医疗联合美趣柯斯发布”AI掌上中医” 助力中医数智化发展
- 青海省集中销毁400吨货值1.7亿元的侵权假冒商品
- 泰国游客沉浸式游桂林:堪比人间仙境
- 天津多部门联动全力迎战上游洪水过境
- 俄罗斯伊尔-96-400M远程宽体客机完成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