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收益回暖 五大上市险企前三季度净利大增78%
一片期待声中,A股五大上市险企2024年三季报全部披露完毕。10月30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太保和中国人保前三季度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190.26亿元,同比增长78.29%。
业绩抢眼的背后,投资收益提升是推动净利润增长的核心因素,负债端寿险业务也在回暖。在这轮A股行情期间,各家公司采取了怎样的投资策略?未来,上市险企业绩的高增长能否持续?
投资收益立大功
2024年前三季度,五大上市险企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太保和中国人保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190.26亿元,同比增长78.29%。
5家上市险企中,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盈利规模均达到了千亿,分别为1191.82亿元和1045.23亿元。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分别实现净利润363.31亿元、383.1亿元、206.8亿元。
前三季度上市险企净利润快速增长离不开投资端的利好。具体表现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新华保险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6.8%;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达到8.1%。中国人寿表示,前三季度公司总投资收益同比大幅提升,总投资收益达2614.19亿元,同口径同比增长152.4%,总投资收益率为5.38%。中国平安也表示,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实现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5%,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年化净投资收益率3.8%。
众所周知,有关部门在三季度推出了一系列货币、财政、稳定资本市场和促进就业等政策,资本市场积极回应,股市快速反弹。上市险企也在积极把握阶段性机会,及时调仓。
谈及具体的投资策略,中国人保透露,权益投资方面,公司加强市场走势研判,把握好波段操作时机以及行业结构性投资机会,优化股票、基金投资策略;同时,持续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以盈利模式相对稳定、分红率较高的上市公司股票作为主要投资品种。中国太保同样采取了高股息投资策略,该公司表示,公司持续做好低估值、高股息、长期盈利前景好的权益类投资品种配置,稳步推进创新型配置模式和投资策略。
业内更为关心的是未来的险资投资环境,中国人寿管理层在该公司三季度业绩发布会上判断,A股市场前期有一个快速反弹,目前底部更加坚实,仍然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特别是一系列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监管新规出台以后,有利于持续改善市场生态,可以提升长期回报水平。
资深精算师徐昱琛预测,四季度股票市场很难出现类似三季度的爆发行情,预计整体来说会呈现窄幅震荡的情况。也需要关注经济基本面及后续的财政货币政策。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提示,当前外部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险企需要保持谨慎,合理配置资产,以应对可能的风险。
寿险新业务价值增长明显
今年前三季度整个寿险市场面临一系列调整和变化,从年初的经代渠道“报行合一”到9月的预定利率调整,无一不影响着保险公司的负债成本。
从新业务价值层面来看,5家寿险公司增长动能强劲,部分公司新业务价值增幅达到了三位数。具体来说,人保寿险前三季度新业务价值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113.9%。中国平安前三季度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达成351.6亿元,同比增长34.1%。新华保险前三季度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79.2%。
前三季度新业务价值增长25.1%的中国人寿表示,公司持续强化资产负债管理,积极推进产品多元和业务形态多元,负债质量不断优化,长期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保持快速增长,占首年期交保费的比重为46.43%。
徐昱琛指出,上市险企寿险新业务价值大增背后,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预定利率下调后负债成本下降;二是银保、经代等渠道“报行合一”带来的费用率降低;三是往年的基数相对较低。
“特别是在高预定利率产品即将停售的消息影响下,部分消费者提前购买保险产品,进一步推动了寿险业务的增长。”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补充表示。
产险综合成本率分化
不同于寿险业务的回升明显,今年前三季度,自然灾害频繁,财险公司在理赔方面压力增大,“老三家”人保财险、太保产险、平安产险具体表现有些许不同。
在保险服务收入方面,3家公司步调较为一致。2024年前三季度,人保财险实现保险服务收入3643.06亿元,同比增长5.28%;平安产险实现保险服务收入2460.22亿元,同比增长4.5%;太保产险实现保险服务收入1452.02亿元,同比增长4.1%。如此看来,3家公司增速差距不大。
不过,3家公司的综合成本率有所分化。平安产险前三季度整体综合成本率97.8%,同比优化1.5个百分点。人保财险前三季度综合成本率98.2%,同比小幅上升0.3个百分点。太保产险承保综合成本率为98.7%,与去年同期持平。
王鹏表示,9月以来,自然灾害整体影响相对减弱,财险公司的赔付压力将相应减轻,有助于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余丰慧同样认为,随着天气转凉,季节性的自然灾害风险降低,这将有利于财险公司的经营状况改善。
北京商报记者 李秀梅 胡永新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俄一购物中心发生热水管道爆裂事故 已致4死多人伤
- 全球首个“煤电铝”循环经济绿色产业集群:新能源加持 风光无限
- 中国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在美国进行首轮演出
- 中外政企代表齐聚新疆 探讨促进中亚区域经济合作
- 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4.0级地震 震源深度19千米
- 多部门共建共享 多举措给游客带来更好旅游体验
- 续写“晋湘之好” 300余名湖湘专家学子走进山西晋城
- 福建部署防范台风“苏拉” 渔船进港人上岸
- 河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为何注册不到2年要注销?
- 广州名医开展义诊 引导民众科学保健、精准就医
- 2023年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8% 持续创有统计以来新低
- (第六届进博会)上海推出境外人士支付服务“组合拳”
- 全球竞逐碳中和 绿色金融何以成为“好帮手”?
- 上海金融服务业“第三极”将添新地标
- 2025年新疆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启动
- 第二届“小蝌蚪”动漫大赛在河南安阳启动
- 聚力攻坚“港”“廊”“链” 浙江金华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 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16.9%
- 法国巴黎在“2024年城市出行就绪指数”中排名世界第二
- 6月15日起长三角铁路实施新列车运行图
- 热门推荐
-
- 中韩(盐城)产业园经贸合作交流会举办
- “通信行程卡”将于13日下线
- 客旺货畅彰显经济持续向好
- 市场监管部门公布第八批制止食品浪费行政处罚典型案例
- 广东防风Ⅰ级应急响应生效 广州多区“五停”
- (两会速递)国务院研究室主任:中国依然对外资具有强大吸引力
- 南非复活节期间逮捕近4000名非法越境者
- 李毓敏:做硬核刀尖舞者,将这支舞跳到最好
- 广交会观察:中国服务机器人“大显身手” 受境外采购商青睐
- 恒指升795点逼近两万大关 成交额破三千亿港元
- 集大原高铁山西段启动联调联试
- 陈李济以“同心济世”为文化核心,坚守“古方正药”,开拓“陈皮+”大健康产业
- 遇见福建:建阳溪源古韵悠 美丽乡村引客来
- 考古遗址为何纷纷“再度上新”?
- 作家许诺晨:儿童文学作品要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
- 马来西亚青少年的“汉服情”:百闻不如一见
- 艺术和美育如何赋能城乡融合发展?专家强调要重视市场机制
- 上海加速全球资管中心建设 助推国际金融中心迈向更高能级
- 2023中国国际皮革展览会共享新机遇
- 深圳全球招商大会举行 外资持续看好中国经济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