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堂又有充电新模式 “小而精”的微专业为何人气爆棚?
在周末,如果你走进大学校园,会发现高校开设了一批微专业。不同于辅修专业,微专业主打“小而精”,学生可以在一到两年内完成所有学时,内容上也是交叉融合了多个学科专业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微专业虽不授予学位,但人气十足,不仅学生报名踊跃,有的学校还面向社会人士开放微专业的课堂。那么什么是微专业?为何会受到多方青睐?
学习微专业 为未来多一种可能性
在北京林业大学首次开设的《自然教育》微专业课堂上,学生们正在介绍自己以及对课程的期待。他们中有本校学生、有从外地过来的上班族,甚至还有快退休的学校老师。虽然他们的年龄、职业、地域不尽相同,但都希望从这门课中学到更多系统性的知识,以及为未来多创造一种可能性。
据介绍,微专业是高校在学生的主专业学习以外,围绕某个特定学术领域、研究方向或核心素养提炼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
比如北京林业大学的《自然教育》微专业包含9门课程,共计296课时,其中课堂教学占比70%,实践教学占比30%。经过微专业的学习,学生可以具备自然教育领域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后续再通过专业培训等,能取得国家自然教育师资格,从事自然保护地、城乡绿色空间等方面的自然教育工作。
虽被冠以“专业”之名,但在学信网等官方学位网站上,微专业没有备注信息,属于非学历教育,是高校的自选动作。那么高校为何有这一自选动作?在设置微专业的方向和课程时又有什么考量呢?戳视频了解↓
高校微专业探索:
适应新变化 培养新人才
近年来,不少高校纷纷开设微专业。通过微专业的学习,学生们能有哪些收获?未来微专业会如何发展?
山东大学是国内较早开设微专业的高校之一,在2018年就开始了这项尝试。杨青霖是山大首批学习过微专业的学生,本科专业是材料物理学,目前正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机器人领域的硕士学位。从物理学跨界到机器人,微专业的学习经历为他搭建了桥梁。
新加坡国立大学机器人学系研究生 杨青霖:经过微专业的学习,我接触了更多先进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方面的知识,我也发现我对这个领域其实有着非常大的兴趣,这对我后来去申请国外的机器人学硕士也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
目前,在山东大学,学生们可以读的微专业有47个,涵盖近500门课。今年为了适应AI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校还开设了《智能计算与软件编辑》微专业,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
拥抱时代的新变化、面对学生的新需求,不少高校希望通过开设微专业来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设置微专业时一般会选择面向新技术、新领域的专业学科。
高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微专业的核心课程一般在5到10门左右,课程往往安排在周末和工作日晚上,学生可以在一到两年内完成所有学时,具有小而精的特点。未来将基于社会与学生的需求去灵活调整微专业的设置和内容,用“新知识”为校内外学生充电。
微专业如何更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
微专业作为高校对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一种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专业的限制,促进了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也打破了大学围墙的阻隔,为校外的求知者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而选择一门“微专业”既是提升个人能力的积极尝试,也饱含着不少人对于高质量就业的期待。
微专业火热兴起的同时,如何更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业内人士指出,微专业的发展需要冷静思考,避免盲目跟风。如何确立课程标准、如何通过科学设计和市场调研,使微专业更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一些人对微专业的追求主要是在一些形式上,觉得微专业可能在形式上是适合自己的需求的。他就选一个跟就业方向需求相关的微专业来学习,以备以后就业能够用上。我觉得每个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能力、兴趣特点来选择是不是学微专业,而不是简单的追风。
(总台央视记者 吴汶倩 李峻 李宁 刘颖超 王殿甲)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昆仑万维:天工AI每日活跃用户(DAU)超过100万
- 江苏无锡为海内外高校应届毕业生送上“高定”礼遇
- 高通举行汽车技术与合作峰会 骁龙数字底盘概念车亮相
- 终止炫富学生助学金让助学金回归助人本质
- 德国联邦内阁通过《能源效率法》 旨在大幅降低能源消耗
- 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有较强降雨
- 中国“爱心自行车”助力柬埔寨乡村儿童求学之路
- 大学生打工实习 暑期住在哪是个难题
- 美国缅因州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 造成至少22人死亡、50多人受伤
- 上海已在纽约、东京、迪拜、马德里、慕尼黑设海外知识产权服务站
- 美国众议院共和党人不再支持吉姆·乔丹担任众议长候选人
- 穿越两千多年时光:把长城“搬进”博物馆,需要几步?
- 国庆假期第三天 长三角铁路客流持续处于高位运行
- 让科技赋能再生资源 克林泰尔工程技术中心成立
- 主旋律电影:万紫千红总是春
- 多项税收数据反映经济运行向好
- 湘鄂赣三省联动中老铁路出口面包车专列从湖南发出
-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集卡预约平台上线试运行
- 石头山“绿”了
- 23台大戏汇聚2023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 “壹戏剧大赏”将开12奖项
- 热门推荐
-
- 夏日美食点燃“夜经济” 城市“烟火气”中升腾勃勃生机
- 海南省气象台:预计“摩羯”造成的影响将超“威马逊”
- 锦绣中国年|广州万盏花灯齐明庆龙年 天河路多场景重现大唐盛景
- 甘肃武威打造“书城不夜” 民众家门口品书香
- 爱奇艺出品喜剧电影《冲·撞》定档8月23日全国上映
- 2024年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
- “吉林水田第一县”迎丰收 预计增产5000万斤水稻
- 波音宣布收购其重要供应商势必锐
- 印尼连续54个月贸易顺差
- 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福建宁德互花米草除治成效明显
- “阴阳菜单”如何休?
- 外媒:热带风暴“摩羯”侵袭菲律宾 已造成11人死亡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深圳的生动实践交流研讨会举行
- 福建省青年创业资源对接服务季启动 台青分享“创业经”
- 王毅会见印度外长苏杰生
- (乡村行·看振兴)肉鸡住上恒温“楼房” 新疆博乐智能化养殖“养”出致富路
- 吸纳农村低收入人口等从事家政服务
- 透过数据看冰雪旅游热力十足 各地蓄势待发推动“冷资源”激活“热经济”
- 郭有才直播间关闭打赏!此前陷侵权争议
- 粤桂已建成9条省际高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