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眼智慧中医:科技传承中医智慧 谱写健康管理新篇章
在一款智慧中医AI检测机器人前站定不到30秒,就可以在屏幕上通过扫描二维码,看到自己的智能检测报告……随着数字化浪潮的迅猛发展,传统医疗领域经历着深刻变革,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中医领域的应用日新月异。
如今,中医正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技术赋能用科技传承中医智慧
日前,在第十届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暨第五届北京国际养老产业博览会上,北京鹰之眼智能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鹰眼智慧中医”)推出的一款具有中医检测、辨证分析和干预建议等功能的智能机器人,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不少老年人前来检测体验,该检测机器人提供的体检报告中不仅有健康指数、红外检测图像等检测详情,还有食谱、情绪调节和文娱活动等健康建议。“这中医机器人测得挺准!我确实是阳虚体质。”有老年人表示。
事实上,智慧中医AI检测机器人只是企业推进中医智能化的一个缩影。凭借精准的数据采集、智能算法和先进的健康管理体系,鹰眼智慧中医不仅为个人健康管理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更致力于将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探索中医数字化发展新路径。
其研发成果鹰眼智慧中医大脑,作为一款中医大模型,拥有200亿+医学数据,2200万+医疗和健康对话问诊数据,1100万+红外热成像、舌象、脉象、经络等检查数据,800万+中西医文献、医案、知识库数据,不仅能够实时监测用户的体征信息,还能够基于中医理论为用户提供饮食调理、运动建议等个性化健康指导,帮助用户在日常生活中实现中医养生的智慧化。
“中医的精髓在于个体化的辨证论治,我们的智能系统通过分析个人的身体状况,提供个性化的中医调理方案,实现了‘千人千方’。”鹰眼智慧中医董事长向军表示,“这一突破不仅帮助个人更好地管理健康,也为医疗机构提供了精准、高效的辅助诊断工具。”
防治结合推动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随着“健康中国”上升至国家战略,“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瑰宝,在“在治未病、管慢病、健康管理”方面优势凸显。
作为国内领先的智慧中医大健康服务与解决方案提供商,多年来,鹰眼智慧中医一直聚焦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及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
“防治结合,充分发挥中医在治未病的优势。我们希望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手段,解决中医在基层的应用难题,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服务能力,进而推动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董事长向军表示。
从提高医生诊疗能力,到全民全生命周期的主动健康管理,再到跟踪全域的诊疗质量、有效性和经济性,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治理模式,鹰眼智慧中医不断探索以中医手段解决基层诊疗能力不足,未病、慢病管理缺失的困局。
据悉,在中医大模型的支撑下,鹰眼智慧中医推出了“医能体”解决方案,其基于智能化问诊、红外热成像、舌面脉、经络等近9种数字化检测入口,提供多诊合参、辅助诊断、智能开方、疗效评价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同时,解决方案还附带互联网医院、共享中药房以及中医适宜技术指导系统等功能模块,将有力协助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中医类人才培训、中医特色专科建设与运营,助力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医能体”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县级医院疑难杂症诊治经验不足的问题,其以互联网医院的医生、专家资源全面赋能基层医疗,共享药房模式更是解决了村卫生室“缺医少药”的难题,有利于智慧中医全方位、全周期地贴近并服务广大基层群众。
守正创新构建中医智慧化健康生态圈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加快养生保健服务发展。
秉持着中医“治未病”的核心思想,鹰眼智慧中医致力于帮助用户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疾病、保持健康。通过智能设备与健康状态监测,用户不仅可以随时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还能够及时得到专业的中医调理建议,防止小病变大,做到“防患于未然”。
在用户体验方面,鹰之眼通过优化系统界面、提升服务体验,使得用户能够轻松、便捷地操作设备,并通过手机小程序实现健康数据的无缝对接。
此外,鹰眼智慧中医努力打造智慧中医标准化运营场景及全民健康数据服务端口,通过机构赋能形成具有网格化服务能力的大健康生态圈。
“我们利用‘检诊疗评管’模式,构建中医医能体和网格化部署解决方案,全面支撑县域医共体、医联体及中医科室建设。”鹰眼智慧中医副总裁崔德琪表示,未来企业计划进一步扩大技术研发投入,与更多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合作,推动中医智能化的普及应用。
据悉,目前,鹰眼智慧中医已在全国多个城市建立了智慧中医健康体验中心,通过展示先进的中医智能设备和解决方案,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医数字化带来的便利与效果。
“公司希望通过这些体验中心,进一步推动中医智慧化的推广应用,使其惠及更多的人群。”崔德琪说道。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北京朝阳建设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之城
- 上海出梅,梅雨量创本世纪以来新高
- 前7月中国水泥行业经济效益由负转正
- 月饼消费趋势发布 散装月饼更受欢迎
- 普京出席这场峰会,信息量很大
- 报告:2023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达9849.5亿元
- 外国在港领团和商界组团赴山东威海 探访当地高新技术与多元产业发展
- 专家学者相聚辽宁共探积极心理学与雷锋精神传承发展
- C919商飞迈出产业化第一步
- 海南国际航线持续“上新” 为自贸港建设架设“空中桥梁”
- 阿富汗、巴基斯坦发生冲突致十余人伤亡
- 18亿次、57项、1.49万家!一组数据看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 今秋以来江西气温创历史同期新高 预计今冬呈暖冬态势
- (第七届进博会)四赴进博会 南沙积极打造内联外畅强枢纽
- 蔡志忠出新书:漫画如何传达传统文化?
- “三个尊重”是中国对阿富汗问题立场的关键
- 1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西安 开展武则天学术研讨
- 百度发布十大科技前沿发明 七个涉及大模型重构与创新
- 私拆承重墙、结构梁致楼上墙体开裂,广州一业主被立案查处
- 伊朗第14届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开始
- 热门推荐
-
- 行程“撞车”,拜登和特朗普在美墨边境提前上演对决大戏?
- 中外逾3000名专业观众报名参加2023世界VR产业大会
- 福建泉州台商区举办文旅经济发展大会打响文旅品牌
- 广东启动防风Ⅳ级应急响应
- 王计兵:低处飞行的诗人
-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多馆联动缅怀抗战英烈
- 跨里海中欧(亚)班列日日开行已成常态
- 中国手机市场底部将过?
- 香甜软糯的烤红薯到底是不是健康食物?
- 嗓子哑了难道都是上火闹的?
- 十年数博何以“长红”?贵州大数据从“新”再出发
- 中国数字经济“唤醒”非洲青年创业热潮
- (乡村行·看振兴)“中国宠物食品之乡”:“小可爱”撑起大市场
- 外媒:突发!俄罗斯击落6枚美制导弹
- 抖音集团发布2023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助力中小企业发展是亮点
- 西安警方再查处一造假“回流生”培训机构 刑拘6人
- 江淮,与“天”争粮
- 担忧核污染水影响 韩国5月日本海产品进口量下降三成
- 中国传媒大学张洪生:打造文旅城市IP要符合城市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定位
- 攀枝花“胖豹”走红背后的尴尬 2元门票难以支撑动物园改造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