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高”“惠低”,减税效果明显!能给百姓省多少钱?算笔账→
央视网消息:国家税务总局10月15日发布的2023年度个税汇算清缴数据显示,我国取得综合所得的人员中,无需缴纳个税的人员占比超过七成,个人所得税有效发挥了“调高惠低”作用。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取得综合所得的人员中,无需缴纳个税的人员占比超过七成,在剩余不到三成的实际缴税人员中,60%以上仅适用3%的最低档税率,缴税金额较少。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平介绍,个人所得税在有效发挥着“惠低”的作用。以综合所得缴纳个税情况看,低收入群体在享受税改红利后基本无需缴税或只需缴纳少量税收。
据介绍,目前,我国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体系。像个人所得税基本减除费用标准从原来的每人每月3500元提高至5000元。此外还设立了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住房贷款利息等7项专项附加扣除。
李平介绍,“起征点”5000元这个标准在国际上已处于较高水平,能够基本覆盖当前的基本消费支出。现在个人所得税的税前扣除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这样既照顾了纳税人的纳税能力,也体现了国家的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
高收入群体缴纳个税占比达九成以上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数据还显示,从个税缴纳总体来看,高收入群体缴税占比达九成以上。
数据显示,我国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人员中,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高收入者约占申报人数的1%,但这部分人申报缴纳的个税占全部个税的五成以上,申报收入位居全国前10%的个人缴纳的个税占全部个税的九成以上。
李平介绍,个人收入位居我国前10%的人群缴税占比较高,符合税法基本原则中“税收负担须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分配”的公平原则,也与世界上主要国家高收入人群缴纳个税比例均占大头相一致。这说明,个人所得税的“调高”作用较为明显,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老一小”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提高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数据还显示,2023年,我国提高了关于“一老一小”的三项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后,减税效果明显。
据介绍,2023年,我国提高了“一老一小”三项专项附加扣除标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分别由原来每孩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由原来每月2000元提高到3000元。
税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约6700万人享受到了该项政策红利。减税规模超过700亿元,人均减税超1000元。其中,子女教育、赡养老人和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减税分别约360亿元、290亿元和50亿元。
李平介绍,这些扣除覆盖面广、额度高,大大降低了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从个税申报情况看,纳税人人均至少能享受两项专项附加扣除。提高他们的税前扣除标准,就会增加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强他们的消费能力。
年收入不足10万元 基本无需缴纳个税
通过专项附加扣除,有利于帮助纳税人减轻家庭负担。税务总局发布的数据还显示,年收入10万元以内的纳税人基本无需缴纳个税。
为什么年收入10万元以内的纳税人基本不用缴纳个税?
专家介绍,个人所得税除了每年的基本减除费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起征点”6万元之外,纳税人还能够享受到 “三险一金”专项扣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住房贷款利息等专项附加扣除。此外,像符合条件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健康保险、个人养老金等也可以进行税前扣除。
这些政策到底能给老百姓省多少钱?专家给我们算了一笔账。
李平介绍,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纳税人,即使跟爱人来分摊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也可以每个月扣除1000元。如果和兄弟姐妹来分摊赡养老人的附加扣除,每个月也可以扣除1500元,两者合起来,每个月就能扣除2500元,一年就达到3万元。如果纳税人有两个孩子以上,或者自己是独生子女,那扣除的金额就更高了。
再加上每年还有6万元的基本减除费用。如果按照每年工资收入10万元计算,扣除的“三险一金”,每年理论上有1.5万元左右,这三者加起来,就超过了10万元。这样看,个人综合所得年收入不超过10万元的,基本无需缴纳个税。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美特使:以军将从黎巴嫩南部全面撤军
- 人民教育出版社最新国际中文教育新书亮相2023世界中文大会
- 长图解读:蔚蓝“海丝”联古今,扬帆逐浪启新程
- 复旦大学:8月15日至9月1日军训期间两校区暂停公众进校
- 成都天府国际空港综合保税区正式获批
- 宁夏实施农业专技人才“结对帮带”培养 为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提供人才支撑
- 成都警方通报“男子商场内骚扰并殴打女子”:已行拘
- “沪乡空间”正式开放 带民众沉浸式体验上海农村的乡土文化
- 上半年我国邮轮运输加速恢复 邮轮经济持续向好
- 元旦春节出游需注意什么?专家提醒:备好保暖物品和药品
- 吉林首个大型自然人群队列启动建设
- 吉林省将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 安徽“食安名坊”培育行动擦亮“小作坊”品牌
- “对国家的艺术发展成就深感自豪”
- 国家统计局: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在加快构建
- 广西打造《新民歌大会》第二季 助力民歌“走出去”
- 这一曲保护石窟艺术的合唱,韵味悠长
- 提振民营企业信心至关重要
- 人民论坛网评 | 让乡土人才“破土飘香”
- 河南新密一处门面房因液化气泄漏致房屋坍塌
- 热门推荐
-
- 传承京华文脉 “京师讲堂”今年将举办近50场讲座话京城
- (新春走基层)江西城南龙灯迎“本命年”:百年非遗舞出中国年味
- 95后李思德走向台前 李嘉诚家族第三代接班人浮出水面?
- 广州当前珠江最高潮位较高 近期或有明显强对流天气
- 向着最偏远的失联村庄进发
- “民俗热”背后的文化期待
- 福建省第二届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播音主持职业技能竞赛在福州举行
- 强度逐渐减弱,台风“卡努”要去哪?
- 我的青春我“职”道|廖丽萍:汇电成光,点亮万家灯火
- 第十四届“中华学人与21世纪上海发展”研讨会举行
- 超2000人在吉尔吉斯斯坦取得“数字游民”身份
- 巴布亚新几内亚骚乱已致16人遇难
- 俄防长:乌军“最强部队”已被歼灭
- 上交所对南京化纤启动交易核查
- 湖北襄阳一医院贩卖出生证明 7人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 辽宁入冬首场降雪共发布各类预警信号199个
- 创历史新高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线下参观人数突破30万人次
- 2024年春节档市场数据洞察报告出炉:女性购票用户占比进一步提升
- 2023亚洲通用航空展明天开幕 飞行表演队已全部抵达
- 8月8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上升0.80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