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粮收获已过半 看各地良种良法保丰收
农业农村部消息: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秋粮收获高峰期,连续6天日收面积超过3000万亩。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截至10月10日,全国秋粮已收获54.8%,进度同比快1.7个百分点。
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75%左右,是夺取全年粮食丰收的关键。今年秋粮面积继续增加,财政支持、科技护航、金融助力,各地良种良技良法保丰收。
黑龙江:实现主要农作物良种全覆盖
东北地区秋粮面积占全国秋粮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眼下,黑龙江省已秋收近一亿亩。今年,黑龙江筛选适合全省不同积温带的主导品种135个,实现主要农作物良种全覆盖。富裕县种粮大户王友宝今年换上了高产耐盐碱大豆新品种“黑农531”,收获下来的大豆经过专家测产,每亩达488斤。
江西:重点推广小型农机具 让山区耕地变容易
眼下,江西1400多万亩中稻正在集中收割。今年江西重点推广小型农机具,让山区面积狭小、分散且坡度较大的耕地也变得容易耕作。在井冈山,当地今年新购置的320多台小农机,让14.6万亩粮食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
河北:大面积推广密植+水肥精准调控等增产措施
河北省6200多万亩秋粮已进入收获高峰,其中大部分作物是玉米。今年河北大面积推广密植+水肥精准调控等增产措施,5215万亩玉米平均亩密度增加129株,加上秋粮生长期间光温水资源充足,今年河北有望是秋粮产量增幅最大的一年。
山东、山西:集成技术助力玉米提单产
为大面积提升单产,山东在全省布局建设了6个单产提升引领区,共安排2.95亿元资金,重点推广玉米单产提升5项打包技术,预计项目区增产幅度达到10%以上。
聚焦旱作地区提单产,山西省今年在9个市27个县重点推广有机旱作集成技术。在翼城县里砦村的示范田里,用上了集成技术的玉米,每穗籽粒数增加10粒左右。
吉林:推广多种农业技术措施增产量
目前吉林省9000多万亩秋粮正在收获。作为单产提升的重要举措,吉林省将地力提升投入资金占比由原来的5%提高到20%以上,优先安排建设对粮食增产有实际作用的项目。
眼下,吉林省榆树市457.92万亩玉米和90万亩水稻正在采收。为了确保粮食产量,榆树市积极推广多种农业技术措施,如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通过飞防作业防治水稻稻瘟病,实施秋粮“一喷多促”及农区鼠害绿色防控等。同时,统筹推进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玉米免耕播种机、高架植保机、深松机、植保无人机等新型现代农业装备得到广泛应用。通过良法良机的有效结合,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
江苏:防灾减灾救灾做足准备
江苏省4470万亩秋粮丰收在望,大面积收获即将展开。今年江苏首次预下达粮食稳产保供和生产应急救灾备用资金6亿元,支持各地统筹用于粮油作物病虫防控和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目前江苏准备了13.5万台履带式收割机、3.5万台烘干机,为应对不利天气影响做足了准备。
河南:推广适宜机收的芝麻新品种
在河南项城,12万亩芝麻迎来大面积收获。长期以来,芝麻成熟后一碰就落,全靠人工收获,是芝麻种植面积上不去的主要原因。今年河南省农科院在当地推广适宜机收的芝麻新品种,在此基础上,还与当地农机合作社一起改进芝麻收割机的割台,实现了规模化采收。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副主任苗红梅介绍:在实现抗落粒宜机收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改良品种,重点是降低株高、提高单产,增产幅度20%以上,提高农户们的种植积极性。
湖北:大豆新品种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在湖北省公安县埠河镇,1.2万亩连片种植的大豆新品种“中豆57”,配套了高产栽培技术,在历经2个月的高温考验后喜获丰收。经专家实收测产,亩产达276.1公斤,比当地大豆品种产量高出近一倍,创造了南方地区大豆万亩方高产典型。
湖北省大冶市36万亩中稻陆续成熟,将于10月中旬前全部收割完毕。今年当地“跨村联建”高标准农田,实现“散田”变“整田”,亩均产量突破1100斤。
湖南:专用收割机让稻秆压损降低至21%
在湖南省祁阳市,头茬再生稻迎来收获。当地农业部门帮助农户选用了履带更窄、机身更轻的再生稻专用收割机,可以让稻秆压损由以前的45%降低至21%,确保再生稻在11月份顺利进行二次收割。
当前全国大部天气晴好,各地正在统筹调度机具,加快秋粮收获。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农情信息处处长朱娟介绍:一方面全国粮食面积稳中有增,特别是高产作物玉米面积增加。另一方面,组织开展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推广高产品种,提高播种质量,增加种植密度,从各地实打实收情况看,今年秋粮有望再获丰收。
秋粮收获正当时,秋粮收购也陆续展开。我国秋粮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和大豆,分布在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的13个粮食主产省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罗守全介绍:预计今年主产区秋粮旺季收购量在2亿吨左右,与上年总体持平。将针对不同品种市场供求形势分品种施策,做好粮食收储调控工作,增强市场信心,引导各类企业积极入市收购,全力保障农民售粮顺畅、粮食市场运行平稳。(记者 王莹)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多家外资银行协助中国财政部发行美元主权债券
- 谢哈布丁当选孟加拉国新任总统
- 15国驻华外交官参访海南探寻合作新机遇
- 海洋馆潜水员溺亡 游客:以为是假人
- 我们的人民城市丨上海:“两张网”里的为民情怀
- 中外知名专家携手撰写国际口腔种植共识报告 助行业高质量发展
- 紧盯国际国内农业科技前沿 山西推动农业“特”“优”发展
- 广州市首届穗台科技创新年会成功举办
- 广东省内首批农商行吸收合并2家村镇银行获批
- 北京朝阳建设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之城
- 中国文物技能人才何以向未来?
- 谁的暑假作业?家长和暑假作业的“博弈”
- 让女性兼顾职场家庭的灵活就业模式走红,记者多地走访探析
- 国际锐评丨下一个10年,“中国行动”这样助力世界现代化
- 中国企业承建的安哥拉内图博士国际机场正式启用
- “双减”第一周,“我”在做什么
- 中国南北方名园以文物“对话” 20家文博单位精品汇聚颐和园
- “通便”又“减肥”,酵素有这么神吗?
- 印度和加拿大宣布相互驱逐外交官
- 6月14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151元 下调29个基点
- 热门推荐
-
- 莲花美、麦秆香!全国多地“丰”景如画
- 鹳雀楼下的开心户外“语文课”
- 秋天即将跨过长江!全国入秋进程图出炉 秋已覆盖超一半国土
- 迎新春 各地都有哪些特色民俗?快来补补课
- 俄总统助理:朝鲜人民军2025年或参加俄胜利日阅兵
- 高科院五年蓄势打造“人才高地” 汇聚高端智力资源
- 中国电器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行业人士探讨“数字化转型 ”
- 福建泉州运用数字化技术激活文化IP打造文旅品牌
- 北京→上海!我国氢能车辆首次完成千里跨区域运输测试
-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今日出征 三“船”开泰再起航
- 岭南赏雪圣地金子山迎来今年“第一场雪”
- 广东中东部福建有强降雨 青藏高原东部有持续雨雪
- 中国银行悉尼分行在悉尼举办人民币论坛
- (身边的变化)原野中的文物:被看见、受保护、“活”起来
- 预计今夏中国用电最高负荷同比增长超1亿千瓦
- 多国代表聚中国水利博物馆共话“世界水日”
-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集西北雄奇、江南灵秀 宁夏白芨滩绘出治沙用沙新画卷
- 锤炼“水上功夫” 中国强化水域救援力量
- “龙行天下 津邮风采”主题邮政文化展在天津开展
- 青海尖扎:把“阳光资源”变成“阳光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