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长:中国财政可以实现收支平衡
中新社北京10月12日电 (记者 赵建华)中国财政部部长蓝佛安12日在北京表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及市场广阔、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并未改变,同时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预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不及预期。但中国财政有足够的韧劲,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可以实现收支平衡,完成全年预算目标。
当天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蓝佛安说,今年以来,财政部门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组合使用赤字、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税费优惠、财政补助等多种政策工具,加大财政政策力度,加强重点领域保障,积极防范化解风险,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蓝佛安说,2024年安排财政赤字4.0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3.9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达到28.55万亿元,持续保持较高的支出强度。
同时,坚持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的要求,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将更多资金用于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确保重点支出力度不减;加强基层“三保”和重点领域保障,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2024年中央财政安排对地方转移支付超10万亿元,将更多的资金用于补充地方财力,支持地方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并督促地方将财力下沉基层,支持基本民生保障。
蓝佛安介绍,今年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4000亿元,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支持地方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和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盘活闲置资产,加强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努力增加财政收入;指导地方依法依规使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存量资金,保障财政支出需要。
他还指出,总的看,当前基层“三保”呈现总体平稳、局部偏紧的态势。根据全国基层财力总量测算,“三保”底线是有保障的。以2023年为例,基层“三保”支出约占可用财力的五成左右,如果再加上其他刚性支出,占可用财力的八成左右。局部地区“三保”压力增大,主要是受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土地出让收入下滑以及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等影响。(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动漫劲吹创新风 吉林借势促产业发展
- 三代女法官剪影:正义桂冠上“最美的花”
- 我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实现高质量发展
- 新疆巴音郭楞州尉犁县发生4.3级地震 震源深度20千米
- 洪都拉斯学者:与中国建交是大势所趋,欢迎中国朋友来洪都拉斯看看
- 中国持有机器人相关有效专利数占全球约2/3
- (新春走基层)鄂疆三地同聚武汉千年古镇 民俗年味铺满集
- 来自大山,走向世界!小小青藤经历了什么?
- 两版《牡丹亭》将先后登台斗艳
- 云南在澜沧江流域举行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演练
- 世界文化遗产交流暨中法“茶酒对话”活动在法国巴黎举办
- 青岛港首批新能源大巴装船出口
- 7月3日央行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故宫学廿周年纪念座谈会暨《故宫学研究丛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 95后带火甲骨文,就需要这样的专业科普
- 还在任性吃?预防及控制糖尿病 这些食养建议很重要
-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五年累计“打卡”人次达1.46亿
- 阿根廷首都国会建筑外爆发激烈冲突
- 刘慈欣:科幻文学为智慧旅游提供创新动力
- 热门推荐
-
- 中外学者合作发现边缘冰区是大气汞的重要来源
- 中国完成全球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非人灵长类动物试验
- 韩国铁路工会罢工进入第二天 各地列车运行持续缩减
- 商务部:提升市场主体活力 激发服务消费潜能
- 不断抹黑挑衅中国 美国威胁和平安全
- 雪糕“升值”密码:跨界文创抬身价,代工厂宣称成本6元
- 中国即将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 官方研究部署防汛救灾重点工作
- 本土宗教如何推进中国化?道教界人士、学者武当山坐论其“道”
- “植物大熊猫”崖柏的守护者:从“野外灭绝”到百万植株
- “中华禅文化海外行”走进英国交流活动举办
- “稳进立破”促改革|冰雪经济为何火爆?从百姓需求看如何提振消费
- 旅客大意遗失三万元 列车长拾金不昧及时归还
- 韩媒质疑国际原子能机构评估报告:发布过程缺乏科学性 形同走过场
- 新晋世界遗产!除了普洱茶,景迈山还有什么?
- 中国企业与非洲三国达成项目合作协议 金额超30亿美元
- “跨界无感”,长三角共绘一张“实景图”
- 三星堆“神兽”上新 两件“穿越”文物首次公开展出
- “永州蔬菜”何以乘风破浪加速出海?
- 伊朗与沙特预计“数天内”互开使馆
- 青海德令哈柏树山新村:“电”绘乡村生活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