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交通运输重磅会议,为何反复提“韧性”?
中新网9月26日电(记者 张尼)这两天,一场交通运输领域的重磅会议——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2024)在北京召开,今年的论坛主题是“可持续交通:物流联通世界”。在会场上,中新财经记者听到最多的一个关键词就是“韧性”。
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增加,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这些给包括国际航运在内的整个交通运输行业带来冲击,交通运输韧性不足、交通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正在加快暴露。
作为实体经济的“筋络”,物流一旦受阻,就会产生“蝴蝶效应”,一系列不确定性事件导致全球供应链风险加剧。
今年,与会的中外嘉宾都在强调交通运输的韧性、供应链的韧性、合作的韧性。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更加迫切。同时中国企业出海的通畅,也离不开物流的全链条支持。
“要深化互联互通,提升国际物流通道韧性。”中国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论坛上强调。
促进互联互通、稳定全球供应链,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正在采取行动。
“比如说清洁能源替代燃料这块,全球的航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可以推动清洁能源和替代性燃料全球运输。所以我们就建设了五大走廊,携手不同的国家,目的就是推动这方面的供应链。”新加坡交通部部长徐芳达说。
乌兹别克斯坦交通部部长伊尔霍姆·马赫卡莫夫表示,虽然乌兹别克斯坦是一个内陆国,而且通往世界主要港口的通道有限,但是仍然在努力建设陆地的运输走廊,这样能够连接整个欧亚地区其他走廊,“我们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要发展高质量、可靠以及可持续的跨境基础设施。”
当然,在稳定全球供应链方面,中国已经有了成功的实践经验,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欧班列。
贯通欧亚大陆的中欧班列正成为众多企业国际运输的优选项,欧洲多国开始寻求以陆代海的物流方案。来自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3056列,发送货物139.9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2%、11%。
提前布局,中国下了“先手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了多项交通运输领域的改革任务,既有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也包括铁路和公路等改革。
如李小鹏在论坛上所说,实践证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发展成为交通大国联通世界,也必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阔步迈向交通强国,惠及全球。(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伊朗将在50天内举行新总统选举
- 5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延续快速增长态势
- 首次看片 于和伟眼眶湿润
- 中新健康周报|国家医保局发布17批医疗服务价格立项指南;多品牌卫生巾被质疑“国标负差”
- 税收大数据显示:中国建设统一大市场呈现“三强”态势
- 外媒:法国教师被杀案涉案青少年出庭接受审判
- 【驻华大使谈两会】“中国走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
- (走进中国乡村)积石山新农人的“活力密码”
- 中国著名出版社联合发布学术图书英译成果 力推中国学术走向世界
- 满载11800吨机制砂 福建漳州“东山55”轮首航抵达台北港
- 中国驻尼日尔大使馆发布最新紧急提醒
- 去年全国公安机关新增纳管乡村民宿2.5万家 带动就业89.3万人
- 德国9月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4%
- 伪报“狼尾”实为“南美灰狐” 上海吴淞海关截获濒危物种制品6.5千克
- 又到毕业季 毕业生们为什么喜欢、需要毕业旅行?
- 山西永乐宫一批文物亮相粤博 再现《朝元图》壮阔场景
- 扩消费 451种“宁字号”预制菜进市场
- 巴西央行维持基准利率在10.5%
- 河南持续高温干旱能否“人工降雨”? 专家科普来了
- 加沙卫生部门:以军袭击汗尤尼斯一营地已致19人死亡
- 热门推荐
-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国际社会确保阿富汗女性受教育权
- 加拿大央行维持现行利率 称必要时将再加息
- 海南黎安国际教育园区迎新:学生对“大共享+小学院”充满期待
- 美国再现暴力执法!男子举双手跪地,仍被警察踢翻倒地
- 海内外青少年用文学作品讲述北京中轴线故事
- 甘肃临夏牛羊产业探新“赛道”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靓淮河”点亮“明珠”:这里堤固、水清、岸绿、景美、人和
- “巴蜀新视界”第三届川渝乡村振兴农民画联展启幕 展新时代农民新风貌
- 美国“毒火车”引发环境灾难 环境专家称当地溪流污染严重
- 金融服务堵点有待打通
- 强风暴袭击美国多地 已致10人死亡
- AI成增长新动力,百度2023年净利润大涨39%至287亿元,全年业绩超预期
- 京剧演员蓝天追忆恩师童祥苓:我失去了一位崇拜的偶像
- 5.5%!经济增速“含金量”高
- 8月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
- 泽连斯基:乌克兰军队在前线面临“极其困难”处境
- 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已累计引进台资企业逾百家
- 李健:绷住这根弦 好演员的光芒不会被遮挡
- 蓝皮书:去年中国网络文学同质化仍然严重,三俗现象时有发生
- 新疆克州30名少数民族少年儿童来赣过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