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院所去年科技成果转化总合同金额突破2000亿元
落地生“金” 科技成果加速转化(经济聚焦)
高校院所去年科技成果转化总合同金额突破2000亿元
近日,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发布了《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通过对4028家高校院所的统计显示,2023年,我国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6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总合同金额达2054.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当年到账金额达1352.7亿元,总合同项数达64万项。
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其中,高校院所作为我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的主要供给方。近年来,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措施密集出台,我国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成效不断提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科技成果转化活跃,越来越多高校院所的总合同金额创新高
前不久,零磁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在杭州揭牌。这家企业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高新金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起组建,底层技术源自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房建成团队的科技成果。
房建成介绍,人的心脏等可以检测出极弱磁信号,利用这些身体部位发出的信号,可以进行疾病诊断,具有无损伤、无辐射、便捷快速的特点。基于零磁空间、磁强计等技术突破,房建成带领团队研发出心磁成像设备,并在江苏、浙江、山东、广东、重庆等地多家医院投入临床前期研究,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目前,一个4000平方米的工业厂房已被改造成设备生产车间,产线建成后,心磁成像设备的年产能将达到100台。相比动辄几千万元的核磁共振仪,一台心磁成像设备只需要数百万元,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心磁成像设备走向产业化,是我国高校院所成果转化进程加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国相继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印发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措施,有力破解了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在国务院参事、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理事长贺德方看来,随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制度体系加快完善,我国在健全科技成果产权制度、完善收益分配激励制度、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不断迈上新台阶。
“整体上看,我国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活跃。”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主任聂飙介绍,从《报告》统计的情况来看,近年来,以6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总合同金额、当年到账金额、总合同项数均有不同程度增长。越来越多高校院所的总合同金额创新高。2023年,共计396家单位转化总合同金额超过1亿元,同比增长7.4%。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增强,产学研融合向深拓展
去年年底,明吉埃尔法智能工业科技(大连)有限公司发现大连大学的一件开放许可专利契合自身技术需求,随即与该校科研团队展开合作。这件专利被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极大提升了系统性能,迄今已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近1000万元。
高校院所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报告》显示,约60%的科技成果通过转让、许可和作价投资方式实现本地转化,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从区域看,北京、上海高校院所输出到其他地区的科技成果较多、辐射能力强;江苏、广东承接了大量其他地区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
近年来,我国着力推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体系建设,产学研融合向深拓展。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6万亿元,同比增长28.6%,共签订技术合同95万项。《报告》显示,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截至2023年底,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转移机构和转化服务平台数量近1.96万家。
“基础研究对前沿技术、产业变革往往具有很强的牵引作用,而很多基础研究成果来自高校院所。”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彭慧胜认为,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往往聚焦源头创新,向下游转化的链条较长。近年来,复旦大学通过建立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开放相关数据库等方式,以平台建设畅通信息对接渠道,帮助市场挖掘有转化潜力的科技成果。
在聂飙看来,企业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沟通合作,建立互信互利的信息对接渠道,以自身需求为牵引,支持和鼓励高校院所开展研发活动,有助于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良性循环。“同时,还应进一步积极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产品首购首用,加强场景应用,为技术找场景、为场景找市场,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更快进入市场。”聂飙说。
一大批科技“红娘”和技术经理人加快走向市场
高水平、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是科技成果顺利转化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加强技术转移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专业人才在实训实操能力方面的培养,着重考核专业人才在运营服务、实际贡献及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能力。一大批科技“红娘”和技术经理人加快走向市场。
“他们不仅要熟悉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文件内容、转化模式、业务流程等,而且要具备政策法规运用、前沿技术判断、知识产权管理、科技成果评价、市场调研分析、法律合同谈判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欢喜介绍。
在技术转移机构建设人才培养方面,《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1038家高校院所成立了适合自身特点的技术转移机构,高校院所专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人员近1.79万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趋向专业化。
《报告》同时显示,截至2023年底,只有约1/4的高校院所成立了适合自身特点的技术转移机构,约1/4的高校院所与市场化转移机构合作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约一半的高校院所建立了专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队伍。
聂飙认为,技术经理人作为连接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关键纽带,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长期以来,技术经理人面临着行业标准缺失、知识体系不完善、职业发展路径不明确等挑战。“面向未来,要进一步培养技术转移和科技型创业人才,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助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聂飙说。
来源: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谷业凯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让教师敢管能管愿管 江苏法院为教育惩戒权划“标尺”
- 国庆假期中国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20.03亿人次
- 杭电研究生创新实践竞赛“火出圈” 解决人才培养难题
- 中国专家研发针对国人肝癌预测模型 超30万名患者受益
- 住建部详解保交房攻坚战:推动消化存量商品住房
- 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从这些数字看拼搏向前的中国
- 西藏拉萨墨竹工卡县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甘肃法院系统力践“万名干警联万企” 营造爱商护企法治新高地
- 网上流传的转动眼球的方法可以治疗近视吗 | 呵护眼健康
- 美药管局批准首款延缓1型糖尿病病程新药
- 业界专家在青研讨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及绿色矿山建设技术装备
- 防抗台风“杜苏芮” 福建“菜篮子”货足价稳
- 中新健康丨专家:不同呼吸道疾病病原体可以反复、同时或交替感染
- 黑龙江抚远:耕地内出现野生黑熊
- (两会·面对面)莫华伦:在文化互补中向世界呈现中国文化
- 外媒:马来西亚一州议员在坠机事故中遇难
- 中越边境河口口岸上半年出入境客货运量持续上升
- 上海探索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 延伸社区就业服务触角
- 关注老人健康 专家:及早接种疫苗 大多慢性病人群可获安全、免疫保护
- 2024西岛生态艺术节启幕 多元形式传递绿色发展理念
- 热门推荐
-
- 中国首艘超深水大洋钻探船在广州命名试航
- “不锈钢盲道”折射城市规划盲点
- 两部门协调向西藏定日灾区援助燃料等救灾物资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33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 猪企“A吃A” 大北农看上傲农生物
- 游客不文明行为屡禁不止,管得太松,还是罚得太轻?
- 天津开展首批高校技术转移官培训助推科技成果转化
- 经济向好趋势依然稳固——国家发改委回应当前经济热点问题
- 浙江湖州:花甲老人千里寻亲66载 一波三折终圆梦
- 北京多措改善共享单车停放秩序 今年599人被纳入限骑名单
- 8名藏族患者在北京接受免费脊柱侧凸矫形手术
- 海外华媒走进湖南沅陵 “记录”易地扶贫搬迁民众幸福生活
- 美国加州野火仍在燃烧 至少27人因火灾死亡
- 短评:尼山论坛如何为文明发展作中国之答?
- 2023年,全球动荡变革危中有机
- 韩媒:一渔船在韩国南部海域沉没 3人遇难1人失踪
- “95后”活跃用户占比超2/3 省钱环保就打花小猪
- 武汉建设国际枢纽城市 加速迈向“九州通衢”
- 电影《父亲和我的时代》在山西沁县开机
- 嗅树干、贴镜头、找水喝……四川平武野生大熊猫萌态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