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国)“在中国研发”,外资巨头连续加码中国
中新社上海9月10日电 (记者 庞无忌)全球工业巨头施耐德电气位于上海的金山创新实验园区二期10日正式落成。同期,施耐德电气新型电力系统创新实验示范基地也在金山创新实验园区正式挂牌成立。
随着二期的启用,金山创新实验园区实验面积扩大了40%,成为施耐德电气中国及东亚地区最大的创新实验基地。
这是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研发”迈出的最新一步。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中国中心负责人、中国研究院院长胡晓当日表示,施耐德电气的研发是紧跟着业务走的。在中国,所有的业务单元都有研发中心。“中国的产品迭代是最快的,成本要求是最低的,交付速度也是最快的,如果一款产品能在中国市场走得通,在全球市场也会有竞争力”。
自1999年上海研发中心成立以来,中国已成为施耐德电气全球四大研发基地之一和重要的创新源泉。施耐德电气能源管理低压业务中国区研发副总裁张翼对中新社记者表示,近些年来,许多全球平台的项目会放到中国进行“端到端”的研发。与施耐德电气全球其他三个研发中心(法国、美国、印度)相比,中国研发中心的特点在于在追求极致性价比和行业应用同时,也会考虑跨产品线的协同,形成完整的研发能力。
“在中国研发”,并以中国研发成果反哺全球,成为越来越多跨国公司的选择。
今年1月份,大众汽车集团德国总部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在华投入运营;4月份,大众汽车宣布,投资25亿欧元,拓展位于合肥的生产及创新中心。6月份,西门子运动控制业务研发创新中心在深圳正式投入运营。美国嘉吉集团6月宣布投入约3000万元人民币升级的上海创新中心正式启用,该中心不仅服务于中国市场,还为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南亚等其他亚太市场提供支持。8月份,宝洁北京创新中心二期扩建项目启用。德化工巨头巴斯夫涂料业务部也在上月宣布其全新亚太应用中心正式启用。
“在中国研发”的背后是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定位的转变。
以车企为例,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观察到,过去,国际车企多在德国、日本等完成产品开发,再投放中国市场;如今,他们越来越多地将中国科技融入产品中。过去,他们可能将中国市场视为一个“健身房”,但现在,中国市场已升级为他们的“大学”,他们在这里深入学习中国的电动车和智能化科技,以此来强化自身竞争力,并为全球市场的产品推出做好准备。
数据也印证这一点。官方数据显示,1至7月中国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较2023年同期分别提升了2.9和2.6个百分点,体现了引资结构持续优化的特征。说明外国投资者正在中国积极调整相关领域投资布局。“创新”正成为观察中国经济的一扇新窗口。(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全国工商联:为民营企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支持服务
- 墨西哥一石油管道爆炸致7人受伤
- 铁木尔·库瓦托夫的奇妙人生:结缘中国 “文武双全”
- 英籍台商“董妈妈”的慈善人生
- 游客在广西涠洲岛突发心梗 直升机紧急救援转运病人
- 怎么能让“网瘾”老人放下手机?社区适老化改造可带动老年人参与线下社交
- 直击江西丰城河堤溃口现场:农田成泽国 民众忙自救
- 焦点访谈:三尺讲台 银龄生辉
- “95后”小伙变身“和事佬”:“年轻人更懂年轻人”
- 明火露天烧烤、垃圾随意丢弃? 野营别太野
- 泰国大米出口价格飙升
- 多方位“包容、理解和支持”才能成就体育电影
- 如何让统战资源在地图上“动”起来?北京东城有妙招
- 传统网点“邮”出新业态 邮文化重回潮头
- 欧亚大陆丝绸文物精品首次在湖北展出
- 鼻腔给药或能更好防治呼吸道感染
- 美总统竞选人肯尼迪喊话副总统哈里斯:站出来竞选吧
- 54名宁夏青年将开启港澳交流之旅
- 陕西一医院规定“到龄不续聘”去年至今已辞退12名女员工
- 工信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的资金投入
- 热门推荐
-
- PayPal贝宝邱寒:赋能商户出海 助力跨境产业规范化发展
- 未来三天南方持续降雨 北方华北平原再现高温
- 2023中蒙俄“万里茶道”自驾游活动启动 全程14天的跨国之旅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3年德国经济将萎缩0.3%
- 当好防汛“吹哨人” 四川应急广播服务防汛减灾救灾
- 焦点访谈|稳中求进 以进促稳 先立后破
- 成都自然博物馆开馆试运行
- 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主要经济指标回升明显
- 金观平: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放弃传统产业
- 美媒:许多美国人认为经济衰退已来临 正艰难应对财务痛苦
- 世界气象组织:上周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周
- 一头小白鲸在广州顺利出生 体长175厘米
- 恶意侵权、严重侵权?惩治到底!
- 王志庚:好作品不该被湮没在故纸堆
- 日本一男子持猎枪与警方对峙 致包括两名警察在内共3人死亡
- “千年药都”河北安国首个共享零碳中草药加工中心投用
- 中新真探:吃榴莲后不能喝可乐吗?
- 数字为翼,助力文化高质量发展
- “梦想大篷车”:8年间行驶逾17万公里、为孩子带去近千节“梦想课程”
- 中央为何要求中部六省加快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