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住房贷款首套房标准放宽:超20城按区认定住房套数
澎湃新闻记者 计思敏
继“认房不认贷”后,各地首套房的认定标准正逐步放宽,全国超20城按区进行住房套数认定,此外部分城市出台政策:将住房挂牌计划出售,套数即可相应核减。
超20城住房套数认定范围缩小至区
去年8月以来,对于住房套数的认定标准在全国层面逐步放宽。
2023年8月2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优化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的通知》,推动落实购买首套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政策措施。此项政策作为政策工具,纳入“一城一策”工具箱,供城市自主选用。
政策明确,居民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申请贷款购买商品住房时,家庭成员在当地名下无成套住房的,不论是否已利用贷款购买过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均按首套住房执行住房信贷政策。
随后的8月30日,广州市打响一线城市“认房不认贷”政策第一枪。深圳、上海、北京以及其他各线城市也纷纷跟进执行“认房不认贷”政策。
从各地发布的政策来看,对于住房套数的认定标准仍在不断优化,超20城首套房认定标准范围已缩小至区。
根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截至8月14日,全国超20城按区进行住房套数认定,将认贷范围收窄至购房所在区。早在去年,重庆、天津、昆明就已出台相关政策,按区优化调控。
今年以来,城市范围进一步扩大,据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包括合肥、青岛、杭州、鹰潭、成都、阜阳、蚌埠、淮南、芜湖、马鞍山、黄山等地出台的政策中,均优化了个人住房贷款首套房认定标准。
以成都为例,8月12日,成都市发布多条关于购房的政策,其中明确,在本市范围内新购买住房,只核查购房人在拟购住房所在区(市)县范围内住房情况,无住房的,认定为首套房。
另以杭州为例,今年5月,杭州发布楼市政策,在本市范围内购买住房,只核查购房家庭所购房屋所在区、县(市)的住房情况,在所购住房所在区、县(市)无住房的,办理个人住房贷款时可按首套住房认定。例如,某家庭在西湖区有一套住房但在上城区无住房,在上城区新购住房时,办理个人住房贷款时可按首套住房认定。
合肥也是同样的操作。如张三家庭在庐阳区有一套住房,但在包河区无住房,其在包河区新购住房时,办理个人住房贷款时可按首套住房认定。
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关荣雪认为,多地首套房认定标准范围缩小至区,体现了政策持续松绑、一城一策的重要导向,预计接下来政策调整将从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发力。
此外,多地发布的政策中还提及将住房挂牌出售,住房套数即可相应核减。
成都发布的新政中就有提及:“在拟购住房区(市)县范围内有住房且正在挂牌出售的,住房套数相应核减。”
一线城市广州也有类似的表述:在限购区域范围内,居民家庭将自有住房用作租赁住房并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备案手续的,或者在广州市存量房交易系统取得房源信息编码并挂牌计划出售的,购买住房时相应核减家庭住房套数。
住房套数认定标准优化有利于释放更多购房需求
关荣雪认为,首套房认定标准进一步优化,叠加当前首套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意味着将会有更多购房者享受到首套房的购房条件和贷款条件,释放更多购房需求,对房地产市场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也提到,当前部分城市首套、二套的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仍有较大差距,多数城市首套首付比例为15%,二套房首付比例为25%,首付比例相差10%,部分城市首套房贷利率在3%左右,二套房贷利率仍高于3.5%,房贷利率仍有50个基点左右的差距。按区优化住房认贷政策,在购房所在区无房即判定为首套,无疑将增加购房者购买首套住房的名额,可享受首套房贷利率及首付比例,在不同区购买多套住房的购房门槛、购房成本都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更有利于带动改善需求的释放。
从市场表现看,机构监测数据显示,重点城市二手房市场延续“以价换量”态势,成交量维持一定规模;与此同时,二手房对新房市场形成分流,新房市场短期或仍承压。
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7月,重点15城二手房住宅成交59.0万套,同比下降2.8%;单月数据而言,7月成交9.9万套,环比增长2.9%,同比增长42.5%。价格方面,根据中指百城价格指数,2024年7月,百城二手住宅均价环比下跌0.74%,已连续27个月环比下跌,同比下跌6.58%。
从重点城市成交来看,1-7月,二手房市场表现普遍优于新房:上海、深圳、杭州、青岛二手房同比均增长,新房同比下降;北京、南京、成都、佛山二手房累计降幅在一成左右,新房销售累计降幅均超三成。
中指研究院报告显示,当前二手房与新房市场之间置换传导效应减弱,替代效应增强,分流了部分购房需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新房供给结构影响,经过多年发展,不少核心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已超过新房市场,新房供给逐步郊区化,如北京五环外和上海外环外的新房占比均在八成左右,而二手房成交更集中在核心区板块,在市场下行期,居民更倾向于购置核心区房产;另一方面,居民置业对新房交付仍有一定担忧,首选更倾向现房。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比亚迪“在一起”的荣耀与暗流
- 中国农村涌现专业化新职业 民宿管家成就业新选择
- 浙江开化根雕启动“出海计划” 融合发展文旅产业
- 专访分子医学科学家谭蔚泓院士:推医学发展 解患者疾苦
- 闽台青年武夷山围炉话茶促交流
- 青海多地降温降雪 西宁市气温创立秋以来新低
- 两岸青年以舞会友 同台竞技碰撞新“火花”
- 21篇作品获第四届谢璞儿童文学奖
- 威海甲午沉舰遗址的发掘填补中国大型近现代沉舰水下考古工作空白
- 天津实施“千团千企融合创新计划” 促校企共组研发团队
- 图览丨中外“双向奔赴”!“五一”黄金周,旅游业到底有多热?
- 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揭晓 35篇(部)作品获奖
- 工信部:到2027年建设1万个5G工厂
- 乌镇戏剧节,为什么有那么多年轻人愿意买账?
- 印度空军一架米格-21战斗机坠毁致多人死伤
- 水利部针对河南河北启动干旱防御三级应急响应
- 中国红十字会驰援涿州洪涝灾区
- 俄乌双方交换被扣押人员
- 安徽进一步推动刑事案件审查起诉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
- 菲律宾发生入室枪击事件 致包括一省长在内6人死亡
- 热门推荐
-
- 热播剧集引发书迷不满 网文影视化改编争议何时休
- 国家税务总局:已累计更新发布105份国别(地区)投资税收指南
- 破圈出新,乳业国创携手中国农大、伊利集团等启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总值历史同期首超32万亿元
- 中基协发布《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资产管理合同内容与格式指引》等自律规则
- “未来太空车”如何设计?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大赛组织交流研讨
- 浙江教育观察:幼儿园布置开学“陷阱”,为了啥?
- 新老商圈同发力助力节前“热”消费 喜庆祥和里迎新年
- 面向智能化:对全球制造业意味着什么?
- 乡贤“回归”江南古镇:缕缕乡愁助水乡“出圈”
- 回望与故乡的距离 《扬兮镇诗篇》新书首发
- 江西高速部门多举措迎战台风“格美”
- 中老深化跨境医疗合作
- 肯尼亚向海地派遣首批警察打击黑帮
- 湘绣传承与少年救赎 长篇小说《绣虎少年》研讨会举办
- 土耳其拟向美国讨账索要F-35战机购买款
- 温故:当年风靡夏日的塑料凉鞋
- 苏东坡:都怪我是摩羯座?
- 中国贸促会北京调解中心揭牌
- 万元即可私人定制:硅胶人脸面具销售使用乱象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