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住房贷款首套房标准放宽:超20城按区认定住房套数
澎湃新闻记者 计思敏
继“认房不认贷”后,各地首套房的认定标准正逐步放宽,全国超20城按区进行住房套数认定,此外部分城市出台政策:将住房挂牌计划出售,套数即可相应核减。
超20城住房套数认定范围缩小至区
去年8月以来,对于住房套数的认定标准在全国层面逐步放宽。
2023年8月2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优化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的通知》,推动落实购买首套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政策措施。此项政策作为政策工具,纳入“一城一策”工具箱,供城市自主选用。
政策明确,居民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申请贷款购买商品住房时,家庭成员在当地名下无成套住房的,不论是否已利用贷款购买过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均按首套住房执行住房信贷政策。
随后的8月30日,广州市打响一线城市“认房不认贷”政策第一枪。深圳、上海、北京以及其他各线城市也纷纷跟进执行“认房不认贷”政策。
从各地发布的政策来看,对于住房套数的认定标准仍在不断优化,超20城首套房认定标准范围已缩小至区。
根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截至8月14日,全国超20城按区进行住房套数认定,将认贷范围收窄至购房所在区。早在去年,重庆、天津、昆明就已出台相关政策,按区优化调控。
今年以来,城市范围进一步扩大,据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包括合肥、青岛、杭州、鹰潭、成都、阜阳、蚌埠、淮南、芜湖、马鞍山、黄山等地出台的政策中,均优化了个人住房贷款首套房认定标准。
以成都为例,8月12日,成都市发布多条关于购房的政策,其中明确,在本市范围内新购买住房,只核查购房人在拟购住房所在区(市)县范围内住房情况,无住房的,认定为首套房。
另以杭州为例,今年5月,杭州发布楼市政策,在本市范围内购买住房,只核查购房家庭所购房屋所在区、县(市)的住房情况,在所购住房所在区、县(市)无住房的,办理个人住房贷款时可按首套住房认定。例如,某家庭在西湖区有一套住房但在上城区无住房,在上城区新购住房时,办理个人住房贷款时可按首套住房认定。
合肥也是同样的操作。如张三家庭在庐阳区有一套住房,但在包河区无住房,其在包河区新购住房时,办理个人住房贷款时可按首套住房认定。
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关荣雪认为,多地首套房认定标准范围缩小至区,体现了政策持续松绑、一城一策的重要导向,预计接下来政策调整将从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发力。
此外,多地发布的政策中还提及将住房挂牌出售,住房套数即可相应核减。
成都发布的新政中就有提及:“在拟购住房区(市)县范围内有住房且正在挂牌出售的,住房套数相应核减。”
一线城市广州也有类似的表述:在限购区域范围内,居民家庭将自有住房用作租赁住房并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备案手续的,或者在广州市存量房交易系统取得房源信息编码并挂牌计划出售的,购买住房时相应核减家庭住房套数。
住房套数认定标准优化有利于释放更多购房需求
关荣雪认为,首套房认定标准进一步优化,叠加当前首套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意味着将会有更多购房者享受到首套房的购房条件和贷款条件,释放更多购房需求,对房地产市场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也提到,当前部分城市首套、二套的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仍有较大差距,多数城市首套首付比例为15%,二套房首付比例为25%,首付比例相差10%,部分城市首套房贷利率在3%左右,二套房贷利率仍高于3.5%,房贷利率仍有50个基点左右的差距。按区优化住房认贷政策,在购房所在区无房即判定为首套,无疑将增加购房者购买首套住房的名额,可享受首套房贷利率及首付比例,在不同区购买多套住房的购房门槛、购房成本都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更有利于带动改善需求的释放。
从市场表现看,机构监测数据显示,重点城市二手房市场延续“以价换量”态势,成交量维持一定规模;与此同时,二手房对新房市场形成分流,新房市场短期或仍承压。
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7月,重点15城二手房住宅成交59.0万套,同比下降2.8%;单月数据而言,7月成交9.9万套,环比增长2.9%,同比增长42.5%。价格方面,根据中指百城价格指数,2024年7月,百城二手住宅均价环比下跌0.74%,已连续27个月环比下跌,同比下跌6.58%。
从重点城市成交来看,1-7月,二手房市场表现普遍优于新房:上海、深圳、杭州、青岛二手房同比均增长,新房同比下降;北京、南京、成都、佛山二手房累计降幅在一成左右,新房销售累计降幅均超三成。
中指研究院报告显示,当前二手房与新房市场之间置换传导效应减弱,替代效应增强,分流了部分购房需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新房供给结构影响,经过多年发展,不少核心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已超过新房市场,新房供给逐步郊区化,如北京五环外和上海外环外的新房占比均在八成左右,而二手房成交更集中在核心区板块,在市场下行期,居民更倾向于购置核心区房产;另一方面,居民置业对新房交付仍有一定担忧,首选更倾向现房。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两国外长将举行会谈
- 青海特色劳务品牌为农牧民“点亮”就业增收之路
- 安徽工会开展就业援助行动 今年目标促进10万人稳定就业
- 京冀共建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 推进两地生态系统保护
- 春夏之交易唇炎,脾虚湿疹怎么办?
- AI科幻大片丨珍AI地球
- 人文社2024跨年盛典用微故事闪耀生命中的文学时刻
- “厄尔尼诺”强势登场,今夏会有多热?
- 齐齐哈尔体育馆坍塌事故造成10人死亡 仍有1人被困
- 智利森林大火已致122人死亡
- 内容自相矛盾!这份对以军的报告体现美式“双标”
- 重庆首个工匠(产业)学院成立 助推职业教育新发展
- 邮储银行:深耕科技金融 赋能新质生产力
- 浙江绍兴出土“山阴”“会稽”地名遗物 最早溯至东汉
- 孟加拉国青年领袖:期待学习中国绿色技术 加强气候合作 | 世界观
- 中外记者“走读”武汉:“黑科技”触手可及
- 减碳2.6万吨怎样实现的
- 平安《我爱火焰蓝》MV上线
- 山东平度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
- 《军休英雄故事会》:“英雄试飞员”李中华,最新身份!
- 热门推荐
-
- 济南锚定打造“中国透明质酸之都” 做大做强“颜值经济”
- 【世界说】“药物过量+意外中毒”已成为美国儿童第三大死因
- 俄罗斯别尔哥罗德遭袭 坍塌楼房死亡人数升至15人
- 合理布局回收站点 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 国家统计局公布2024年11月份能源生产情况
- 血检新法可预测新冠重症高风险者
- 从“种子”到“杯子” 多国共探咖啡精品化发展之路
- 上海专家成功为男子摘除直径35厘米、重达11斤的肝脏特大血管瘤
- 十级滤镜 一键磨皮 大数据说观众喜欢?
- 第二届德中经济峰会将在上海举行
- 中新真探:吃荔枝后开车会测出酒驾吗?
- 中国创新指数走势表明:我国创新发展水平稳步提高
- 苏伊士运河管理局:近期有113艘船只从苏伊士运河改道
- 2023年广交会设计创新奖颁奖 141件产品脱颖而出
- 市场监管总局正式批准建设40个重点实验室和20个技术创新中心
- 菲律宾总统签署法案提高公立学校教师年度津贴
- 暑假期间多地丰富文旅产品、培育融合业态
- 杭州田野考古成果展示 给孩子埋下“考古的种子”
- 五项考古成果再次见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 中欧班列(武汉)助湖北新能源汽车加速“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