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发现丨杨梅、榴莲漂洋过海 “甜蜜”的中国机遇如何不断扩大
今年以来,我国消费保持活跃,投资稳健增长,进出口规模处于较高水平,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不断升级,中国经济量增质升,呈现出诸多亮点。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水果产区和消费市场,水果产量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水果进出口贸易活跃,占全球水果贸易份额的6%以上,水果产业是中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今年上半年,中国的“鲜杨梅”频繁亮相欧洲、中东以及美洲等多个国家。这样一种季节性强、保鲜期短的水果是如何走出国门,实现高价值的呢?
这是今年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有史以来第一次打出了台州仙居杨梅的广告。中国水果的这“一抹红”开始走向国外。
这是如何做到的?带着疑问,记者来到了我国杨梅的主产区浙江仙居。由于已经过了杨梅的采摘季,地里并没有杨梅,但在一个特制的保鲜库内,记者见到了正准备参加8月中旬在香港举办食商贸博览会的应皎明。
杨梅经销商企业负责人 应皎明:这个杨梅是7月初的杨梅,已经放了一个月了。那边还有放一个半月、一个月多一点的杨梅。
杨梅能放这么久?还能很新鲜吗?应皎明告诉记者,这得益于他们今年的发明的新技术。
杨梅经销商企业负责人 应皎明:我们做的就是零下不结冰的技术,它的好处就是不长霉、不生虫、不白头。不仅仅是在杨梅上可以应用,还可以应用到其他的水果、生鲜、蔬菜还有肉类跟海鲜。
不仅如此,当地的农技人员还告诉记者,在他们的多次尝试下,在不添加任何保鲜剂和添加剂的情况下,利用降低室内温度、减弱杨梅呼吸强度、抑制有害微生物繁衍的方式,让杨梅保鲜两个月成为可能。
仙居县某公司技术人员 叶儒斌:如果出水了、坏了,里面果瓤水流失掉,它会变成白色。这个杨梅蒂都是很新鲜的。
“锁鲜”技术的不断完善,也让一颗颗杨梅为即将开始“漂洋过海”做好充足的准备。
今年,长距离运输在当地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流程。通过量身定制外包装——冰袋保鲜、微孔气调保鲜、真空包装、氮气包装等多种手段延长鲜果保鲜期;快递“陆空专线”直达、全程冷链运输,尽可能减少长途运输对杨梅品质的影响。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今年浙江省杨梅总产量70万吨,面积、产值占全国50%以上,产品远销欧洲、中东、东南亚、美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台州海关综合业务三科副科长 李玉涛:我们设立了进出口鲜活农食产品属地查检“绿色通道”,推广检验检疫证书“云签发”。在保证果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快检快放。
一年四季不重样
“榴莲自由”不是梦
中国杨梅走出国门的同时,外国的榴莲也在更多地走进我国。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榴莲进口国和消费国,榴莲进口量在过去20年间增长了约50倍,并且还在快速增长。榴莲进口能满足我国消费者的需求吗?今年的榴莲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云南省最大的专业性水果批发市场,一大早,满载着来自东南亚地区的榴莲冷链车就已经进场,批发交易、货物装卸非常繁忙。
榴莲销售商 潘成松:今年整体的货量要比去年增加15%到20%左右。去年是500个柜左右,但是今年预计至少能卖到600到700个柜。
今年上半年这个果品市场的榴莲销售量达到了12万吨,预计全年销售量相较去年能够增长20%左右。
增长这么快,榴莲供应能跟上吗?
榴莲销售商告诉记者,之前我国进口的榴莲60%来自泰国,今年有了新变化,来自越南的榴莲开始加大了供应。这都得益于中老铁路的运营,今年“乘坐”中老铁路抵达国内的榴莲数量大幅增长。仅在昆明市的金马正昌果品市场,经由中老铁路运输的榴莲数量相较去年就增长了15%左右。
云南昆明王家营西站党总支书记何六宣:原来(从)万象站装车到昆明,大概要4天左右的时间。通过中老国际货物列车“澜湄快线”运输,时间压缩到26个小时左右。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越南主要榴莲出口市场中,中国以12.2亿美元领先,在越南榴莲出口总额中占比92.4%。与去年同期相比,越南榴莲对中国的出口额增长了46%,不少越南果农纷纷选择种植榴莲,进一步加速中越两国的贸易增长。
订单量的不断增长,也让不少物流快递企业看到了新的方向。
今年,在创新采用空运、陆运和铁路运输三种组合运输方式的同时,还不断加密“榴莲空运专线”,实现一周五趟的直飞。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今年越南榴莲销售额预计将会是去年的10倍以上。
京东超市水果采销负责人 张博伦:客群已经由一、二线的城市向县域城市转移。县域城市购买了全中国大概26.5%的榴莲。
眼下,马来西亚农业及粮食安全部与中国海关总署签署协议,马来西亚榴莲鲜果今年也将首次出口到中国。这不仅丰富了榴莲市场的供应,也让不少企业看到了新的商机。预计到2030年,榴莲出口值将进一步增至近30亿元。
吃上高品质水果成为消费者新追求
随着全球水果种植技术提升以及物流冷链快速发展,吃上高品质的水果成为当下消费者的新追求。这又是怎么实现的呢?
在河北衡水的火龙果基地,游客正在采摘红彤彤的火龙果。通过安装智能化温控系统,一项新技术的引入推广,不断提高着当地果农的种植水平。
果树种植基地技术负责人 李娟:咱们“南果北种”虽然投入比较大,但是收益也比较高。
在黑龙江七星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硕大的“网红”荔枝树吸引了游客的目光。这棵树近2米高,两个月前,从广州出发一路向北,跨越近4000公里,最终来到黑土地。
现在,技术人员正在根据树的生长状态为它精心配制“营养餐”。这几天,荔枝树已经适应了它的新家,长出了嫩绿的新叶。
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农业科技园区负责人 张少波:我们园区今年共开展各类试验示范项目57项,“南果北种”打破了传统种植模式的枷锁,进一步激活农业发展新动能。
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数据显示,未来10年,中国水果有效供给增加、消费持续增长、进出口市场扩大,直接消费加快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预计2029年水果总产量3.28亿吨,甜蜜的中国机遇不断扩大。
(总台央视记者 朱继华 李超 孙金满 伊圣楠 高乐淳)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汛期、暑期出游提示
- 中新真探:醋能控糖,甚至能抗糖尿病?
- 韩媒:韩国总统尹锡悦弹劾案表决时间或将提前
- 鄂尔多斯亮新能源“家底”:光伏、绿色成高频词
-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艺术珍品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
- 中关村仿生机器人大会在京举办 探讨前沿技术与商业落地
- 法国数学家塔拉格兰获2024年度阿贝尔奖
- 阮玲玉默片名作《恋爱与义务》将在台重映
- 浙江:“宁波制造”走俏中亚市场
- 【真相|漫评】面对伸向儿童的“黑手”,山姆大叔装起了鸵鸟
- “康妮”或带来超预期强降雨 浙江部分列车停运学校停课
- 泰国普吉岛两摩托艇相撞 致中国游客一死一伤
- 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产区共话“紫色”产业
- 美媒:救灾变博弈,加州山火加剧美国两党之争
- 英媒:拜登政府外交失败暴露无遗
- 多家国际机构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 浙江省防指提升防台风应急响应至Ⅲ级
- 三峡集团2024年长江鲟繁殖数量创新高
- 以军称袭击黎巴嫩真主党军事指挥中心
- 应季蔬菜比反季蔬菜更营养吗?
- 热门推荐
-
- 和评理|“链”接全球:助力世界经济包容性增长
- 2024常州市文化旅游(首尔)推介会在韩举行
- 秘鲁发现一位22年前遇难的美国登山者遗体
- 中国推五方面举措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
- 中国中车内电混合动力新能源机车批量下线
- 学者:“西关音”是“粤人”社群通行语音
- 中国公安机关“猎狐2022”行动从境外抓获700余人 单笔追赃达10亿元
- 安徽企业登记档案查询“全程电子化”
- 专家热议数字经济发展:技术和数据赋能是产业数字化核心
- 【图解】多个高频数据正增长 中国经济增长动能不断增强
- 路边摊传闻辟谣:洗衣粉油条、洗洁精玉米都是假的
- 中国驻日本使馆发言人就日美领导人会晤涉华消极动向答记者问
- 浙江安吉家具迎出口开门红 1月至2月同比增长40.9%
- 新政发布后,北上广深楼市有何变化?记者走访
- 学生每年100元“人脸识别费”,不能随便收
- 接种疫苗后,新冠病亡风险和长期症状较低
- 杭州:柳树打“结扎剂” 柳絮明年会更少
- 柬埔寨新生代歌手歌唱中柬友谊 送出新春祝福
- 湖南今起入汛四预警齐发 人工消雹护航春耕
- “天降树桩致人身亡案”一审宣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