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创新开发交易模式 将红树林变“金树林”
中新网广州8月7日电 (孙秋霞 罗诗岚)作为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红树林营造任务最重的省份,近年来,广东积极探索开展以红树林为代表的蓝碳碳汇产品开发交易,不断创新开发交易模式,率先走出我国红树林碳汇价值实现广东新路径。
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的红树林,具有净化海水、固碳释氧、防风消浪、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作为三大典型滨海蓝碳生态系统之一,红树林单位面积固碳量远高于森林生态系统,是碳汇能力强、碳储存周期长的“蓝碳明星”。
早在2021年,广东已率先完成了全国首个蓝碳碳汇项目——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这是我国首个符合核证碳标准(VCS)和气候社区生物多样性标准(CCB)的红树林碳汇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于2019年发起,将湛江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于2015至2019年期间种植的380公顷红树林产生的碳汇,按照VCS和CCB进行开发。2021年,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购买了该项目签发的首笔5880吨二氧化碳减排量,用于中和机构开展各项环保活动的碳排放。
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的开发与交易,在全国迈出了探索实现蓝碳生态价值的第一步,打通了社会资本参与红树林保护修复的路径。
深圳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突破。2023年5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正式发布了《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方法学》,明确了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的碳计量方法以及核证、评估、交易登记等程序,为红树林保护项目所产生的碳汇提供了规范严谨的评估指南。
2023年9月,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落户深圳,9月26日,依托《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方法学》,全国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在深圳成功交易。
在红树林碳汇市场化交易方面,广东进一步开拓创新,首次提出红树林碳汇开发权交易。红树林碳汇开发权是指在明确的地理区域范围内,对海域或土地权属清晰及约定年限内的红树林碳汇资源进行开发并获得红树林碳汇收益的权利。广东利用该模式实现了开发主体与修复主体的分离。
目前,广东正采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CCER)方法学在惠州、湛江等地市创新打造红树林碳汇权交易试点,核算近几年开展的红树林营造项目未来产生的碳汇量,形成红树林碳汇期货产品以实现红树林碳汇资源的提前变现。
据了解,未来,广东将以试点创新实践经验为基础,不断完善红树林等蓝碳碳汇产品标准化开发交易机制,健全各级蓝碳交易市场和金融服务平台,推动蓝碳碳汇交易常态化、规模化、规范化。(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傅抱石佳作将亮相拍场:《山雨》有何特点?
- 上海修正“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标世行新一轮营商环境评估体系
- 上海创设“基础研究先行区”助力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 新疆巴克图口岸过货量创新高 外贸势头旺
- 云南温泉资源富集 “有温度的旅居”受青睐
- 钻进火车底的“听诊专家”:“对症开方”精准护航暑运
- 银河系五大奇观漫游指南
- “不可接受!”日本民众在首相官邸外抗议核污水排海
- 全球大型冰级多用途纸浆船引航出江
- “00后”台湾青年漫步贵州都匀感受“烟火气”
- 中国作家协会将首次举办“作家活动周”活动
- 致敬鸿蒙先锋,“她力量”闪耀璀璨星河
- 北京市东城区亮相HICOOL 2023全球创业者峰会
- 暑期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超18亿人次 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1万亿元
- (乡村行·看振兴)擦亮红色底色转化生态绿色 江西安福探索文旅发展新路径
- 优化服务完善机制 增加岗位稳定就业
- 青海5年追回医保违规资金3.35亿元
- 美国会再提涉华法案 要求废除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 透过乌镇看未来:数字警务“智慧护航”互联网大会
- 憋坏了!北京民宿搜索量暴增6倍,端午期间一房难求
- 热门推荐
-
- 俄称击退乌军进攻 乌称发生数十次战斗
- LPR下调仍存空间,“着重提高报价质量”怎么做?
- 广东:支持探索建立古树名木保护补偿机制
- 焦点访谈丨发霉起球、杂物虫卵……你买的“尾货孤品”可能是二手旧货!
- 湖北完成长江文物资源调查工作
- 上海消保委:“预付式+消费贷”成新问题
- 历经百年酝酿,烟台葡萄酒何以香溢世界?
- 安九高铁江西庐山站东站房建设取得新进展
- 北京推出鼓励措施 亚洲首店最高补贴500万元
- 消息称至少70人遇难,莫斯科恐袭五大关键点梳理!
- 浙江龙泉陆港物流助力产品“走出去”
- 向“绿”而行 能源低碳转型点燃经济发展新引擎
- 新疆和田首届“音乐电音节”开幕 游客嗨翻天
- 专访:中国式民主是管用的民主——访英国皇家东西方战略研究所主席易思
- 焕新出发,徐工80周年主题系列活动发布
- 司机离座上演“无人驾驶”,犯法吗?
- “阳光型抑郁症”引广泛关注 心灵会“感冒”越早治越好
- 陕西麦收进度过半 投入农机具3万余台
- 菲律宾南马京达瑙省发生枪击事件致1死4伤
- 江西多地遭暴雨 130个测站降水量超百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