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省份经济“半年报”发布 地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三十一省份经济“半年报”发布——地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本报记者 熊 丽
全国31省份经济“半年报”日前均已出炉,超半数省份增速跑赢全国水平,但经济运行有所分化。整体上看,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16省份增速超“全国线”
从增速看,上半年有16个省份增速跑赢全国水平。其中西部地区8个、东部地区5个、中部地区2个、东北地区1个。内蒙古以6.2%的增速领跑,重庆和西藏以6.1%并列第二。江苏、山东、湖北、甘肃增速均为5.8%,吉林同比增长5.7%,浙江、福建为5.6%,四川、北京、新疆为5.4%,安徽、贵州为5.3%,宁夏同比增长5.1%。
经济大省勇挑大梁,发挥了稳增长关键支撑作用。上半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242.5亿元,继续稳居全国第一,占同期全国经济总量的10.6%。江苏位居第二,GDP达到63326.3亿元。“4万亿元俱乐部”除山东外又添新成员浙江,两省GDP分别为46677亿元、40920亿元,河南、四川分别为31231.44亿元、29463.3亿元。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贾若祥表示,区域重大战略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今年上半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数据)三大动力源地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5万亿元,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41.6%,“发动机”作用更为明显。一方面,对全国工业的带动更足。三大动力源地区的8个省份中,有6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或超过6%的全国平均水平,江苏、安徽、浙江增速超过8%,北京、河北增速超过7%。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生产形势全面好转,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6.1%。另一方面,对全国外贸的支撑更大。上半年,三大动力源地区的8个省份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4.7万亿元,占全国比重为69.2%,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
向新向绿态势明显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是地区经济恢复向好的重要支撑。上半年,各地产业新动能不断发展壮大,向新向绿态势明显。在内蒙古,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2.4%,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3.8个和24.9个百分点;稀土化合物和多晶硅产量分别增长2.3倍和1.1倍。在北京,数字产品制造增长69.6%,数字要素驱动、数字产品服务成倍增长,使用机器人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人均产值同比增长超一成。在安徽,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核心部件——高密度微波互连模组完成重大突破,实现完全国产化。
各地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新兴领域投资较快增长。上半年,广东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9.6%,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8.6%、23.9%;北京市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53.5%和13.6%;山西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50.6%,新能源发电投资增长34.9%。
高水平开放继续深化。上半年,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以及京津冀、东北地区等多省份多区域的外贸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西部12省份上半年进出口同比增长10.2%,是我国外贸增长最快的区域,主要进出口商品为机电产品。海南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额同比增长40.2%,接待入境游客同比增长2.5倍。
今年以来,我国加快推进“两重”建设,加力推动“两新”落地见效,政策效应不断显现。上半年,四川省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1.4%,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88.7%;6月当月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零售额增长7.0%,增速由负转正,较上月回升18.6个百分点。江苏省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1%,增速较一季度提升4.1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大幅提升14个百分点。
扎实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
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
这一深刻判断,在上半年地区经济的表现中也得到印证。对照各地年初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上半年仅内蒙古、重庆、江苏、山东、浙江、福建、北京、天津超过年度预期增速。消费的走势也有所分化。上半年,湖南、河南、山东、湖北、贵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5.5%或以上,而北京、天津、上海、青海、海南出现同比下降,降幅分别为0.3%、2.1%、2.3%、4.3%、6.2%。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上半年我国各地经济增长出现分化,下半年稳增长和改革发展任务较为繁重,迫切要求各地继续加大宏观政策力度,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加快全面落实已确定的政策举措,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更大力度推动“两重”“两新”,继续发挥好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同时,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增强经营主体活力,稳定市场预期,增强社会信心,及时推出一批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
近期,多个省份陆续召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记者梳理发现,深化改革、扩大内需、发展新质生产力、抓好政策落实等,是主要发力方向。
例如,湖南提出,抢抓“两新”“两重”政策机遇,着力稳住产业向好、消费趋旺的态势,大力发展绿色智能计算、低空经济、北斗等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大力实施“项目大谋划、谋划大项目”行动,推动有效投资持续扩大。黑龙江提出,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内需,以有效投资做优经济增量,以对外开放集聚国内外资源,以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增添新动能新优势,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农业生产、特色文旅、民生保障等工作。广东提出,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提高政策实施效能,强化惠企暖企服务,释放促改革强大动力。
刘向东表示,随着宏观政策持续加力和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各地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越发增多,发展后劲逐步增强,将为我国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撑。(经济日报)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看河南黄河流域城市生态环境之“变”
- 证监会:加强拟上市企业股东穿透式监管 防止违法违规“造富”
-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李龙倜:护士、护理人员权益需得到更有效保障
- (走进中国乡村)河北赞皇原村土布:农村“织娘”织出“国际范”
- 【新闻随笔】手语传经典为何如此重要
- 研发“AI中医大脑”,深圳这家医院“中医+AI”实现创新发展
- 菲律宾调降马荣火山警戒 短期喷发可能性小
- “飞将军”黄公略遗骸今日安葬 江西村民一家三代为其秘密守墓90余年
- 南方地区较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即将开启
- “十一”期间中国热门城市民宿预订量比2019年同期增长1.5倍
- 街头报刊亭:能否继续扮靓城市风景
- 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增,动力电池退役后怎么办?
- 多次尝试失败,这家美国公司再度推迟3D打印火箭发射
- 水利部:淮河流域2条中小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
- 黑龙江今年春耕进度快于往年 旱田已播11105.5万亩
- 这个唢呐班,引来近五百人报名
- 宁夏考古十大发现正式对外发布
- 眨眼又是年底 这份春运攻略请收好
- 美媒:许多美国人认为经济衰退已来临 正艰难应对财务痛苦
- 浙江省防指启动海上防台风应急响应
- 热门推荐
-
- 浙江西湖发布“西子·海思”志愿品牌 亚运青年v站同步亮相
- 透视“A拆A”成色:近八成子公司上市首日迎“开门红” 涨幅收窄、分化加剧成趋势
- 长沙小伙缅北逃生记
- 义乌制造“出征”巴黎奥运会 体育用品对法出口额增超70%
- 75年蓬勃发展 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需求结构不断优化
- 俄罗斯十个地区全面禁止加密货币挖矿
- 和评理|改革开放谱新篇:“投资沃土”魅力足
- 饮品加冰需以尊重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前提
- 世界中医药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多伦多举行 张伯礼看好中西医结合
- 俄乌局势进展:美媒称美乌总统或会面 俄称边境两州遭乌军多次炮击
- 那个诞生了雨果的国度
- 2月10日起京津冀取消异地就医备案 三地看病“一账通”
- 乳腺癌患者生存期提高 专家:关注心理健康等层面诉求
-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受何影响?最新研究发现与肠道微生物变化有关
- “中国蔬菜出口第一县”搭建物流体系 助力农产品“出海”
- 上海新政加强人工智能等技能人才培养试点
- 距开通又近一步!轨道交通四川资阳线轨行区正式移交运营
- 走进唱片里的世界 收藏家汪世林分享“黑胶”之美
- 中国广播电视艺术资料研究中心成立
- 加拿大与英国签约建立关键矿产供应链对话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