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经济观察)极端天气频发会否影响中国粮食安全?
中新社北京7月5日电 (记者 陈溯)今年入汛以来,中国极端天气频发。6月,华北、黄淮等地干旱快速发展,长江流域遭遇历史同期第二多强降雨。中国粮食安全会否因此受到影响?
进入夏季,中国出现“南涝北旱”现象,南方强降雨具有极端性。据气象部门统计,6月10日入梅以来(6月10日至30日),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降水量分别较常年同期偏多49.2%和18.6%。强降水造成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安徽、湖北9省份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等灾害。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向中新社记者表示,南方强降雨主要影响水稻生长区,水稻是水生作物,洪涝灾害对其影响不大,且当前尚处于年中,随着后期加强补种和技术干预,仍可挽回一定损失。“作为重要口粮之一,中国稻谷库存充裕,南方洪涝灾害对中国大米安全供给影响比较有限。”
与此同时,华北、黄淮、江淮持续少雨高温,干旱快速发展,农业生产面临挑战。李国祥认为,6月干旱正值小麦收获季后期,对其影响较小。旱情主要影响玉米夏播时机,由于后期天气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应重点关注其对夏播的影响。
据农业农村部公开信息,占中国全年粮食产量20%以上的夏粮今年丰收已成定局。当前正值秋粮生长期,展望后期,能否保障全年粮食安全主要取决于水旱灾害对其影响如何。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表示,目前秋粮玉米正处于出苗和生长期,水资源保障十分重要。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国大中型灌区水资源基本能够得到保障,灌区粮食产量占全国75%以上,对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顶梁柱作用。“从整体情况判断,尽管水旱灾害频发,只要应对措施得当且不发生大面积极端变化,不足以影响今年国家粮食安全,不用过度担心。”
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也是农业生产大国和人口大国。极端天气频发之下,官方已行动起来,采取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农田水利调控、农业技术减灾等多种措施减轻灾情损失,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姜文来表示,近年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抵御水旱灾能力不断增强。2000年至2022年,中国平均每年因旱灾粮食损失为223亿公斤,而2013年至2022年平均因旱灾粮食损失为136亿公斤,粮食生产抵御旱灾能力显著增强。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干旱、水灾发生的频次和强度不断增加,对农业生产的挑战也在加剧。
李国祥表示,面对日益频发的极端天气事件,要加强农业灾害防控体制机制建设,细化各项应对措施。如以前通常是“南涝北旱”,在极端天气影响下,现在北方也易出现极端暴雨。去年华北地区遭遇的严重涝灾,就提醒北方地区要加强排灌系统建设。
姜文来提醒,应对极端气候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仍然任重道远。要强化现代化手段,加强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美金融策略师:美国经济处于“滚动衰退”中 或随时演变成全面衰退
- 东北亚丝路与流域文明研究中心揭牌
- 20年来西藏迎11751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
- “草莓教授”蒋桂华:助力建德草莓产业领跑全国
- 著名作家孙甘露:连环画是我的文学“启蒙课”之一
- 全国降半旗!澳总理发了一张图
- 中国A股汽车相关板块周二走强
- “民情直通车”开到家门口,浙江衢州探索打造城市治理新样本
- 泊江海子的生态蝶变:“颜值”飙升 遗鸥“安家”
- 土耳其强震已致超5000人丧生 世卫称将影响2300万人
- 一个多月过去了,河北受灾群众怎么样了?直击现场→
- 大熊猫“安逸”迎来5岁生日 四川“安逸”IP持续深入人心
- 新疆兵团示范试验麦后复播大豆免耕精播滴灌技术
- 支付宝出境游春节洞察:消费更多元、出行更低碳
- 8月12日央行开展74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第七届进博会)千滋百味进博会
- “陕西非遗文化”专题服装展演亮相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
- 京东2024年三季度收入加速增长 活跃用户和购物频次保持双位数增长
- 长三角首列常态化开行高铁快运专列从浙江金华始发
- 中新真探:溏心蛋比全熟蛋更有营养吗?
- 热门推荐
-
- 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发文宣介中国的民族政策
- 宁夏:到2027年“六特”产业综合产值达4300亿元
- 上海图书馆东馆:智慧之地,城市之窗
- 多个全国性会议,释放重要信号
- 渝昆高铁两座特大桥连续梁同时成功转体 跨越沪昆铁路
- “天空有多遥远——中国航空航天摄影作品展”举办
- 保时捷中国与全体授权经销商发布联合声明:将一同应对市场变化
- 淄博干警的“涿州周末”
- 智能快递柜为何不“香”了
- 上海和纽约:以河为媒加强联系 探讨双城合作诸多可能
- 国家统计局:11月份工业增速呈现稳中有升态势
- 清洗厕所时中毒晕倒住进EICU? 医生提醒
- 脂肪肝还算病?没错,得治!
- 沪指7连阳“逼空” 后市能否持续放量需要关注
- 一个季度卖10亿!小城造汉服“出圈”的背后
- 2024年福建省社科普及宣传周在漳州启动
- 甘肃“五一”花式宠粉:品麻辣烫,黄河畔合唱狂欢
- 照护老人的人,也需政策“照护”
- 吉林官参局复原重建迎客 讲述人参历史
- 2023“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在京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