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做中国式可持续发展实践探路者
近年来,环境、社会、公司治理(ESG)成为指引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风向标”“参照系”。兴业银行创新“寓义于利”的ESG实践模式,积极探索兼顾中国特色和国际标准的ESG实践之路,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为金融强国建设贡献兴业力量。
融入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
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
完善和有效的公司治理是ESG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兴业银行很早就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司治理理念,致力于从公司治理层面积极探索ESG本土化路径。
近年来,兴业银行将ESG理念融入战略管理,纳入集团发展战略规划,全面推进ESG管理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内部治理能力。2022年,董事会“战略委员会”正式更名为“战略与ESG委员会”,制定了ESG政策,明确由董事会承担ESG管理的最终责任,并由董事长担任ESG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设置了ESG管理中心等,建立了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ESG决策与管理机制,并编制年度ESG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将ESG理念全面融入公司战略、重大决策、日常经营和员工管理。
2023年,兴业银行成为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ISSB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先学伙伴”,明晟(MSCI)ESG评级由A级提升至AA级,连续5年获得境内银行业最高评级。
在推动ESG本土化的同时,兴业银行还积极融入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将ESG优势转化为差异化服务能力,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讲好中国企业故事。今年4月,兴业银行以银、校、企协作模式,围绕欧盟绿色转型背景下中国企业“出海”面临的痛点和难点,与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剑桥大学嘉治商学院、荣耀终端有限公司联合开展全球咨询合作项目,致力于在企业转型过程的各个阶段为其提供“金融+非金融”组合服务,支持企业搭建符合国际、国内标准的ESG管理架构,助力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海外影响力。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蓄势赋能
兴业银行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将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突出位置,优化金融供给结构,把着力点放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壮大上,助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截至2023年末,兴业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7282.57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24.43%;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占企金贷款的比重提升6.22个百分点,为12.84%。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兴业银行围绕国家产业布局和区域科创资源禀赋,积极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推出“技术流”授信管控模式,持续完善“线上+线下”“商行+投行”“金融+非金融”的接力式、全方位、多元化服务方案,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截至2023年末,兴业银行科技金融客户15.96万户,较年初增长30.61%;科技金融贷款余额8270亿元,较年初增长27.84%。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兴业银行聚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做好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有效衔接,统筹支持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和绿色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持续完善碳金融服务体系,助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截至2023年末,兴业银行绿色融资余额1.89万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16.14%;绿色贷款余额8090.19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26.99%,支持的绿色项目可实现年节约标准煤952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2292万吨,年节水量1055万吨。
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兴业银行响应《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立即实施气候中性”倡议,制定自身碳中和目标和路线图,从绿色办公、绿色出行、绿色活动、绿色消费和绿色建造等多方面协同发力,推进绿色运营,努力为银行业实现自身运营的碳达峰、碳中和积累可借鉴、可参考的经验。
加强对重点领域的优质金融服务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金融需求
聚焦服务“三农”,兴业银行2023年8月建立金融特派员工作制度,搭建起金融机构与政府、企业、乡村以及群众之间的桥梁,致力于提升金融服务“三农”能力和水平,因地制宜探索具有兴业特色的金融服务模式。目前,兴业银行已选聘金融特派员超900人。
依托数字化技术,兴业银行创新应用“物联网+区块链+AI”技术打造生物资产数字化监管平台,实现活体生物资产信用化、可监控,解决畜牧业融资难题;创新推出卫星遥感应用系统,建立作物种植画像,为种植产业精准授信提供科技支撑……推动资金要素向乡村流动、现代金融服务向乡村延伸,兴业银行为促进共同富裕贡献力量。截至2023年末,兴业银行涉农贷款余额6647.60亿元,较年初增长21.59%。
近年来,兴业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普惠金融与数字金融融合发展,连接多元场景,完善产品服务,构建差异化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新模式。一方面,在“能贷”“会贷”上做文章,建设运营“兴业普惠金融云”开放式服务平台,强化科技引领、数据赋能,围绕融资服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非金融”的全方位综合服务。截至目前,“兴业普惠金融云”平台注册用户数2.49万户,累计解决融资需求金额3015亿元;另一方面,在“敢贷”“愿贷”上下功夫,设置专门的普惠金融考核指标,强化专职审查审批队伍建设,落实尽职免责机制,给予普惠贷款专门定价补贴,持续激发内生动力,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截至2023年末,兴业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5009.6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3.95%。
兴业银行始终坚持金融为民,积极开展消保投诉治理专项行动,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与此同时,兴业银行坚持金融便民利民惠民,让金融服务更有温度。一方面,积极优化网点布局,加快适老化改造,建成287家智慧网点、2085个“兴公益”惠民驿站,努力办好群众身边事、当好群众贴心人;另一方面,不断健全完善常态化捐助和灾难援助并行,帮扶济困、捐资助学、抗灾救灾于一体的公益慈善体系,深度参与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等事业,2013年至2023年累计捐赠达5.15亿元,并成立兴业银行慈善基金会,金融向善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走进中国乡村)河田鸡产业三百载 搭电商快车产值劲增
- 安徽华龙洞遗址开启第四次发掘 探秘30万年前古人类生活场景
- 以岭药业荣获第十届医学家年会“十大医药公益企业”
- 乌克兰危机一周年将至,拜登普京都有重要讲话!
- “加强合作符合美中两国共同利益”
- 哈铁暑运首月运送旅客近千万 同比增幅52.7%
- 南非发生煤气泄漏事故 造成16人死亡16人入院
- 北京动物园:科普馆因展区设施检修临时关闭
- 职业伤害保障怎样“保住”新职业?
- (第六届进博会)施乐辉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在中国看到巨大的市场前景
- 高温天气,小心热射病突袭
- 云南德宏州芒市发生3.6级地震 震源深度13千米
- 中缅警务执法合作 跨境裸聊敲诈集团头目被押解回中国
- 2024年一季度黄河流域海关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4.3万份
- 今年前8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7.08万亿元 处于历史同期高位
- 奥运来了,义乌火了
- 朝鲜进行新型战术弹道导弹和改良型战略巡航导弹试射
- 中新教育|未来设计师带你解构未知 天津大学举办第十届设计年展
- 以AC存储助力行业革新 阳光电源发布10MWh“交直流一体”储能系统
- 广西铁路人构筑山体安全屏障 确保列车运行安全
- 热门推荐
-
- 青海修复郭里木墓地出土棺板画 重现唐代工匠艺术水平
- “牧民小说家”索南才让:放羊娃何以斩获鲁迅文学奖
- 2024年春节假期川渝黔三地发送铁路旅客1130.7万人次
- 海南自贸港加快打造中国最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 强信心 稳预期 增质效
- 中国驻巴西使馆举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招待会
- 王新福艺术作品展开幕 展现“场景创作”的自然与生命魅力
- 大IP翻拍,《三体》做对了什么?
- 绍伊古回应莫斯科遭无人机袭击:俄将作出“最强硬回应”
- 今年1月,全国共33部国产电视动画片备案公示
- 助推生态价值转化 北京首个野生植物保护小区揭牌
- 普查显示我国中药资源达1.8万余种
- 见证“一带一路”框架下中非合作结硕果
- 东莞石排2024年潮玩产业集群总产值将突破120亿元
- 重庆永川首趟中欧班列JSQ商品车专列发车
- 龙登高:新型跨境市场主体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新力量
- 第七届进博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
- 杭州发力质量提升强企强链 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石
- 海南旅游文化推介活动亮相天津 30条措施推动冬旅“热”起来
- 麦肯锡中国区主席:中国市场创新竞争激烈,外资不布局就失去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