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高铁开通运营十周年:再续“秦晋之好”
中新网西安7月1日电 题:大西高铁开通运营十周年:再续“秦晋之好”
记者 张远 实习生 周毅敏
D2506次列车1日从西安北站缓缓驶出开往太原南站。十年前的今天,大西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开启了高铁时代的“秦晋之好”。十年间,大西高铁在晋陕两地穿行不息,促进了两地旅游经济发展,加密了两省之间人文交流,也让沿线城市沿着这条高铁线,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大西高铁的开通,让西安到太原的乘车时间由10个多小时缩短到3个小时左右,实现了一日往返,西安到大同的乘车时间,也从15个小时缩短到6个小时左右。大西高铁沿线的太原、晋中、临汾、运城、渭南、西安等十几个城市形成了“高铁生活圈”。这条连接两省的“桥梁线”和沿线县市的“城际线”广受期盼,自开通运营之日起便成了抢手的“香饽饽”。开通第一年,大西高铁年旅客发送量达1600多万人次,开通五年,累计运送旅客9000多万人次,开通十年来,旅客发送量累计超过2.5亿人次。
旅客李学亮在山西永济电机厂工作,家在西安市,每周在西安和永济之间往返,大西高铁的开通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以往坐大巴往返需要几个小时,回一趟家很不容易。现在坐高铁不到一个小时,网上买票很方便,车也很多,晚上八点多还有车,家里有事随时都能回去,幸福感、便捷性提升了很多。”
一条路带火一座城。设计之初,陕西大荔站只是大西高铁沿途的一个县城小站,开通之后大荔站热闹非凡。如今,几乎每到节假日,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都要加开西安到大荔的动车组列车,满足旅客旺盛的出行需求。大西高铁不仅让周边居民交通出行更加方便,也带动了这座关中小城经济的腾飞。
大荔县位于关中平原,物产丰富,曾是中国现存无几的清代大型粮仓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仓”,盛产西瓜、冬枣、葡萄、花生、黄花菜等农副产品。这个县城过去既不通高速公路,也不通铁路,因为交通不便,当地的土特产只能深藏“闺”中,自产自销。2014年以来,借着大西高铁的东风,大荔一步迈入高铁时代,资源一下子被“盘活”了起来。
依托大西高铁带来的便利交通条件,大荔县的农产品,尤其是知名的大荔冬枣,得以更快捷地走向全国市场。大荔田禾冬枣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张晓峰对此深有感触:“大西高铁的开通对我们合作社的冬枣销售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不仅帮助我们扩大了销售半径,也带来了更多合作机会。许多外地的批发商和电商企业开始主动联系我们,寻求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关系。我们还利用高铁的优势,开发了‘高铁+旅游+农产品’的特色体验项目,邀请游客来大荔亲身体验冬枣的采摘和品尝,这也成了我们合作社一个新的增长点。”
2016年,陕西大荔的刘鹏乘坐动车组列车迎娶自己远在山西太原的未婚妻周志芳,一位旅客送给他们一副对联“和谐幸福满祝愿,动车见证牵良缘”。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大西高铁的开通对秦晋两地百姓互相往来带来的便利条件。大西高铁不但缩短了沿途居民的通勤时间,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心的距离,续写了新时代的“秦晋之好”。
在西安浐灞一家电商物流企业工作的韩媛辰是山西祁县人,作为家中独女,毕业时,父母非常希望她能够到邻近的太原工作,但是她当时的男朋友,也是大她两届的校友李磊已经在西安稳定了下来,为了维护俩人的感情,她说服父母留在了西安。如今,俩人的小孩已经上了小学,不忙的时候,一家人就坐高铁回祁县,老人想孙子了也从祁县来西安住一阵,一家人其乐融融。
“在老人的印象里,到西安是远嫁,但现在坐高铁三四个小时就到家了。近几年,老家来西安做生意、定居的人越来越多,老人的观念也在改变。”韩媛辰说。
放眼大西高铁经过的地方,可谓是“县县有名胜,处处有美景”。旅客们不仅能参观华山、大雁塔、兵马俑等名胜古迹,还能欣赏晋祠、乔家大院、平遥古城、大槐树,领略千百年来衍生出来的雁北风情、宗教文化、诚信晋商、寻根问祖、忠孝文化的魅力。大西高铁途经的各地段地形地貌多样,盆地、山地、平原、河川、湿地尽收眼底,乘坐高铁旅行,透过车窗就能看到一部纪实的“地质电影”。
大西高铁开通运营后,成为两省之间一条耀眼的“黄金旅游线”。“西安到太原原来需要10个多小时,现在只用3个小时,大西高铁的开通把原本需要来回消耗在路上的时间由20小时缩短至6小时,以往西安至太原的四日游就可缩短至两日游,跨省游成了周边游、周末游,‘快旅慢游’已经成了新趋势。”从业多年的资深旅游体验师高迎翔说。
平遥古城是大西高铁沿途站点之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10年来,依托高铁便利的交通,平遥成功打造了国际电影展、国际摄影展、平遥中国年等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节庆文化品牌,并通过高铁电视、候车室广告等宣传平遥古城,极大提高了平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了高铁带动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
为服务旅客便捷出行,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发挥客运大数据分析优势,根据客流增长情况加密图定列车开行对数,在节假日动态开行旅客列车,今年暑运,大西高铁开行列车将达到56对,最大限度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大西高铁开通运营十周年,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方便了沿线百姓的出行,再续了“秦晋之好”。(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极端天气频发何解
- 美学者:美维持在亚洲影响力存诸多挑战
- 如何安全地禁食减重?
- 海南省发布海上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 福建省青年创业资源对接服务季启动 台青分享“创业经”
- 国家统计局: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
- 广东近百个台风预警信号生效 多地停课
- 江西省水利厅:预计今年江西涝重于旱 多举措下好防汛“先手棋”
- 重庆南川西环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 2023年上海海关累计截获有害生物8.2万种次
- 人形机器人走向何方
- 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满八个月 产品数量达674款
- 荷兰将向印尼、斯里兰卡归还数百件文物
- (新春走基层)浙江义乌露营产品春节“火” 部分商户外贸单排至6月
- 飓风袭击利比亚 灾区面临物资短缺 遗体处理等诸多挑战
- 上海开展“产品碳足迹认证” 让全产业链碳排放核算更精准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 沈阳出现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降水
- 本周中东部大部气温波动明显 江南等地明起放晴
- 科学家设计首个自折叠糖聚合物
- 热门推荐
-
- 北京作家携手海外汉学家、出版人共度“北京作家日”
- 致敬英雄 广东向4名烈士遗属颁授《烈士光荣证》
- 独家调查|山东超百亩土地变大坑!“破坏耕地”还是“合理挖土”?
- 中国艺术家作品《溯》在悉尼“海滨雕塑展”上获奖
- 2030年将达需求峰值!中国碗要装更多优质粮
- 5G信号翻山越岭 助革命老区山西吕梁“智”焕生机
- 苏伊士运河管理局:近期有113艘船只从苏伊士运河改道
- 重庆两江新区将建绿色低碳数字能源城市先行示范区
- 特警“泥朵巴”的藏历春节
- 新年将至 消费市场供应足人气旺
- 正确佩戴口罩 每天开窗通风
- 福建永定:国庆黄金周 各景区景点受青睐
- (改革进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年方案明确,蓄势再发力
- 两位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去世
- 又增一国!英媒:葡萄牙总理称将向乌克兰运送“豹”式坦克
- 百米民族画长卷在杭州亚运会博物馆展出
- 中国多地92号汽油将重回“8元时代”
- 评论家研讨长篇小说《买话》:本土先锋文学正在崛起
- 前两个月北京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3.9%
- 四川:游客擅自进入未开发开放区域将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