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粮食收储和进口两篇文章
要平衡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做好调节收储和粮食进口两篇文章,在增加小麦收储规模稳定国内粮价的同时,也应把握好粮食进口规模和节奏,严格执行配额外进口关税政策,防止进口过量冲击国内生产,给农民增收带来大的影响。
粮食保供稳价关系国计民生,在保障粮食稳定供应的同时,稳定粮价也至关重要。在夏粮丰收、小麦价格弱势运行的情况下,海关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5月份,小麦进口量总计802.5万吨,同比增加约12%。这无疑会进一步增加国内小麦供应压力。有关部门在部署2024年产小麦收储规模的同时,还应把握好进口节奏,双管齐下,缓解国内供应压力,稳定价格。
预防粮价过度下跌,确保种粮农民增产增收,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作为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不断提高粮食自我保障能力,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产量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国内粮食供给增加,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夯实基础,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不过,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国内粮食价格弱势运行,影响农民种粮收益。为稳定小麦价格,我国增加2024年产小麦收储规模,积极发挥对市场引领带动作用,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防止“谷贱伤农”。实际上,去年秋粮上市以来,针对玉米价格剧烈下跌的问题,我国增加2023年产玉米收储规模,为稳定玉米价格、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起到积极作用。
适度进口粮食是我国调剂国内余缺、稳定粮食价格的重要手段。疫情期间,国内粮食价格暴涨,我国通过大量进口粮食,有效补充粮食供给,避免粮价大幅上涨。这也是疫情以来粮食进口大幅增加的重要原因。为了防止国外低价粮冲击国内市场,我国对小麦、玉米和大米三大主粮实行进口关税配额管理,小麦进口配额963.6万吨、玉米720万吨、大米532万吨,配额内实征收1%的低关税,配额外征收65%的关税。然而,2020年以来我国粮食进口大幅增加,玉米、小麦和大米三大主粮相继突破进口配额。
国内外粮价倒挂是粮食进口增加的重要原因。我国实行粮食进口配额管理,但进口粮食税后价格仍低于国内粮价,仅靠关税很难逆转,通过规模化作业降低粮食生产成本,短期内也难以做到。在三大主粮中,大米是个例外。由于一些国家限制大米出口,全球大米价格暴涨,国内外大米价格倒挂出现反转,2023年全球大米价格高于国内大米价格,进口大米失去价格优势,进口量锐减,2023年我国大米进口量仅有263万吨,再次跌回进口配额内。从今年1月份至5月份进口数据看,大米累计进口量为65万吨,同比减少60.1%。由于国内稻谷常年产大于需,大米进口大幅下降,显著减轻国内市场供应压力,这也是国内大米价格逆势上涨的重要原因。
在国内粮食需求疲软情况下,国外低价粮食进口会进一步增加国内粮食供应压力,拉低国内粮价,影响农民种粮收益,给国内粮食安全带来潜在威胁。对此,就要平衡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做好调节收储和粮食进口两篇文章,在增加小麦收储规模稳定国内粮价的同时,也应把握好粮食进口规模和节奏,严格执行配额外进口关税政策,防止进口过量冲击国内生产,给农民增收带来大的影响。
增加收储规模,控制粮食进口规模和节奏,不是唯一的解决之道,还应从多方面综合施策,确保农民种粮有钱赚,激发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内在动力。我国在加大粮食生产支持力度、确保粮食供应稳定的同时,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确保农民种粮不吃亏。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粮食竞争力。强化产业引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做大做强主产区特色食品产业和饲料加工产业,提高粮食就地加工转化能力,争取把种粮农民的“好收成”变成“好收入”。鼓励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多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让农民分享粮食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只有收入增加了,才能激发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宁夏八宝茶:最是“甜蜜”惹人爱
- 2023北京国际设计周开幕 设计周永久会址揭牌
- 中新健康|广西“00后”壮医护士:从“小白”到“熟练工”
- 莫言:文学作品的共同价值观就是人性
- 山东以园区促产业协同互动 “链”出发展新活力
- 2023年海峡两岸春茶茶王擂台赛厦门颁奖 业界冀加快推进两岸茶产业升级
- 创造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匹配的新文化
- 全国各地摄影师相聚南京牛首山 镜头捕捉牛首山冬之韵
- “三夏”生产思维导图安排上了!还有政府大院等你来“晒”
- 四川乐山金口河区山体垮塌已致19人遇难
- 12306购票上新,让旅客跑赢“黄牛”
- 瞄准新质生产力 杭州探索经济发展“新引擎”
- 在滇越侨:发挥越中两国桥梁纽带作用
- 改装超标电动自行车,专卖店的生意经念歪了
- 《新编大藏经》编纂委开创工作合作模式的新方式
- 中国乡村音乐小镇 “乐器大集”见闻:外籍友人赶大集现场献艺
- 生态环境部公布4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 南非旅游胜地遭遇大火 超1000公顷植被惨遭焚毁
- 俄乌冲突延宕两年,2024能否迎来转折?
- 零距离感受中国援冈比亚农业项目
- 热门推荐
-
- 前9月两岸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9%
- 建设全国航空职业技术院校通用机场 专家吁加快培养航空高新技术人才
- 新疆旅游进入旺季 进出疆客流迎高峰
- 国际分析人士:美国为重振全球霸权扰乱世界
- “助农+助学”助力乡村振兴 辛选集团联合央视财经走进大凉山喜德助力丰收
- 交通运输部:民用航空企业及机场联合重组改制管理规定废止
- 别让“幽灵机票”把旅客变成“赚差价工具”
- 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 上海浦东推18项举措
- 从一个边陲小镇看高水平对外开放 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 粤东城际铁路全线首座连续梁合龙
- 李冲天任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委副书记
- 演员吕晓霖:希望新的一年能带给大家高质量作品
- 浙江发起3000万元帮扶基金项目 纾困“一老一小”等群体
- 北京启动巡回医疗工作 10月至11月将赴河北、内蒙古
- 秘鲁钱凯港至中国航线首船“新上海”轮抵靠北部湾港
- 著名表演艺术家郑振瑶去世 曾两度摘得金鸡奖
- 浙江启动纪念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宣传活动
- 印尼政府在新都举行首次内阁全体会议
- 美“毒火车”事件:愤怒的居民就健康危险寻求答案
- 天文大语言模型AstroOne发布 加速解码“天籁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