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发展红色旅游新业态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一段时间以来新业态不断涌现,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有综合带动作用,发展红色旅游由此步入快车道。近年来,各地旅游部门深挖红色资源“富矿”,在培育红色旅游产品上下功夫,推出年轻态文旅产品,持续提升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影响力。
红色旅游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23)》显示,全国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已突破20亿人次,红色旅游市场规模接近万亿元。同时,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生力军,红色旅游还有助于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少地方依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培育红色旅游产业,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游、生态游、文化游等多业态的融合,搞活了农村经济,进一步夯实了乡村振兴的基础。
也要看到,发展红色旅游仍存在一些短板。比如,产品结构多为静态的文物陈列与展示,比较单一,与生态游、休闲游、文化创意等业态的融合还不够深入。对此,应多措并举,通过丰富游玩体验方式,植入新场景、新业态,提供多样化的沉浸式体验,更好满足游客需求。
一方面,凝练红色旅游主题,创新旅游推广方式。通过组织招募在校学生等,在网络平台上发布旅行照片和视频,提升红色旅游传播的广度、深度以及热度,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红色旅游。通过开展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红色旅游线路设计大赛、红色文创大赛等设计活动,发现并引导更多专业创新型设计人才研究红色文旅产业。依托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目的地。
另一方面,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旅游产品。充分利用旅游业涉及面广、带动力强、开放度高的优势,结合科技创新与红色旅游,丰富和增强旅游中的互动性、体验感。例如,声光电的有效结合可以革新传统的静态展览,加深游客对图片、展品等方面的记忆。打造一批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特色的住宿设施、特色餐饮、旅游商品等,在年轻游客群中形成良好口碑,将红色资源转化为人气指数,吸引更多“回头客”。(经济日报)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安徽发布水稻、小麦两项农业社会化服务地方标准
- 黎卫生部门:以军袭击贝卡谷地已致60人死亡
- 广州舞剧《醒·狮》亮相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
- (两会声音)全国政协委员范小云:加快科技金融发展 支持新质生产力形成
- 2023年消费者投诉举报热点公布 山西12315平台这样做
- 江西南昌:田间地头农事忙 播种来年“新希望”
- 院士专家启航AI“大”时代 2023中国智能产业高峰论坛在赣开幕
- 站上“最高讲台”的浙江援藏女教师:把嘉黎当“家里”
- 冰雪赛事点燃文旅产业 浙江安吉2024年接待游客超3400万人次
- 中国信通院联合三六零启动大模型标准制定,助推AI安全可控发展
- 中国—东盟少儿出版研讨会在吉隆坡书展举行
- (经济观察)助推价值投资 ETF为中长期资金提供多元选项
- 春节假期加班费权益如何保障?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昔阳:“千万工程”经验解锁乡村振兴致富“密码”
- 埃及延长食糖出口禁令
- 中央政法委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 49人光荣上榜
- (新春走基层)从看景到“入景” 中国年轻人爱上国风古韵文化年
- 湘版图书版权输出联合签约仪式在京举行
- 海峡两岸青少年相聚浙江温岭 切磋拳艺“不打不相识”
- 保交房工作进行时 重庆237个保交楼项目已交付房屋19.9万套
- 热门推荐
-
- 两部门开展“网络去NAT”专项工作
- 新疆“和田夜市”何以 “花式出圈”?
- 夏季游泳需注意眼健康 专家:佩戴隐形眼镜时避免游泳、戏水
- 以色列中部多地响起火箭弹防空警报
- 外国留学生广西体验非遗之美
- 韩媒:韩政府将解除针对自中国入韩人员新冠落地检
- 三伏天“晒背养生”又火了 专家:这种养生方法因人而异
- 极右翼政党在这州选举中获胜 德国执政联盟不稳定性加剧?
- 美国3月CPI同比上涨5%
- “洋学生”解锁上海枫泾古镇 体验非遗之美
- 山西赴印尼推介“好风光”:促进双方旅游业发展及合作
- 中国驻美国使领馆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入境功能的10年多次签证给予补偿
- “现做价卖预制菜”涉嫌消费欺诈
- 2023首届中国纪录片大会将探索建立一批纪录片放映空间
- 第110届糖酒会:新潮饮瞄准都市新消费
- 中央民族乐团与景德镇市将在演出、创编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 杂货店老板“变身”寻人博主 4年无偿发布上万条寻人视频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铁力!
- 西藏班戈县: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非遗技艺
- 普京再度访问加里宁格勒 克宫:并非向北约发出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