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发展红色旅游新业态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一段时间以来新业态不断涌现,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有综合带动作用,发展红色旅游由此步入快车道。近年来,各地旅游部门深挖红色资源“富矿”,在培育红色旅游产品上下功夫,推出年轻态文旅产品,持续提升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影响力。
红色旅游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23)》显示,全国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已突破20亿人次,红色旅游市场规模接近万亿元。同时,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生力军,红色旅游还有助于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少地方依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培育红色旅游产业,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游、生态游、文化游等多业态的融合,搞活了农村经济,进一步夯实了乡村振兴的基础。
也要看到,发展红色旅游仍存在一些短板。比如,产品结构多为静态的文物陈列与展示,比较单一,与生态游、休闲游、文化创意等业态的融合还不够深入。对此,应多措并举,通过丰富游玩体验方式,植入新场景、新业态,提供多样化的沉浸式体验,更好满足游客需求。
一方面,凝练红色旅游主题,创新旅游推广方式。通过组织招募在校学生等,在网络平台上发布旅行照片和视频,提升红色旅游传播的广度、深度以及热度,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红色旅游。通过开展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红色旅游线路设计大赛、红色文创大赛等设计活动,发现并引导更多专业创新型设计人才研究红色文旅产业。依托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目的地。
另一方面,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旅游产品。充分利用旅游业涉及面广、带动力强、开放度高的优势,结合科技创新与红色旅游,丰富和增强旅游中的互动性、体验感。例如,声光电的有效结合可以革新传统的静态展览,加深游客对图片、展品等方面的记忆。打造一批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特色的住宿设施、特色餐饮、旅游商品等,在年轻游客群中形成良好口碑,将红色资源转化为人气指数,吸引更多“回头客”。(经济日报)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俄医学大咖哈尔滨交流眼科技术创新与发展
- 曾拥有“近万家门店”的服饰巨头,如今总部都被拍卖了
- 夏季治安打击整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北京铁路警方办理各类案件610起
- “刘德华马上要去超市上班了”,《恭喜发财》是“过年第一神曲”吗?
- 中国将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再推出一批市场准入特别措施
- 沈阳故宫雪天限定景观“我爱沈阳”在大政殿广场亮相
- 苏丹武装冲突持续 首都及周边多地发生交火
- 浙江金华艺人“乐”迎亚运 歌曲传递城市热情
- 景区敞开大门迎客,旅游体验如何保障?
- “资本活水”滋养科创企业 上海科创板上市公司IPO融资额超2000亿元
- 乡村振兴丨黔贵万里春好色 春耕裕农酿丰收
- 财政增量政策将如何发力?重点来了
- 吉林“空心村”变“乡间公园”:闲适生活引客来
- 厄瓜多尔遭遇61年来最严重干旱 全国大面积限电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工业互联网提速 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强劲动能
- 四川首个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在宜宾揭牌
- 日本强震已致13人受伤 鹿儿岛县一处山体发生崩塌
- 42部国际友人佳作入选“我和上海”短视频征集活动网络展播环节
- 车位窄到无法开门,解除合同并退款
- 南越文王墓发现40周年特展开幕
- 热门推荐
-
- 俄罗斯八小时史诗大戏《静静的顿河》将登首都剧场
- “新春战袍”马面裙为啥这么火爆
- 福建一男子因“重婚罪”获刑后改判无罪 一审法院登报公开道歉
- (奋斗者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建设者为改善斯里兰卡社会经济发展奋斗海外
- 云南镇雄山体滑坡已致20人遇难24人失联
- “追剧式”打卡文博大展 博物馆“新玩法”层出不穷
- 年轻人选择长者食堂并不意外
- 拼多多上线“多多丰收馆”共庆丰收,投入10亿补贴扶持新质农货商家
- 这场令人震惊的轰炸过去25年了,世界和中国从未忘记!
- “一带一路”低碳服务伙伴关系在广州南沙发起
- 比利时布鲁塞尔发生枪击事件致2人死亡 嫌犯仍在逃
- 江苏在一线堤防等重点部位前置防汛物资 投入巡堤查险32.2万人次
- 美军称在红海拦截胡塞武装导弹与无人机
- 沙特与南非加强经贸往来
- 2024春节档缘何爆发撤档潮?
- 出游热度较高,中泰互免签证有望带火3月旅游淡季
- 11月中国房地产市场交易趋于活跃
- 福建平潭上半年进出口总值超80亿元 出口增速全省第一
- 1至11月中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7.9%
- 解锁新疆医卫人才“引育留用”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