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千姿)从濒临灭绝到中国第一海水养殖鱼:大黄鱼“游”世界
中新社福州5月14日电 题:从濒临灭绝到中国第一海水养殖鱼:大黄鱼“游”世界
中新社记者 龙敏 吕巧琴
蓝天下、碧海上,位于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三都澳白基湾的80多口新型塑胶深水网箱紧密相连,形成一片阡陌纵横的海上田园。
“深水网箱抗风浪能力强、空间更大,我们公司的大黄鱼年产量由原来的6500吨提高到8500吨。”福建三都澳食品有限公司海上养殖基地负责人宋向国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大黄鱼,又叫黄瓜鱼,体色金黄、嘴唇鲜红、肉质洁白细嫩、营养丰富。位于宁德市蕉城区的三都澳官井洋,是中国唯一的大黄鱼内湾性产卵场,至今流传着“官井洋,半年粮,黄瓜叫,渔民笑”的歌谣。然而,20世纪70年代,过度捕捞越冬群体,致使大黄鱼资源濒临枯竭。
有着“大黄鱼之父”之称的大黄鱼育苗技术专家、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原站长刘家富回忆道,长期高强度捕捞导致东南沿海大黄鱼资源枯竭,不仅影响了沿海渔民生计,也使海洋生态遭到破坏,“官井洋、半年粮”一度成了渔民们的记忆。
“那时候,海上网箱养殖还是一个新概念,养殖大黄鱼更是难上加难。”经过多年努力,刘家富及其项目组的同事终于啃下“大黄鱼人工育苗和养殖增产”这块硬骨头,使大黄鱼发展为全国最大养殖规模的海水鱼之一,一条条大黄鱼又重新“游”上餐桌。
如今,三都澳已是世界上最集中的水产养殖中心之一,宁德大黄鱼产量连续9年居全国海水养殖鱼类之首。2023年,宁德大黄鱼产量21.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超200亿元人民币。而且,宁德大黄鱼“游”世界,已出口韩国、新加坡、美国等60个国家和地区。
在大黄鱼重回普通人餐桌后,宁德致力于推动大黄鱼产业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让消费者不仅“有得吃”,还能“吃得好”。
自2018年开始,宁德官方铁腕推进海上养殖综合整治与转型升级,推动大黄鱼养殖从“规模养殖”向“质量养殖”转变。中新社记者日前乘坐快艇从三都澳码头前往三都澳白基湾途中看到,成片的新型环保塑胶渔排,把三都澳上万亩养殖区划分得整整齐齐;一条条大黄鱼畅游其间,犹如住在“连排别墅”。
“以前,闽东沿海养殖是密密麻麻的,全都是死水,没有流动的空间,到处是白浮球泡沫垃圾,大黄鱼养在里面很肥而且很容易得白点病;转型升级后,水变清了,儿时的那片海又回来了。”1997年开始养大黄鱼的尤维德感叹道,新的网箱给了大黄鱼更大的游动空间,不仅白点病没有了,鱼儿也减脂瘦身,肉质更鲜美,更接近野生。
从濒临灭绝到人工育种养殖,最关键就是种苗。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副院长、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徐鹏带领团队运用芯片和大数据技术,破解大黄鱼的基因密码,展开大黄鱼育种的“芯”技术攻关。
徐鹏表示,给大黄鱼出“考题”、用芯片检测“优等生”,把基因大数据技术用在了鱼的身上,只为找到那尾“最优秀”的抗病大黄鱼;大黄鱼育种从“芯”出发,推动大黄鱼产量和质量进一步提升,进一步丰盈“蓝色粮仓”。
近年来,宁德与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合作建设大黄鱼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大黄鱼遗传育种中心,建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大黄鱼原种场,研发了“宁芯”系列大黄鱼基因组育种芯片,培育出大黄鱼“富发1号”等水产新品种,选育了“宁抗1号”“宁抗2号”等大黄鱼抗病新品系,有力推动了以大黄鱼为主的海水养殖鱼类的种业科技创新和良种化进程。
自2001年起,宁德还持续开展大黄鱼等水生物增殖放流活动,促进大黄鱼野生资源的恢复和保护,推动大黄鱼产业可持续发展。“大黄鱼野生资源虽有恢复迹象,却仍在起步阶段。”年过八旬的刘家富至今仍为此忙碌着,“我们有义务恢复野生大黄鱼”。(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第二届女性影响力峰会在柏林中国会俱乐部举行
- 第八届丝博会本月下旬启幕 巴基斯坦担任主宾国
- 首店“上新”不停 北京构建“购物之城”
- 中新健康 | 专家详解年轻人如何预防脑卒中
- 我驻土耳其使馆提醒在土中国公民注意防范地震和次生灾害
- 深圳举办撮合会促成绿电绿证交易247亿千瓦时
- 6G加持传视频节省带宽50%以上
- (经济观察)中国央行年内首次降准落地 支持一季度经济“开好局”
- 恒大汽车复牌首日大涨86.84% 盘中一度涨超100%
- 九省区联合签订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合作框架协议
- 国家统计局: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8.2%
- 宁夏奶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
- 青春闪亮达沃斯
- 打造“心理+AI”人才高地 上海交大心理学院成立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总理基思·罗利宣布不参加新一届大选
- 重庆:到2025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要达100%
- 制售“婆孙插队”表情包 突破了舆论谴责边界
- 两部门通报表扬公安机关成绩突出女民警和好警嫂、爱警母亲
- 福尔摩斯探案体验展在成都开幕 再现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城市文化
- 中新健康|云南食管癌患者借助“双镜合璧”未开胸获救治
- 热门推荐
-
- 百万豪车路边泊位停两年欠下5万元停车费
- 重庆油菜喜获丰收 总产量实现连续16年增长
- 为节约开支 英国计划用驳船安置非法移民
- “电力天路”青藏联网工程完成2023年度检修 设备恢复供电
- 越是艰险,越要冲锋在前
- 尺素金声丨500.2亿吨:全球运输最繁忙的中国释放出怎样的活力?
- “碳”路先行|摆脱“资源依赖” 煤炭大县山西襄垣“向绿向兴”
- 解读技术价值,传递品牌温度,阳光电源品牌故事片全球首映
- 第二届“北京大学·国家大剧院艺术周”举行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新疆托克逊
- 小小桦树皮展现鄂伦春族下山定居70年巨变
- 好消息!157个景区将在十一前宣布降价
-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洪明:“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清楚农民迫切的需求是什么”
- 中国首条直通中越边境高铁开始铺轨
- 国际最新研究:全球缺水预计将加剧
- 首部RCEP与中国城市关系的图书发布
- 汇丰调查称中国内地中小企业投资AI技术意愿在全球八大市场中最高
- 四川芦山:红外相机拍到野生动物“大合集”
- 壮族经典文化故事显魅力 广西百色文旅市场强劲复苏
- 保时捷Macan起售价降至45万元?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