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释放暖意、新动能源源不断 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央视网消息:5月12日,《新闻联播》报道了重大工程建设、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春耕粮食播种、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多领域在近期取得的新成绩,多项数据释放暖意,新动能源源不断,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各地一批重大工程加紧建设 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这段时间,各地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5月11日,川青铁路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德胜隧道顺利贯通。隧道位于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境内,海拔2800米左右,全长22923米,建设历时近10年。连接四川成都和青海西宁的川青铁路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重要组成部分,正线全长约836公里。德胜隧道贯通后,川青铁路成都至黄胜关段,预计年内开通,将彻底结束川西北地区没有铁路的历史。
沈阳至长白山高速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后安隧道日前贯通。沈白高铁作为东北东部地区客运主通道,建成通车后,将有力推进东北三省与京津冀地区深度融合。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盛乐国际机场空管塔台主体结构顺利封顶,该机场预计2025年年底通航运营,可保障年旅客吞吐量2800万人次。在江苏,连接常州和泰州的常泰长江大桥加紧建设,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的斜拉桥,大桥预计下月完成主体合龙。
一批能源、水利工程也在加快推进。5月11日,“西电东送”重点能源项目——青海玛尔挡水电站主厂房土建主体工程全部施工完成,预计今年年底实现全部机组投产发电,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22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16万吨。
在安徽无为,引江济淮凤凰颈泵站改造工程迎来重要进展——新建泵房成功封顶,即将转入水泵电机设备安装阶段。明年投运后,可对巢湖流域防洪、排涝、灌溉起到积极作用。
前四个月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中小企业信心稳步回升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4月,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质效不断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数据显示,4月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89.93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44.92万亿元,同比增长9.1%,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
前4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19万亿元。从投向看,中小企业信心稳步回升,生产投资更具活力。绿色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保持30%左右的高位,“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增速近20%,为经济持续注入新动能。
融资成本稳中有降。4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6%,比上年同期低23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利率为3.7%,比上年同期低48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
今年以来,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过1万亿元。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的货币政策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持。
补短板、提产能 东北地区春播进度过半
目前,东北地区春播进度过半,春玉米、春大豆和中稻播种进度均快于上年同期。
东北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面积四分之一以上,最近一周,日均播种达2000万亩左右。今年,东北各地分类施策,补短板、提产能。
吉林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突出培肥地力,将资金投入占比由5%提高到20%以上。长春市在增施有机肥基础上,扩大免耕播种面积,通过黑土地保护集成技术模式提升地力水平。
玉米是辽宁第一大粮食作物,今年计划春播4200万亩。当地在8个玉米单产提升重点县整建制推进高密度种植、高效率肥水技术。彰武县着力补齐滴灌设施短板,不少农机具上都安装了滴灌架,播种、滴灌带铺设一次性完成,大大提高了玉米抗旱能力。
趁着天气晴好,东北地区大豆也正抢墒播种。内蒙古在东部17个旗县整建制推进大豆单产提升,集聚各类要素统筹建设135万亩核心区,解决过去由于地块分散,配套技术跟不上、推广不开等难题,今年春播技术到位率将提高10个百分点。
这几天,黑龙江水稻插秧陆续展开,今年,当地优化优质高效品种区域布局,主推123个主要粮食作物品种,破解“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的难题。庆安种粮大户王廷富的400亩水稻就选用了当地新培育的优质高产新品种。
今年,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还在黑龙江等地,推行“北斗+智慧农业”试点,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并配套其他智慧农业技术,大面积提高玉米大豆单产。目前,东北地区春播进展顺利。
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5月12日,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在天津举行,三省市围绕共同推进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协同推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提质增效等方面发布多项政策机制。三省市还共同签署13个合作协议和产业合作项目,涉及政务合作、产业协作等多个领域。根据签约内容,北京市怀柔区和天津市滨海新区将围绕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文旅资源合作等9方面联动发展;天津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将与北京中关村合作推进高端医疗产业园二期开发建设。此外,三地还发布一批京津冀社保“一卡通”应用场景,推进三地社保卡跨省通用、一卡多用、线上线下场景融合发展。
今年将完成投资1000亿元加强农村供水工程建设
记者从水利部了解到,今年,财政部、水利部下达40亿元中央财政农村供水维修养护补助资金,并安排30亿元实施60个县域小型引调水工程建设,同时鼓励地方使用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力争全年完成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1000亿元,到年底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2%,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63%。
我国首个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投运
5月11日,我国新型储能领域内首个十兆瓦时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在广西正式投运。这是我国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首次实现规模化应用。预计每年可发出清洁电能730万度,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00吨。
深圳至墨西哥城航线首航
5月11日,南航深圳—墨西哥城航线首航,标志着我国首条直飞拉丁美洲的客运航线正式开通。该航线全长超过14000公里,飞行时间约16小时,比之前大大缩短,预计每周两班,是我国民航最长直飞国际客运航线,也是全球航距最长的十条直飞航线之一。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动画:承百年薪火 扬民族之风
- 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开幕 倡议将开幕日定为“世界低碳日”
- 京雄高速(河北)开放自动驾驶测试示范项目在雄安启动
- 辽宁省航空产业发展促进会成立
- 秭归夏橙上市,伦晚脐橙产地走货量显著增加
- 突发!美国缅因州发生多起枪击事件致22死 嫌犯在逃
-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 探访“壤塘文化旅游成都行”:千年文化引人入胜
- 中国工信部:三方面发力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
- 中国—东盟经济关系研讨会在穗举行
- 西藏拉萨“一杯咖啡”的社会气象
- “卡努”和“兰恩”同时逼近 日本将遭遇双台风袭击?
- 推广“尔滨” 谁成了明星的“平替”
- 新闻1+1丨8月CPI回暖,释放什么信号?
- 吃菠萝“蜇嘴”如何才能不被它“伤害”!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从制水晶到“赛”文旅,这个浙江小村子做对了什么?
-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闭幕 中外影视交流合作持续深化
- 春如四季上演 江南烟雨犹抚“孩儿面”
- 传统纺织大省湖北:数字经济助实体品牌“出圈”
- 砍掉预售,618套路变少了?
- 热门推荐
-
- 上半年中国钢材出口大幅增长 国际竞争力和潜力继续释放
- 菜鲜蟹肥 市场旺!订单式种植助农户增收
- 安徽马鞍山:一座港口如何兴起一座向新之城 ?
- 印尼总统佐科试乘雅万高铁
- 法律问题解析:没日本水产品的店还能叫“日料店”吗
- 山东手艺人“刻石成金” 打造鲁砚新品
- 江苏省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 广西在建桥梁第一高墩——乐望高速雅长特大桥顺利合龙
- “走进泰拳”推广活动亮相昆明 展现泰国国粹魅力
- 内蒙古呼伦贝尔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换
- 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3月28日将在蓉开幕
- 京西集团全球最大生产基地一期工程在河北张家口投产下线
- (新春走基层)广西各地“花式”过龙年 “假日经济”掀消费热潮
- 百余名科普科创专家长沙论道 促进科技创新教育发展
- 刘庆峰:需坚持长期主义 打造自主可控的AI产业生态
- 俄总统新闻秘书:拜登政府正试图使乌克兰局势升级
- 贵州遵义: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
- 向莆铁路十年发送旅客2.5亿人次 穿山越海助振兴
- 海口机场9月8日12时前执飞的航班预计全部取消
- 仁医添翼之《春风化雨》:探寻乡村医生自己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