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数据亮眼,如何更好接住这波“文旅热”?
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全国各地旅游热度持续走高,假期出行人流涌动,释放着文旅产业作为人民幸福产业、经济增长引擎的功能与效应,彰显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与潜力。
上海作为都市旅游首选地、入境旅游第一站,掀起新一波“文旅热”。据上海旅游大数据监测,“五一”假期本市共接待游客1623.94万人次,观文博、看美展、逛景区游客同比大幅增长。据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监测数据,节日期间(4月30日—5月4日),上海全市线上线下共计消费530.3亿元。其中,线上消费235.4亿元,比2023年同期增长8.3%。
亮眼数据背后,体现的是上海文旅市场持续恢复的良好态势。接下来,应乘势而上,主动作为,继续激发文旅消费潜能,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产业链长、收益面广、涉及各行各业的优势,深化推动“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城镇+文旅”等,带动促进更多行业、更多区域实现人财两旺,持续增强文旅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率先形成文旅赋能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经验模式。
一、深化产业融合,推动“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协同发展
深化推进“文旅+其他服务业”融合发展。重点在于落实好《上海市进一步促进商旅文体展联动吸引扩大消费的若干措施》,大力发展商旅文体展融合型新项目、新产品和新业态,推动建设新一代文商旅综合体、文商旅街区及主题小镇。提升演艺大世界、现代戏剧谷的社会经济效益,拉长上海影视佳作的旅游长尾效应,打造更多融合时尚、文化、旅游、运动元素的休闲消费街区,策划举办更多城市标杆节庆、演艺、展览、赛事、集市活动。大力发展研学旅游、体育康养旅游及医疗旅游。
深化推进“文旅+工业”融合发展。建设更多展示工业文化的博物馆、文创园区、艺术街区,推出更多优质工业文化旅游线路,建设中国工业旅游示范城市。重视“文旅+科技产业”联动,衔接科技创新产业、新型工业化发展资源,推动“低空经济+文旅”“新能源汽车+文旅”等科技文旅新形态新业态,在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的同时,为工业新技术、新产品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推广渠道,有力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发展。
二、促进产城融合,推动文旅赋能城市更新、新城新区建设
目前,上海已推出系列休闲好去处、演艺新空间、家门口的好去处等多个文旅项目,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增强文旅发展赋能城市更新、新城新区建设的作用。通过遗产融入、创意注入、艺术浸入、科技介入、资本投入、人才引入、生态嵌入和旅游导入,推动城市街区、园区、景区、社区、滨水区、楼宇、廊道等各类生产生活空间的人文化转向和审美性提升,营造更多城市人文新空间,优化城市文旅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数字文旅服务能级,创建丰富多元的文旅生活场景,拉动文旅商体展融合型、服务型消费增长,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发挥文旅深度融合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服务人民美好生活、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作用,在全市范围内形成更多新流量入口、新消费枢纽、新人群黏性、新场所精神,形成新时代“人、产、城”深度融合的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三、做大入境增量,大力推动入境旅游突破发展
当前全球旅游业正在逐步回暖复苏。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全球国际旅游人数到2030年预计将增长至18亿人次。世界旅行和旅游理事会数据表明,全球旅游业将在未来十年出现大幅增长。预测显示,到2033年旅游业将发展成为价值15.5万亿美元的产业,占全球经济的11.6%以上。其中,中国旅游业的贡献率和重要性将持续增强。
上海入境游人次一直以来位居国内省市前列。2023年共接待入境游客364.46万人次,领跑全国各大城市,“五一”假期上海是入境游最热门目的地。但跟国际竞争、国家要求、城市地位等情况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上海应在全球旅游市场发展较为乐观的态势下,抓住中国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国际航班加速恢复、外籍人员来华便利措施不断增加等有利契机,加快制定促进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实施新时期入境旅游振兴计划,采取有力有效举措,破解入境旅游发展存在的政策瓶颈、游客认知、营销触达、产品供给、服务品质等突出问题,为稳步提升入境旅游人次、放大入境旅游增量消费及其带动效应作出系统安排,从而从全球旅游发展增量中切分更大块蛋糕,分享更多国际旅游发展红利。
四、塑造全新动能,增强新质生产力对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和支撑作用
按照中央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明确文化和旅游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与培育路径,揭示新质生产力对文旅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提高新质生产力对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推动支撑作用和贡献度。引导、支持行业头部企业加快以生成式人工智能(GAI)为代表的前沿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动构建文旅行业创新联合体,集聚政、产、研、资多方资源,加强在文旅业GAI大模型、数字底座关键技术、绿色低碳技术等领域的研发与应用,大力支持文旅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创意型中小企业发展,充分激发文旅业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深化推进文旅领域技术、人才、数据、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加速以前沿科技创新催生文旅融合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新品牌,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从要素结合向价值链层面深度融合转变,加快形成高水平文旅供给、高品质文旅体验、高影响文旅品牌、高流量溢出效应、高效能文旅治理一体发展的新局面。
五、优化政策供给,加强相关政策规划衔接融通与系统集成
紧紧围绕国家积极培育文娱旅游新的消费增长点、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和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等新要求,制定文旅消费赋能带动城市增长的促进政策、专项规划及重点工程。加强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国际会展之都、国际时尚之都、国际数字之都、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相关政策、规划的系统集成与衔接融通。探索创新文旅产业融合、文旅产城融合发展机制模式,加快构建适应文旅高质量发展和增强文旅赋能带动城市增长作用的标准体系,着力加强融合型、服务型消费发展数据统计和评价激励,持续优化市场消费环境和营商环境,形成适应数智时代需要的文旅赋能带动城市综合增长的政策体系和促进机制。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萌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文旅项目主任)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拥抱转型,让制造变“智造”
- 中国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已签订近4000亿元贷款合同
- 杭州跳江救人小哥彭清林获见义勇为二等功
- 美式民主无法有效保障美国人权
- 上海市场监管部门率先开展数字化认证工作
- 华东地区解放战争时期重要战役革命文物展在江苏徐州开幕
- 浙江杭州至澳大利亚墨尔本客运航线首航
- 湖北咸宁:双语公益课堂让“中国故事世界表达”
- 报告指中国碳市场建设国际合作不断加强
- 2024全国服务消费季暨上海服务消费“+”年华盛大开启
- 超2.1万套 上月北京二手住房网签量同比增长66.3%
- 中国首个五星5G工厂建设完成
- 韩国首尔西部地方法院开始就尹锡悦拘留令开展必要性审查
- 江苏高邮发生一起轿车撞人事件 已致2死7伤
- 安徽启动“2024徽动消费促进年”行动 将举办5000场活动
- 国家发改委: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 美国蛋价年涨幅超5成 民众改用土豆画复活节彩蛋
- 通讯:打开韩日辣椒酱市场的中国青年
-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榜(2024)”发布 北京上海深圳分列前三
- 【“一带一路”十周年特刊】“一带一路”助力东南亚走向“大联通”
- 热门推荐
-
- 美媒:移民儿童在美被虐待事件时有发生 这是不可接受的
- 人形机器人落地,如何跑出“加速度”
- 文明的坐标丨“时间建筑”北京钟鼓楼
- 创业“假培训”频现,“真服务”要跟上
- 珠江片区五省区代表聚贵州 共话智能航运发展
- “世界睡眠日”广州医生科普“打呼”不简单
- 新疆昌吉:产销对接会促煤炭成交2.6亿吨
- 摩尔多瓦公投结果显示超过半数选民支持加入欧盟
- 中东部将有大范围降水 冷空气继续影响东北地区等地
- 探寻“电池智造工厂” 科技创新助力民众出行
- 数百种优质农产品亮相 长沙开启市集年货节
- 金融监管总局:车险实现“降价、增保、提质”的预定目标
- 沈阳千年古城上演首届中式公益集体婚礼
- 人口贩运受害者、中国籍演员王星将于今日晚间乘机回国
- 国家药监局决定成立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柬埔寨少林寺文化中心落成
- 四岁能让梨的孔融,长大却是个酒鬼
- 浙江杭州办年轻人龙井茶炒制技艺比武 倡“技有所承”
- 第32届东南亚运动会在柬埔寨举办
- 尼中社会关系学院院长雷格米:对两国高质量合作充满信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