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高校双向赋能 山西晋中大力实施“双融双创”
中新网晋中4月23日电 题:城市与高校双向赋能 山西晋中大力实施“双融双创”
作者 杨佩佩 杨杰英
面塑宝盒、道路安全警示机器人、多功能智能救生器、直播带货、跨境电商……22日,山西省晋中市“锚定高质量 转型在前列”主题系列活动采风团走进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众创空间,深入了解孵化项目创业情况,感受“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
作为山西第一所公办职业本科高校,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立足晋中高校园区,充分发挥人才集聚和学科专业优势,与晋中发展战略协同配合,认真贯彻“156”战略举措,聚焦如何打好“城市牌”“汽车牌”“文旅牌”“大学牌”和“农高牌”这五张牌。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张杰明介绍,该校的众创空间鼓励学校“互联网+”优秀项目以及各二级学院推荐重点项目优先入驻空间,为入驻企业及项目团队提供免费的物理空间,免收水、电、暖、物业、网络等费用,为师生的项目实现“0成本”入驻。
“众创空间为入驻企业及项目团队提供工商税务、法律咨询、知识产权、投融资对接等专业第三方服务,为入驻企业及项目团队对接相关企业,搭建产学研项目合作平台。”张杰明说,目前有30余个项目团队和公司入驻众创空间,参加创新创业的学生人数约150人。
与左权县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活动、与榆社县共同致力于古建筑彩绘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近年来,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与晋中市各级单位都保持着紧密合作的关系,在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党委书记张主社表示,多年来,该校始终将自身发展与晋中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绑定,对接晋中“5+3”重点产业链、专业镇发展规划,与晋中10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方面持续发力,政府和学校“双向奔赴”,开启合作共赢“加速度”。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是当地市校“双融双创”的一个缩影。作为山西大学城所在地,晋中有21所驻市高校、34.6万名师生,科教人才资源集聚度全省独一无二、全国同类城市少有,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晋中篇章的最强信心和最大底气。
晋中市市长刘星表示,立足用好这一最有潜力的“富矿”,晋中以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为载体,以城校融合、产学融合、联盟创新、创业孵化“双融双创”为抓手,大力推动市校协同创新发展,努力把“晋中有座大学城”变为“晋中是座大学城”。
高校是城市文体资源的重要聚合枢纽,晋中学习借鉴国内其他地区大学城城校融合经验做法,经过市校共商,从2024年1月6日起,21所驻市高校校园及校内综合性场馆全部向社会开放,走在全国前列。
同时,晋中推出A级景区向驻市高校师生免首道门票政策,开通大学城和重点景区旅游直通车,目前已有7万多名师生免费游晋中、读历史、品文化。市校还联合举办大学生艺术节、青年联谊会等,并依托高校博士教师举办“博士大讲堂”203场。
此外,城市与高校在空间上深化交融。与驻市高校合作共建大学城文化活动中心,在各高校周边科学布局高端文化消费业态和优质教育医疗资源,配建大学生文化生活广场、大学生主题街区等,凝练具有青年气质的城市符号。
“晋中将进一步完善各高校周边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积极探索建立开放校园协同共管机制,让驻市高校更好融入晋中、服务社会。”刘星说,同时,还将常态化举办大学生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专题演唱会、文创大赛和校地青年联谊交友、高校校友招商引才等活动,每年组织千人千场“博士大讲堂”,让校地交流更加频繁密切。
2024年晋中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全面引深城校融合,加快把大学城打造成晋中城市“打卡地”“风景线”和“会客厅”,让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万名青年大学生真正融入晋中、爱上晋中、留在晋中,让晋中成为全省最有青春活力、文化品位和现代气息的城市。(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经合组织报告:预计今年成员借款需求将增至12.9万亿美元
- 海南岛东北部普降暴雨到大暴雨 4日夜间起降水趋于结束
- 男子给婚外情对象转账 检察监督全额返还赠与款
- 山西太原西北二环高速公路通车
- 武汉低空飞行航线“上新” 货物空中直达市中心
- 香港竹韵小集与天津音乐学院举行交流音乐会 展现粤乐特色
- 政协委员为安徽文化强省建设献实招
- 中外人士共话以合作创新抗击结核病
- 印尼马拉皮火山一天内发生3次喷发
- 报告预计2024年国际油价将略有回落
- A股人工智能相关板块周四走强
- 音乐为文旅行业“加戏” 江西多地“点燃”旅游消费新活力
- 国考考生请注意!今起可以打印准考证了
- 三部门有关司负责人就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税收政策答记者问
- “村晚”正成为乡村最灿烂的舞台
- 日本“食人菌”肆虐 2024年感染人数已超2023全年
- 国际热评:竞争不应是中美关系主要底色
- 西北小城康乐的山村“菇”事
- 中国绿色能源发展成果亮相土耳其
- 国家税务总局:便利纳税人跨区迁移系列措施取得积极成效
- 热门推荐
-
- 政策再加码 “两新”有效激发内需潜力
- 2023年新年戏曲晚会唱响新时代主旋律
- 华夏银行行长关文杰辞职
- 菲律宾棉兰老岛附近海域发生5.7级地震
- 在这些国家考驾照,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 “徽班”再“进京” 紫禁城里寻根
- 俄称打击乌军人员装备 乌称击退俄军进攻
- 《中国古代封泥全集》亮相上海博物馆
- 冷空气继续影响南方地区 东部南部海域有大风
- 台湾PMI连续14个月紧缩 专家指“缓步回温”
- 新疆棉花的硬核实力
- 内蒙古首家民营稀土新材料企业在深圳上市
- (新春走基层)两岸同胞护驾妈祖金身回上林故居省亲布福
- 今年前9个月欧盟非法入境人次同比下降42%
- 甘肃庆阳:电力作业借“机”腾飞 绿能通道因“智”而安
- 顾护好阳气,让孩子不会“阳”!
- 科技特派员扎根三秦大地 田间地头“把脉开方”
- 国家开发银行上半年发放逾2500亿元贷款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新疆兵团:果园里搞养殖 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202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发布 我国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保持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