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再降仍现抢购潮,储蓄国债线上额度“秒光”
第一财经 作者:王方然
“周三开抢不到一分钟就卡住了,刷新了下手机额度就卖完了。”来自福建的黄女士向记者描述了储蓄国债“拼手速”的经历,她决定等下一波5月10日继续蹲点抢购。
与黄女士有相似经历的人不在少数,近期储蓄国债现“抢购潮”,线上额度开售不久就告罄。根据财政部官网信息,4月10日起至19日,2024年储蓄国债(电子式)第一期和第二期正式发行,均为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品种,最大发行额合计450亿元。
事实上,在银行存款利率下行、长期限大额存单“隐退”下,国债产品再次成为投资理财的热门选项。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国债销售有利于增厚居民“类利息”收入,并为存款利率下调打开空间。后续居民投资国债或还有更多空间。
利率下调不改抢购热情
据财政部官网,第一期储蓄国债期限3年,票面年利率2.38%,最大发行额225亿元;第二期储蓄国债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2.5%,最大发行额225亿元。
储蓄国债利率已经过多轮调降。以储蓄国债(电子式)为例,记者据财政部官网梳理,2023年至今,三年期储蓄国债(电子式)利率从3%下降62BP至最新一期的2.38%;五年期储蓄国债(电子式)利率从3.12%下降62BP至最新一期的2.5%。
记者注意到,相较于去年最后一期发售,今年第一期、第二期储蓄国债(电子式)利率进一步下降25BP,最大发行额度增加了70亿元,但依然涌现大批投资客抢购,线上额度“秒光”。
“开售1分钟后,手机银行渠道上的额度已经‘秒光’,线下网点额度在10点左右也卖完了。”一名国有行广东某支行客户经理对记者表示,其所在支行此次分配到的线下额度不足百万元,早上有七八个较为年长的客户已经提前排队“买断”。
4月12日下午,记者咨询多家国有银行客户经理,并访问对应线上App购买区,发现三年期、五年期储蓄国债产品全部显示额度售罄。
股份行、城商行“去化”的速度则相对慢一点。湖南某城商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线上额度早就“秒光”,但目前还有少量线下额度发售,不过要去指定网点进行办理。
谁在抢购储蓄国债?一名国有银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大多购买储蓄国债的人群仍集中在50岁以上,这些客户是储蓄国债的忠实客户。不过最近半年,也陆续开始有部分“90后”在咨询储蓄国债购买。
部分年轻人正加入抢购大军。“人生第一次买国债,运气好,抢到了。”来自广东的阿喜今年刚刚25岁,在国债开售当日,她在线上没抢到额度,跑了家附近的两个网点后,终于买到。在他看来,买国债类似于存钱,可以缓解对某种不确定性的焦虑感。
而在深圳工作的“90后”李明此前曾一直吐槽国债的利率太低,在发售当日却也抱着“重在参与”的想法默默选择线上抢购。
为何抢手?
从利率看,多轮调降后,本轮发行的储蓄国债三年期、五年期利率均未突破2.5%。为何投资者仍蜂拥而至,出现“秒光”盛况?
随着银行存款利率不断下行,最新一期发行的储蓄国债(电子式)利率水平目前较国有银行定期存款仍有一定优势。记者据银行官网信息梳理,目前四大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的三年期定存挂牌利率为2.35%,五年期挂牌利率在2%~2.4%不等。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市场数据监测也显示,3月份国有银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平均利率为2.369%,五年期定期存款平均利率为2.388%。上述存款利率基本都低于同期限储蓄国债利率。
不过,相较于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定存利率而言,储蓄国债利率暂不具备优势。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数据显示,3月份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平均利率分别为2.574%、2.716%、2.691%,均高于2.38%水平;这三类银行五年期定期存款平均利率分别为2.562%、2.534%、2.609%,略高于2.5%。
黄女士告诉记者,相较于定期存款,储蓄国债还具有投资门槛较低、按年或一次性付息、利息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等优势。“虽然利息不高,但对我们这辈人来说,抢购储蓄国债是家常便饭了。”她说。
更深刻的原因或在于对未来利率持续下行的担忧。不少储蓄国债购买者在受访时提到,希望通过购买储蓄国债、定期存款等产品锁定中长期限利率。阿喜告诉记者,去年在股市、基金上的投资收益都不理想,今年年初主要想做一些稳健、保本的投资,因此开始逐步入手定期存款、储蓄国债等。
部分机构人士也认为后续存款利率还有调降空间。“存款利率存在进一步下调的必要性。”中泰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肖雨认为,考虑到半数上市银行以及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已经低于1.8%,部分银行必须想办法以提高贷款利率或降低存款利率的方式扩大净息差,目前来看后者可能性显然更大。
未来还有哪些空间?
储蓄国债发售及抢购潮背后,业内对国内居民投资政府债券的空间有更多展望。
此前这在政策端已显露迹象。1月24日,央行负责人表示,要推动银行加大向居民销售政府债券的力度,增厚居民“类利息”收入,并为存款利率下调打开空间。2月底,央行发布的《关于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进一步扩大柜台债券投资品种,优化相关机制安排,以便利居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债券投资,自5月1日起实施。
我国居民目前直接持有的政府债券规模较小,与成熟债券市场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根据华泰证券研报数据,2020年以来,随着政府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中国国债托管量从2019年底的15.3万亿元快速攀升至2024年1月的29.4万亿元,而同期居民持有国债的规模不升反降,从8194亿元降至7653亿元,占比从5.1%回落至2.6%。
“放宽居民国债的柜台购买是拓宽居民投资渠道、加快发展多层次债券市场的重要方向。”华泰证券宏观分析师常慧丽在研报中表示,目前国内居民可以直接购买储蓄国债,但直接购买记账式国债的门槛较高。基于与美国、日本的对比分析,国内居民购买国债的品种和渠道均有拓宽空间。
常慧丽认为,如果国内居民持有国债的比例能够回升至2019年的5%~6%,则持有国债规模将增加7000亿~10000亿元至1.5万亿~1.8万亿元。按照目前国有大行的定期存款利率及记账式国债发行利率进行简单测算,每年有望增厚居民利息收入约15亿~30亿元。如果国内居民持有国债的比例能够达到美国去年三季度9.3%的水平,则持有国债规模将增加近2万亿元,达到2.7万亿元左右的水平,并有望每年增厚居民利息收入约50亿元。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专家学者在黔探讨屯堡文化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
- 告别野蛮生长,微短剧正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 “彩虹桥”人才计划举办实施六周年工作座谈会
- 今年成都航空口岸出入境人数突破一百万
- 中基协倡议公募基金行业支持北交所高质量建设
- 侨胞喻鹏:甘当搭桥者 引智引资引才入鄂
- 新疆霍尔果斯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在北京举行
- 云南三名“最美基层民警”讲述动人故事 职业生涯守护一方安宁
- 儿童旅客机上哭闹被陌生人带至洗手间教育?吉祥航空通报
- 肖夏勇:龙年澳大利亚“欢乐春节”系列活动丰富多彩
- 618成绩单:超5亿用户在京东下单,“秒送”成为最让消费者满意的服务
- 忧密集地震引火山爆发 冰岛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 3名男子因涉嫌协助非法移民进入英国而被捕
- 气价要涨! 6月1日起南京市上调民用气价
- 前11个月广西对东盟国家贸易额同比增长超两成
- 瞧!桥!古桥!贵州全面完成廊桥现状调查工作
- 国家京剧院青年团在京挂牌成立 开团献上经典大戏《五女拜寿》
- 遇见福建:“梅”好时光迎客来
- 国际最新研究:韦布空间望远镜观测到遥远星系的碳尘埃
- (新春见闻)守护乡愁 广西百年华侨古街焕新
- 热门推荐
-
- 特定短线交易监管标准明确 对市场影响几何?
- 女子自曝“家里9位数存款”该有个调查结果了
- 且偷闲,不妨身在镇远
- 网友举报“琼海市妇幼保健院参与代孕” 官方通报:相关人员已停职
- 现场点交、包机货运 揭秘近800件埃及文物如何抵达上海
- 中国—中亚实业家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陕西西安举办
- 港澳台侨界在豫聚焦“一带一路”创新合作
- 北京将迎新一轮降雪 全力做好供热服务保障
- 美国国会参议员范斯坦去世 终年90岁
- 每13分钟发一趟保供煤列车 大秦铁路运煤忙
- 宁夏警方打掉一特大“帮信”犯罪团伙 涉案金额2000余万元
- 新漫评:遗毒不清,南海生态何时安宁?
- “汉服经济”持续扩圈 年轻人玩出新职业
- 34.1亿元!A股又现“天价”离婚,事关“牛股”实控人
- 它,远不止一座帝王行宫那么简单!
- 国家数据局:计划10月举办“数据要素×”全国总决赛
- 宏观政策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
- 河北滦平:金山岭冰雪旅游季启动
- 中外青少年齐聚北京讲述中国故事
- 99%受访者有WIFI焦虑症 电子时代的“隐性心病”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