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启动实施——拓展粮食增产新空间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粮食产量得以实现的基础。在当前增产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我国启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目前,各地正全力以赴提升粮食产能,确保粮食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
粮食增产进入瓶颈期
主产区、产粮大县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是粮食增产的主要贡献者。
江西崇仁县是全国产粮大县,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26万吨左右,增产进入瓶颈期。该县副县长艾启荣表示,当前全县粮食增产主要受水稻种植收益多年欠佳、农村劳动力缺乏且老龄化严重、耕地少且生产规模小、现代农业技术适配度不够、恢复种稻政策不配套等因素制约,需要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不只是崇仁县,全国很多地区粮食增产也进入瓶颈期。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李军认为,粮食增产难度越来越大,说明现有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产潜力已充分释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由当时的资源、环境、经济、技术条件决定,生产能力提升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建设的过程。每一次粮食生产空间拓展、农业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都会带来粮食产量的重大突破。
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粮食产量从1949年的2000多亿斤跃升至2023年的13908亿斤。70多年中,粮食增产多次进入瓶颈期。例如,1952年粮食产量突破3000亿斤以后,直到1966年才突破4000亿斤。1993年突破9000亿斤之后的14年间,粮食产量多次达到1万亿斤,又多次波动下行,直到2007年重新站上1万亿斤台阶。为进一步提升粮食产能,2009年我国启动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粮食产量连续迈上1.1万亿斤、1.2万亿斤、1.3万亿斤台阶。
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李军表示,当前,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增加,国内粮食需求刚性增长与增产难度大并存,粮食供需长期处于紧平衡。只有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突破粮食增产瓶颈,确保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才能更好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粮食消费需求,以国内粮食稳定供应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必须做好耕地这篇大文章,坚守耕地红线,提升耕地质量,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开发盐碱地,拓展粮食生产空间。艾启荣说,要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落实制止耕地抛荒政策,保证耕地用于粮食生产,优先种植“双季稻”。对季节性抛荒和常年抛荒的耕地,在保持原承包户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可由村集体协调,采取代耕代种、集中流转等形式开展生产;对水源条件不好、偏远山区、地力条件较差、机械作业较难的耕地,积极引导农民种植玉米、薯类、大豆等高效稳产粮食作物,作为粮食面积和产量的有效补充。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关键靠科技。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3%,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3%,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良种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5%,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李军认为,应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研发培育一批高产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再生稻、耐盐碱作物等新品种。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推动丘陵山地拖拉机、300马力级无级变速拖拉机、再生稻收获机等机械研制推广取得突破。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过去我国粮食增产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导致水资源严重短缺、耕地质量退化、农业面源污染加剧。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国际情报研究室主任张学彪表示,在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中,必须做到生产与生态一起抓,不能再走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的老路,而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路,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推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方式清洁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实现粮食增产与绿色农业发展双赢。
调动种粮抓粮积极性
农民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力军,主产区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张学彪认为,在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中,要加大政策供给力度,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让农民种粮能赚钱、主产区抓粮不吃亏,充分调动种粮抓粮积极性。
近年来,国家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出台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农业保险补贴等一系列政策,确保农民种粮有收益,但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发展壮大还面临一些难点。
“合作社发展壮大面临着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低、资金投入不足、土地碎片化严重等问题。”吉林省梨树县十家堡镇西黑咀子村双滢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陶勇说。
梨树县副县长周虎介绍,该县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产业化程度不高,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要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融资难、用地难等问题,项目尽量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重点支持农用机械、粮食烘干、仓储等关键环节,促进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应在促经营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强农户经营能力;做好产销衔接,延长粮食产业链条,鼓励发展粮食订单生产,实现优质优价,加快推动粮食产业增值增效。
产粮大县普遍面临产粮越多、财政越困难的问题。周虎说,期待国家不断完善对粮食主产区的奖补机制,扩大产粮大县奖励规模,建立与商品粮挂钩的奖励机制。发展粮食精深加工,不断延伸粮食产业链,提高粮食就地转化能力。加大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人才队伍建设,为粮食生产提供人才支撑。
李军认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中。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把责任考核作为提升粮食产能的有力抓手,努力推动粮食产能迈上新台阶,粮食产量在高基点上实现新突破。
本报记者 刘 慧
(经济日报)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cfDNA综合筛查使胎儿遗传病检出率提高60.7%
- 中新健康 | 青海推动公立医院发展:构建新体系、激活新动力
- 8月普惠金融-景气指数企稳向好 工业服务业增势明显
- 再现鲁迅与内山“世纪友谊” 上海内山书店旧址变身“大先生会客厅”
- 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将启 “四个第一”为十年首次
- 校园内频频响起枪声 美媒:“美国儿童再次被辜负”
- 国家网信办拟发文规范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
- IPAF会议观察:变局之下 如何加强亚洲金融安全和稳定?
- 西西里岛严重干旱 居民月均用水成本高达300欧元
- 消费者点了11个菜,仅吃完2个菜!饭店被罚冤枉吗?
- 京城多元市场主体成立品质服务共建联盟 首批吸纳28家成员
- 培养护理型人才 全国61支队伍岳阳比拼护理技能
- 两部门:实施能源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
- “您准时吃上热饭我就高兴!”
- 2023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国家电网、工行和海尔蝉联前三位
- 中秋国庆假期广州水运预计客运量超80万人次
- 今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200万人次
- 微短剧岂能“危险”狂飙?平台集体出手正当其时
- 走进“最美家庭”庞亚芬家庭:我们的幸福来自86位“父母”
- 山东启动“春耕”专项行动 用“智汇”护航春耕生产
- 热门推荐
-
- 英国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4.75%
- 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北京证券交易所股票做市交易业务特别规定》
- “无感互认”新举措 群众事项一次办
- 国际刑事法院申请对以总理、国防部长和哈马斯高官的逮捕令
- 日本举行众参两院补选 执政党自民党1胜1负
- 第八届郁达夫小说奖终评备选作品诞生
- 重庆两江新区以“智”提“质”建设“智慧之城”
- 2022年外国在德投资额创新高 中国投资项目数排第四
- 作家出版社2022年度好书揭晓
- 江苏扬州明清古城保护和有机更新持续发力 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 马来西亚电商委员会主席:封禁TikTok电商损害中小商家利益
- 江西国际移动物联网博览会签约总额171.7亿元
- 致敬经典 16部中外影片亮相“国际修复电影展”
- (走进中国乡村)“洋庄稼”花开晋西北:“中国藜麦之乡”的破茧成蝶之路
- 上海社区医院“备战”:启用近2600间发热门诊 监测中高风险人群
- 匈牙利青年李天宇在中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东北华北云南等地多降雨 长江中下游等地多高温
- 市场监管总局:打击食品中酚汀(酚丁)、酚酞及其酯类非法添加
- 综合消息:我驻外使馆和维和部队举行清明祭扫活动
- 湖南将建成洞庭湖总磷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