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被免密”侵犯消费者权益
近日,山东青岛市民李先生向《工人日报》记者讲述了自己账号“失窃”的经历。李先生称,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开通的免密支付功能,直到手机频繁收到账单提醒,才发现平台账号被盗,对方通过“免密支付”消费了5000多元。他认为,这种事关会员安全的操作提示应该设置在明显位置,不能让消费者糊里糊涂“被免密”。
在数字支付日益普及的今天,免密支付功能因其便捷而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然而,这一功能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安全隐患。从消费者“被免密”的乌龙事件到不法分子的盗刷案件,都警示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并采取措施,以防“免密支付”成为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隐秘角落。
免密支付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减少支付过程中的繁琐操作。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不少消费者反映,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免密”,甚至因此遭受经济损失。这背后,既有平台或商家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的诱导式操作,也有消费者对这一功能风险认识的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平台在推广免密支付时,往往采用小字提示、默认勾选等方式,导致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授权了免密支付。这种做法显然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更为严重的是,当消费者意识到问题并试图取消该功能时,却往往面临操作复杂、难以找到取消入口等问题。这无疑增加了消费者的维权成本,也助长了部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共同织密消费者权益保护网。首先,平台和商家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告知消费者免密支付的开通条件、风险及取消方式,并提供醒目的提示信息。同时,应简化取消操作,确保消费者能够轻松关闭该功能。
其次,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平台的监管力度,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及时有力惩处,从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市场秩序。同时,加强相关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提高消费者对免密支付功能的认识和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使用技巧和风险防范方法。
最后,消费者自身也应提高警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在设置手机锁屏密码、下载App或使用公共WIFI时,应保持高度警觉。此外,定期检查账户交易记录,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警并通过银行或平台挂失相关账号,及时修改密码以降低损失。
总之,免密支付带来了便捷,但也伴随着风险。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风险,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和应对。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在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
王 琦
(法治日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泰国暂停发放个人在公共场合持枪许可证
- 娱乐圈新乱象:明星谁下车晚谁咖位大?
- 商务部:中方对欧盟白兰地反倾销调查已完成登记应诉等调查程序
- 浙江义乌成立跨境物流协会 近千家企业“有娘家”
- 中华白海豚现身广州内河 当地政府跟踪保护
- 中国导演孙琳:情感共振使电影交流更加紧密
- 第二届女性影响力峰会在柏林中国会俱乐部举行
- 北京市规自委:北京“取消地价上限”消息不实
- 智利森林大火已致134人死亡
- 前十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同比增长近两成
- 冒充好友电信诈骗!黑龙江佳木斯铁警循线斩链条
- 新型猴痘变异株持续蔓延 世卫组织敦促增产猴痘疫苗
- 2023建行全球撮合节跨境电商主题活动在苏举办
- 长沙经开区“星创营”为中小企业家创新创业赋能
- 春管正当时 山西优质小麦生产基地闻喜51.2万亩小麦返青
- 点亮新中国的地标丨安徽这个村,敢为人先!
- 石头科技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大涨95.23%,推新速度加快新品效应显著
- 加码以旧换新补贴 苏宁易购3C上线实时竞价
- 传出巨响!以色列驻印度新德里大使馆附近突发爆炸
- 《庆余年2》火到台湾!这些陆剧为何风靡宝岛?
- 热门推荐
-
- 纪念程砚秋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举行
- 发热迅速演变为四肢无力呼吸困难 专家提醒警惕这种罕见病
- 医院院长收回扣超两亿!在阳台设计夹层藏钱
- 医生和患者相隔万里 手术竟能这样进行→
- 全国45所高校机甲战队集结重庆 上演“机器人大战”
- 浙江湖州彩灯“锦绣湖州”亮相2024台湾南投灯会
- 英国央行行长贝利:坚持“渐进式”降息策略
- 新版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出台(锐财经)
- 云南普洱警方打掉一贩毒团伙 缴毒53公斤
- 辽宁省2023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1%
- 西藏警方侦破三起寺庙佛塔文物盗窃案 追回文物80余件
- 港媒:中美博弈须拒绝零和赛局
- 北京:下午至夜间有小雨,晚高峰压力较突出,建议错峰出行
- 陪伴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 上海闵行不断提升科创策源能级
- 美媒:遭抗议者封路,拜登绕路去国会发表国情咨文
- 夜话袁家村,解码关中这个“网红村”咋“长红”
- 新疆自贸试验区喀什片区与援疆四省市签署合作共建协议
- 国际聚焦APEC:书写亚太合作新篇章 共享全球发展新机遇丨世界观
- 桂西北治旱龙江河谷灌区工程开工建设 推进革命老区发展
- 浙江4596家重点用能企业全部完成碳排放预算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