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如何拼出“新”活力?这个侨乡里有答案
“颠覆性创新为何经常诞生在车库里”“为什么很多革命性的产品,一开始往往是不起眼的产品”“新质生产力该如何‘渗透’到经济的细分领域”……3月23日,在2024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泉州)论坛上,一个个有关“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问题被高频率地抛出,而答案都指向了这场思想讨论的主角——民营经济。
在今年中国政府十大任务中,“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位列首位。对于民营经济而言,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理解认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勇于创新,也需要因地制宜。泉州这座以拼劲闻名的民营经济大市、著名侨乡,可以作为一个坐标,助力民营企业看准方向,拼出一片“新”活力。
感知变化 向“新”而生
“欧美产业、货币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全球产业链供应正在重构,数字经济成为主要增长点。”论坛主讲嘉宾,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京东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讲到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的四大趋势时,引来台下一阵拍照热潮,有人抬起手,有人干脆直接站起来,希望在翻页前赶紧记录下PPT的内容。
这次论坛由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参与主办,台下的听众除了有来自全国政商学界的研究会成员,还有泉州籍企业家代表、商会代表,很多人都是从事制衣、制鞋、箱包、拉链、卫生用品等传统制造行业。虽然做的是小商品,但连接的却是全世界,对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他们需要及时感知。
企业家感知变化是为了拥抱变化,“以变应变”是民营经济的生存哲学,也是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
“民营中小企业大多处在产业链低端,发展新质生产力为这些企业的改造升级带来了新机遇。”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原会长、泉州民营经济研究院名誉院长庄聪生在演讲中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具体产业,狠抓传统中小企业升级改造和提质增效,通过转型升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据泉州海关最新数据,今年1至2月,泉州市外贸进出口55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5.7%,实现“开门红”。其中,民营企业较为集中的纺织服装、机电产品、鞋靴出口分别增长57.5%、93.7%、17.1%。
传统产业不断向新而生,让泉州民营经济持续保持活力。“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传统产业,只有不积极创新的产业。”安踏集团联席首席执行官赖世贤介绍,目前,安踏的服装生产线已实现生产全流程串联,通过数智化生产系统和AI系统,生产周期缩短25%。通过引进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数字化信息管理技术,物流作业模式也从过去的“人找货”升级到“货找人”,效率提升三倍。
敢想敢拼 “创”有所长
“颠覆式创新往往产生在车库里。”在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360集团副总裁曲越川看来,发展新质生产力,民营经济束缚少、船小好调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表示,正如泉州人敢想敢闯敢为,引民营经济风气之先,用城市品格推动创新步伐。
自古以来,向海而生的泉州,将爱拼敢赢、开拓创新的基因融入城市血脉。一辆小推车拼出一个大工厂,一间小商铺拼出一个大产业,靠的不仅是泉州人吃苦耐劳的勤奋,更是勇于创新的智慧。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北京零点有数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岳也强调,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民营企业有得天独厚的特点,因为他们在确定的方向上勇于探索,在展开行动的时候精于计算。在任何自己发起、聚焦、专注的生意领域,他们比专家、官员、投资家更在行。
相较于全国民营经济呈现出“五六七八九”特征,泉州地区民营经济则为“七八九九九”:贡献了全市七成税收、八成GDP、九成的技术创新成果、城镇就业、企业数量。尤其是在轮式叉装机、生态陶瓷、鞋材非织造布品类、纤维类鞋型织物等多个领域,越来越多的泉州企业摘取国家级单项冠军。
“小产品的创新,也可能带来行业的大变革。”袁岳表示,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大规模业务,而是要增强新质生产力的渗透力,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中实现创新和革命,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全球高水平竞争。
庄聪生也表示,民营企业要加强在价值链中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着力打造新增长引擎。做大做强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竞争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培育一大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立足优势 “聚”产赋能
位于晋江入海口的晋江市陈埭镇,面积不足40平方公里,却分布着3000多家鞋企,年产运动鞋超10亿双,晋江因此成为“中国鞋都”。在这里,一条条繁忙的街道两旁,矗立着各式各样的鞋材供应商,从皮革、布料到鞋扣、鞋底,这些店铺都专注于其专业领域,为鞋企提供丰富的原材料。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北京上奇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会峰表示,晋江纺织鞋服产业集群等独具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表现亮眼,这些集群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品牌效应,构建了区域特色的“产业名片”。
在此次论坛上,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与北京上奇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布《2024中国民营经济产业集群研究报告》,并公布2024年中国百强产业集群名单。在百强产业集群名单中,泉州有3个,占据福建全省“半壁江山”,分别为晋江纺织鞋服产业集群、泉州机械装备产业集群、泉州建材家居产业集群。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典型经验做法,泉州“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不断塑造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相关做法被作为典型获全国推广。其中特别提到,泉州壮大产业集群,打造“石化-纺织鞋服”“机械-电子”“建材-家居”3条万亿级产业链群,培育若干个千亿级、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不是让我们换赛道,抛下现有的产业。”四川省工商联研究室主任赵兵表示,政企双方要立足本地产业优势,瞄准前瞻性的方向,培育先进的产业集群,为地方经济赋能。
消费驱动 国“潮”起来
周末,晋江梧林传统村落里游人如织,穿娘惹服饰、戴簪花围,很多游客慕名前来体验侨乡文化,打卡拍照,国潮热也带火了当地的文旅消费。
沈建光表示,当前,我国的新型消费快速发展,主要聚焦在“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及“国潮消费”四大领域。
如今,依托服装业发达的优势,泉州不断探索非遗文化与侨乡传统文化底蕴,“国潮”逐步成为泉州在游客和消费者心中的新标识。在建设“国潮之城”氛围中,安踏、匹克、鸿星尔克等泉州品牌都在打造自己的品牌IP。
“消费不仅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还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剂。”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北京值得买科技创始人刘峰表示,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升级,企业也必须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品质。
沈建光说,从大数据可以看出,不但中国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国货,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产品也越来越受欢迎。建议支持平台企业创新消费模式和场景,全面发挥平台企业在发展新型消费方面的作用。(完)
(《中国新闻》报记者 李腾飞 报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京滨京唐城际宝坻站预计9月启用
- “代餐”转型“控卡餐”
- 伊拉克卡尔巴拉炼油厂正式投产
- 阿里巴巴:网传裁员为谣言 今年预估新招15000人
- 四川成都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遗址增活力 城市添魅力
- “维修刺客”坐地起价,消费者如何避免“踩坑”?
- 新条例 为肉食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 2024年大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重庆举行
- 俄罗斯将新建三个经济特区并扩建两个现有经济特区
- 2023中国青岛时尚体育产业大会启幕 聚焦产业升级与融合发展
- 国医大师周岱翰:养生要讲究中医药整体观念,要辨证论治
- 上海警方严厉打击涉消费券违法犯罪 抓获18名犯罪嫌疑人
- 广东自贸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1万亿元
- 西宁警方:2024年打击电诈和侵财案件成效显著
- (新春走基层)无锡阳山新农村里延续传统民俗 民众赶集寻年味
- 新建沪宁合高铁(沪宁段)江都制梁场首榀箱梁成功架设
- 上海从7月1日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 以色列防长:加沙北部“高强度”战斗已结束
- 患者版“肺癌诊疗指南”在上海发布 助患者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 安徽出台30条措施力促个体工商户持续健康发展
- 热门推荐
-
- 外媒:塞内加尔总统宣布解散国民议会
- 亲子音乐剧《口袋神探》将在天津首演 打造充满悬念的视听盛宴
- 大连警方通报“120救护车和小车碰撞”:事故致2死1伤
- 新疆和静冷水鱼变成“热产业” 订单不断 “飞”上全国餐桌
- 北京市文物局所属博物馆春节期间均推出延时开放举措
- 确保源头清水向东流 ——云南推进赤水河保护治理调查
- 我国建造最大国际海洋油气平台完工交付
- “希望为敦煌学研究发展添砖加瓦” 樊锦诗向北大捐赠一千万元
-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 | 江水奔涌,古城墙边听历史涛声
- 联合国公布对近东救济工程处员工涉嫌参与袭击以色列事件的调查情况
- 中国绿都·最氧三明四季行 “清流林畲红游季”启动
- (文化中国行)焦溪古镇传承舌尖上的非遗:“豆腐已到第七代传人”
- 美媒:拜登签署支出法案 避免政府部分停摆
- 从挑战中寻机遇 国际企业“掌门人”释放与沪合作热情
- 年货集市开上春运列车,回家路上就可买特产
- 深圳国际美术馆项目冲出“正负零” 打造文化地标
- “红厅论坛·首尔对话会”在韩国举办
- 苏州芭蕾舞团赴马演出圆满结束
- 就韩无人机侵犯朝鲜领空事件 金与正严厉谴责!
- 中国国家发改委民营经济发展局:“我们是民企的娘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