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玉米市场走势如何
自去年9月以来,玉米市场价格低迷,累计下跌532元/吨,跌幅达18.1%。今年1月底和春节期间,玉米价格触底反弹,但回升幅度有限。进入3月,玉米价格相对平稳。玉米价格持续下跌的原因是什么?玉米进口对国内市场影响如何?未来玉米价格走势将会怎样?
饲料需求左右价格走势
造成此前玉米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春节前猪肉价格不及预期,拖累了玉米饲料需求。加上小麦价格快速下跌,市场看空氛围浓厚,多数企业提前停机回家过年,开机率同比下降,玉米价格走低。
1月底和春节期间,玉米价格反弹,主要由于猪价回升,加工企业为春节备货,带动部分需求增加。同时,雨雪天气使得流通粮源偏紧,价格上涨,企业开始积极入市收粮,市场价格逐渐企稳。
以此来看,上半年生猪行业去化程度以及下半年回升速度,决定了饲料需求情况,进而左右着玉米价格走势。
去年,全国饲料产量再创新高。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达32162.7万吨,比上年增长6.6%。玉米在配合饲料中的比例与上年持平,因此去年全年玉米饲料消费量同比有所增加。
去年各品种饲料产量大多均同比增长,而猪饲料从绝对量和增幅上来说仍是主力,主要原因是生猪行业在普遍亏损之下仍维持较高产能。近年来,生猪行业集中度提升明显,散户退出趋势持续。规模化的养殖主体固定资产投资较大,在猪价下行周期时,压缩产能的能力和意愿相比小养殖户偏弱,去产能的速度会更慢。此外,大型猪企融资能力更强,但资产负债率也达到相对较高水平。这一特征也导致猪周期内产能变动更小。因此,生猪产能仍维持在较高水平,饲料产量也创新高。
同时,饲料行业集中度也在提高。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全国10万吨以上规模饲料生产厂达1050家,比上年增加103家;合计饲料产量19647.3万吨,比上年增长13.0%,在全国饲料总产量中的占比为61.1%,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这也导致饲料产量更加坚挺。
今年饲料消费是否有支撑,关键在于生猪产业的产能去化程度,需要重点关注母猪存栏、仔猪出生数量,以及冻品、二次育肥入场等变量。预计今年上半年生猪产能去化将继续推进。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67万头,连续4个月环比下降,同比下降6.9%,为近3年最低值,但仍高出正常保有量110万头,生猪供给基本面并未发生根本改变。随着下半年产能消化,猪价有望回升,刺激二次育肥和新一轮产能构建,利多饲料消费。
如果考虑饲料企业集中度提升的影响,大企业倾向于多建产能扩大市场份额,饲料产量有可能继续创造纪录,这将进一步提振玉米消费。
除了饲料消费,今年深加工消费稳中有增,但总规模变化不大。2023年,井喷式恢复的餐饮消费对玉米加工业产品,尤其是玉米淀粉消费有所促进。据机构测算,截至去年12月底,玉米淀粉开机率最高升至71%左右,较上年同期高约15个百分点。农业农村部专家预警委员会发布的供需报告预测,2022/23年度我国玉米深加工消费量估算值为8100万吨,同比增长100万吨,2023/24年度预测值为8238万吨,继续保持小幅增长。
进口替代影响不断加深
除了消费因素,进口量增加对玉米市场影响也较大。
数据显示,我国玉米进口量连续3年超2000万吨,为保障国内供应起到重要作用。2023年,我国进口玉米2713万吨,同比增长31.6%。2023年9月以来,玉米单月进口同比明显回升,10月涨幅超200%,11月超380%,12月超470%,9月至12月累计进口1221万吨,占全年比例达45%,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价格走势正好相反,8月开始,玉米单月价格连续同比下跌。
进口替代对国内玉米市场的影响不断加深,其规模和调节弹性日益加大。一是近年来玉米和粗粮进口占比明显提升。2020年开始,我国玉米进口量占粮食进口总量的比例明显提高,近3年涨幅均值超过15%。2021年至2023年,我国玉米年度进口量分别为2835万吨、2062万吨以及2713万吨,每年平均进口量约2537万吨。2023年粗粮(玉米、大麦和高粱)总计进口4366万吨,占全年粮食进口总量的27%。
二是进口来源多元化,调节弹性提升。多年来,美国和乌克兰是我国玉米进口的主渠道,占比超过90%。2023年1月至8月,美国和乌克兰仍是我国主要进口来源国,但9月至12月巴西玉米大量到港改变了这一格局。2023年全年我国自巴西累计进口玉米1280.6万吨,远超年初500万吨的预期,占我国进口玉米总量的47.2%,其中,9月至12月累计进口1028万吨,占全年进口量的80.3%。巴西取代美国,成为我国2023年最大的玉米供应国。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我国从保加利亚、俄罗斯、缅甸、南非几个国家进口玉米总量158.1万吨,同比大增263%,占我国玉米进口总量的5.8%,进口来源趋于多样化。
2024年,全球玉米供应充足,美国、巴西等国的玉米进口到港完税价已全面低于2000元/吨,价格优势明显。尽管今年一季度粗粮进口量环比或减少,但可供应的低价粮源规模大。从全年来看,粗粮进口量预计将维持在4000万吨以上水平,较低的进口价格对国内玉米市场形成抑制。
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多发。尽管当前的厄尔尼诺现象正在逐渐减弱,但未来几个月仍将继续影响全球气候。从种子到生产、储存和运输等全产业链渠道都要根据天气变动作出相应调整,以确保粮食安全。此外,地缘政治冲突等问题也不可避免。红海危机等因素有可能导致国际粮价回升、贸易量缩减。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对2023/24年度全球谷物贸易量的预测,3月下调至4.684亿吨,预计将比2022/23年度水平减少1.8%。全球经济运行情况是否好于预期、美联储何时降息等问题也将显著影响大宗商品价格。
2024年,玉米市场或将回归低库存模式,难以重返2020年至2022年快速拉升的牛市行情。但目前底部也已显现,短期内,多空博弈下价格趋于窄幅波动。3月,玉米市场仍将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但随着售粮压力集中提前释放,上游供应减少,在渠道库存偏紧和需求回暖等因素支撑下,供需格局可能出现反转,这一阶段玉米价格有走强的空间。饲用消费、国内外替代粮源情况以及市场情绪等都决定着其涨幅的大小。
(经济日报)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红十字会驰援河北涿州洪涝灾区 14支救援队转移灾民1400余人
- 广西南宁计划投资千亿元文旅项目 建设国家旅游枢纽城市
- 黄佐临与莎剧的戏曲改编
- 国家级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及早癌筛查基地揭牌
- 谨防电信诈骗“十连环”
- 美媒:“罗诉韦德案”被推翻一年后,美国愈发分裂混乱
- 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发生3.1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2024年宁波舟山港引航艘次创新高
- 应对台风“格美” 福建已转移群众超15万人 多地实行“三停一休”
- 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里这个项目很抢眼!56个民族乐器同奏一首歌
- 春节赏灯热 自贡、武汉、成都、沈阳、上海入选热门搜索城市
- 长春秸博会展示秸秆如何蜕变成“产业黄金”
- 湖北推进智慧粮库建设 科技赋能“智慧储粮”
- 雄安新区一季度集中开工56个项目 总投资391亿元
- 山西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全省持续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会议召开
- 陕西启动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 河北夏粮总产量达1498.6万吨 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
- 中国专家研发新检测手段:或实现早期结直肠癌无创精准筛查
- 培育壮大千亿产业集群 江西吉安打好“十大攻坚战”
- 部分煤矿存在“屡罚屡犯”情形 国家矿山安监局回应
- 热门推荐
-
- 以总理拒绝哈马斯停火提议 哈高级官员:“虚张声势”
- 我国高技能人才超6000万人 人才活力持续释放
- 上海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两座超深车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
- 假日高速保畅人:用责任和担当守护亚运通勤大道
- 公安部公布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10起典型案例
- 发展信心持续提升 今年前三季度新办涉税经营主体超1200万户
- 电影《瞒天过海》在京首映 许光汉张钧甯分享幕后故事
- “游戏出海”受海南市县两会关注 各地竞逐数字经济
- 大连警方通报:一男子醉驾致2名行人死亡
- 金观平:稳步提升交通物流运行质效
- 以生动绘图讲故事 这套绘本有啥亮点?
- 巴西欢迎印尼正式加入金砖合作机制
- 成渝铁路重庆至江津段扩能工程开工
- 小米汽车发布智能底盘预研技术 为完全自动驾驶做好准备
- 印度石油公司一炼油厂发生火灾已致8人受伤
- 中国科协:2024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12月5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
- 蓝皮书:中德经贸合作继续发展的主基调不会改变
- “一图读懂共识—近视管理工具”发布
- 俄对外情报局局长:英美情报机构参与破坏“北溪”管道
- “历史的底稿——全球珍报暨印刷文化艺术展”在贵阳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