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贯彻“零售第一战略” 2023年信用卡经营业绩创新突破
3月22日,中信银行召开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根据年报披露及业绩发布会介绍,2023年,中信银行信用卡深入贯彻“零售第一战略”的发展目标,坚持客户导向、价值导向,实现经营业绩稳健发展。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11,552.06万张,较上年末增长8.37%;信用卡贷款余额5,206.9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2.24亿元;信用卡交易量27,159.95亿元;实现信用卡业务收入594.21亿元。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今年,“五篇大文章”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对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建设金融强国战略做出了具体部署。
在此背景下,中信银行充分发挥信用卡在“扩内需、促消费、惠民生”国家政策中的积极作用,深入推进生态化经营,加速推动数字化转型,构建服务差异化优势,引领绿色金融创新,践行“让财富有温度”的品牌主张,全面推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构建无界生态 激发消费新活力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重点工作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实施恢复和扩大消费的20条政策措施,稳定和扩大汽车、家居、电子产品等重点消费,推动文化、旅游、餐饮等生活服务消费加快恢复,加强金融对消费领域的支持,持续改善消费环境。
信用卡作为集消费信贷和支付为一体的金融产品,广泛服务于持卡用户的各类消费场景,成为激发我国消费活力的重要“助推器”。2023年,中信银行信用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发挥全行零售融合优势,坚持无界开放的生态化经营,全方位满足用户便捷支付、消费信贷等金融需求,多措并举激发消费新活力。
在产品生态层面,中信银行信用卡构建了涵盖高端、商旅、女性、年轻等核心客群的卡产品体系,至今研发上市超过200款信用卡产品,累计发卡量超过1.15亿张。其中,2023年该行深入开展年轻人金融服务研究,完成年轻客群经营体系建设。报告期内,围绕年轻人消费需求开发的中信银行“颜卡”系列信用卡获客191.40万人,同比增长68.10%。面向初入职场年轻客群,该行推出“i卡”产品,为年轻职场人士提供专属的授信政策和包括健身、职场课程、影音视频会员在内的年轻化权益服务,成为广大年轻客群“人生第一张白金卡”首选。面向广大女性客群,升级中信银行魔力卡产品权益,提高女性用户消费体验。面向高净值私人银行客户和留学生客户,2023年中信银行首发“少年行主题信用卡”,打造覆盖留学生从出国到归国全旅程一站式金融服务体验,赋予“要出国找中信”新内涵及新特色。
在联盟生态层面,中信银行信用卡携手头部平台企业开展生态化业务合作。在产品研发上,不断丰富和完善联名卡产品体系,新发行与美团、麦德龙、抖音、星星充电等企业合作的联名卡新产品;在平台经营上,构建头部平台联盟生态取得突破性进展,2023年与美团、蚂蚁、小红书等平台企业达成合作,打造集获客、支付、分期于一体的经营生态;在网络支付生态上,围绕银联、微信、支付宝、京东、美团、抖音、拼多多等重点支付渠道,开展精准交易促动,推动网络交易迈上新台阶。
在场景生态层面,中信银行信用卡顺应消费提质扩容趋势,围绕用户的多元化消费需求,全面布局线上、线下消费支付场景,推出跨境消费优惠活动,发挥金融力量激发消费新活力。2023年,中信银行信用卡升级特色品牌活动“9分享兑”、“9元享看”、“精彩365”,全面推进线下场景建设,围绕餐饮、商超、加油等民生消费类场景,搭建特色商户生态,活动覆盖全国超过18万家门店,民生消费类价值商户交易达8,854.65亿元。同时,该行发挥出国金融优势,布局跨境消费场景,打造“全球消费季”、“境外交易返现”等活动。
深化零售融合 实现规模创新突破
报告期内,中信银行信用卡深度融入全行“新零售”发展全局,贯彻以“五主”为核心的客户经营策略,紧扣信用卡在“主结算”、“主活动”、“主融资”、“主服务”等方面的客户关系定位,深化零售融合,在信用卡获客、消费金融业务规模上,取得创新突破。其中,在获客方面,该行信用卡构建了分中心、分行、线上渠道三位一体的高质量获客体系,分行获客势能再创新高,线上线下全渠道获客量行业领先;在借贷联动方面,贯通私行-信用卡高端客户服务体系,实现客户双向转化和综合经营。
同时,围绕客户消费信贷需求,中信银行信用卡持续丰富消费金融产品矩阵,通过强化支付宝、财付通等外部平台合作,深化中信银行手机银行APP“借钱”频道经营,实现信用卡账单分期规模增长;通过创设全国属地分期直投模式,打造消费分期业务“第二增长曲线”。
加速科技创新 驱动数字化新升级
随着数字时代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到来,数字化技术不断创新演进。中信银行信用卡加速金融科技落地应用,融入全行数字化转型大局,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策略矩阵,实现数据驱动下的全域经营与量化运营,在渠道、运营、服务等维度,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在渠道数字化方面,中信银行信用卡搭建开放式客户服务平台,以数字化技术构建覆盖全渠道、全产品、全客群,集服务、交易、营销、风控于一体,提升该行金融服务数字化水平。同时,构建客户经营全流程SOP体系,有效带动客户活跃和交易提升。
在运营数字化方面,构建客户数字能力底座,绘制客群精准画像,打造数智化的客户经营能力;夯实数字化基础能力与自主可控,持续推进信用卡核心系统国产化改造进程,为金融安全保驾护航;建设用户体验、企微经营、商户经营等超100个数字原生工具箱,提高场景渠道对接速度及差异化精准营销能力,为信用卡数字化经营赋能。
在服务数字化方面,中信银行信用卡建设企微客户运营平台,构建智能化客户联络生态。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的当下,以手机端APP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已成为金融服务的重要载体,成为银行连接用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阵地。2023年,中信银行信用卡的动卡空间APP10.0焕新升级,以“核心用卡服务”为导向,优化用户服务场景,扩容消费生活生态,打造“金融+生活”一站式智慧平台,升级动卡空间APP长辈版,拓展借记卡用户使用场景,融合双卡用户还款流程和体验,全面提升服务温度。截至报告期末,动卡空间APP启动月活用户1987.58万户。
引领绿色金融 扩容绿色低碳生态
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任务,进一步明晰了绿色发展的路径。作为“五篇大文章”之一的绿色金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金融业的工作重点之一,在健全完善城市碳普惠建设机制,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中担当着重要使命。2023年,中信银行信用卡持续引领绿色金融创新,为环境、为社会贡献中信力量,助力国家“双碳”战略的实现。
中信银行信用卡积极参与银行业碳账户标准建设,作为国内首个由银行主导推出的个人碳减排账户,“中信碳账户”以科学方法计量个人碳减排量,实现绿色低碳行为数字化、可视化、资产化和价值化。截至报告期末,“中信碳账户”已支持全民开户,累计实现13个金融场景和低碳消费场景的碳减排量核算,积极引导社会公众的绿色消费转型,用户规模已突破800万户,累计减排量超过1万吨,项目荣获“2023年度银行业ESG绿色金融典范案例”等多项荣誉。
同时,该行以“中信碳账户”为载体,搭建的“绿·信·汇”低碳生态平台入驻成员进一步扩大至23家,联合平台合作伙伴,推出绿色消费体系,覆盖绿色新能源、绿色出行、绿色回收、绿色阅读、绿色数字服务、绿色餐饮等消费生活场景,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融入广大消费者日常生活。同时,中信银行信用卡与中国银联合作,推出行业首创“碳账户互通体系”,打通了“中信碳账户”与中国银联“低碳计划”服务,首次实现金融业碳账户的互通、互认,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多元的绿色低碳消费体验。
坚持稳中求进 迈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今年2月,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指出,要以优质高效服务夯实金融发展根基,以稳妥有效风险防控守护金融安全,锚定建设金融强国目标,扎实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2023年,中信银行信用卡业务坚持全流程风险管理理念,持续强化风险管理建设,敏捷迭代风险模型提升精准施策能力,依托新技术提升数据挖掘和风险识别能力,持续迭代风险模型,提升客户风险识别度;不断优化客群结构和资产结构,提升客群细分下的精准授信管理能力;强化资金用途管控和欺诈风险防范,推动涉赌涉诈联防联控工作,有效识别化解和防范信用卡风险,促进信用卡业务经营健康发展。
截至报告期末,该行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131.98亿元,不良率2.53%,可比同业较优水平,资产质量整体保持平稳。
未来,中信银行信用卡将围绕建设金融强国的“五篇大文章”,深入贯彻全行“零售第一战略”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信用卡在“扩内需、促消费、惠民生”国家政策中的积极作用,践行金融为民,服务实体经济,激发消费活力,引领绿色创新,履行社会责任,打造“有温度的信用卡”,践行全行“让财富有温度”的品牌主张,全面推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博物馆2024,不能错过这些关键词
-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舞美卷》在广州首发
- 中国影史100部十亿电影 国产片占据64席
- (乡村行·看振兴)福建东山美人椒喜获丰收 村民致富奔头足
- 央行对7家拒收人民币现金的单位及责任人作出经济处罚
- 安徽建立全覆盖安全生产督察体系
- 金价再创历史新高
- (乡村行·看振兴)晋西北小城山西河曲:土豆变“金豆” 致富路上迎“薯”光
- “银发画手”公益写生热 老有所乐亦有为
- 全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现场会在枣庄举办 探索产业转型新路径
- 杨伟民:促进形成消费持续扩大的长效机制
- 推动绿色发展 探寻转型关键
- “跳水民警”9年救起13人:从一人冲锋到带动多人
- 上海教师组团送教入滇 推进沪滇文化交流
- 智慧建造 扩容提质 提升能力(产经观察·走进重大工程一线①)
- 英国国王查尔斯加冕后首次会见美国总统拜登
- 湘江最大跨度桥梁湖南湘潭杨梅洲大桥合龙
- 广州发布今年首个高温预警
- 前7月中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02亿元 同比增10.5%
- 俄媒:扎波罗热核电站基础设施遭乌军袭击 致8人受伤
- 热门推荐
-
- 清明假期北京接待游客903万人次 旅游收入逾百亿元
- 广西边检优化口岸通关手续 助力经济发展
- 河南将打造郑州至欧洲、东南亚更多城市的“空中丝路”
- 突发!俄罗斯发生火车与货车相撞事故 超20人受伤
- 去年粤港澳海关共开展3次保护知识产权联合执法行动
- 今年前五月我国交通重大工程项目加快建设
- 德媒:复兴的中国正高速驶向未来
- 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涉农贷款余额达2.69万亿元
- 广州知识城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
- 兴业银行信用卡荣获《第一财经》 “最佳消费创新信用卡中心”奖
- (聚焦博鳌)院士张亚勤:预计人工智能五年内在影音方面通过图灵测试
- 影史第一!2023暑期档票房破纪录
- 中国—东盟经贸中心APEC商务旅行卡咨询服务点揭牌
- 2024中国电影节在菲律宾启幕
- 一代大儒湛甘泉纪录片项目在广州增城启动
- 埃及和土耳其同意将尽快恢复两国大使级外交关系
- 首届黄河流域九省区杂技(魔术)精品展演在呼和浩特启幕
- 不满对自己的“公开指责”?乌驻英大使遭泽连斯基解雇
- 两会大家谈丨“一老一小”,破困境与找路径
- 2024泰国精品购物节在南宁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