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首个藜麦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落户乌兰
中新网西宁3月13日电 (记者 孙睿)记者13日从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委宣传部获悉,青海省首个藜麦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落户乌兰。
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具有丰富、全面的营养价值,其果实色彩艳丽,有黑、红、白、紫等多种颜色。近年来,青海省海西州依托柴达木盆地区域优势,发展藜麦产业,年种植藜麦达3万亩,年产6000余吨。柴达木盆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非常适宜发展藜麦产业。自藜麦首次引入柴达木盆地试种以来,已成为海西州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群众增收、改善生态环境的重点特色优势产业。
据介绍,乌兰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属于高寒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有利于优质藜麦的种植生长。近年来,乌兰县持续在藜麦产业上下功夫、求突破,在产业链条上谋发展、建体系,构建了“科技研发、品种示范、良种繁育”产学研体系,引进了三江沃土、七色麦香等精深加工企业,藜麦种植面积从10年前的千亩“点点星火”发展到目前为止的万亩“赤色燎原”,从原粮种植的“单一模式”壮大到链条齐备的“丰富业态”,乌兰藜麦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全到精的发展之路。
统计显示,目前,乌兰县已建成千亩藜麦良种繁育基地1处,并获得青海省首个藜麦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种植藜麦0.50万亩,年产值达3212.8万元。
同时,乌兰县还做精做优茶卡羊产业,茶卡羊核心群数量扩大10%以上,茶卡羊核心母羊数达10万只以上。稳步壮大柴达木双峰驼产业,存栏柴达木双峰骆驼4450峰,落户乌兰驼制品企业2家,建成青海省独一无二的驼乳、驼绒产品加工生产线,年产值达5500万元。
乌兰县后期将继续围绕现代特色农牧业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以生态循环为抓手,以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为重点,坚持走“2+1+1+N”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优化产业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引导农牧民群众发展多种特色产业,持续做好“土特产”大文章,挖掘“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提高“产”的效益,让丰富的特色资源“活”起来,农牧民的腰包“鼓”起来,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美玉出和田 ——玉都城
- 第四届中国人工智能大赛成果揭晓
- 南海热带低压生成 或将携风裹雨影响广东
- “懂车帝”参与起草,全国首个二手新能源车鉴定评估地方标准发布
- 四川凉山:旅游业见证茶马古道古村落的蝶变新生
-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储气库群日采气量突破4000万立方米
- 2024“寻找原汁原味老字号”启动 打造京味文化新体验
- 青海民和县共设置129个安置点 集中安置11054人
- 宁夏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专项督查 聚焦人员密集场所安全
- 国产影片“本土梦”何以更美?
- “广州祖庙”再现海丝繁华图景:广州越秀海丝文旅周开幕
- 首届链博会外国展商比例高 覆盖55个国家和地区
- 碧波荡漾水乡色,古镇风情韵味浓!“一城山水一程歌”文旅地铁专列第二季在宁发车
- 千年古城打造“博物馆之城” 让每8万人有1家博物馆
- 信心从哪里来|透过国际坐标系,看懂中国经济
- 直击江西丰城河堤溃口现场:农田成泽国 民众忙自救
- 上海直飞希腊雅典定期客运航线开通
- 从“网红”变“长红”小帐篷撑起身边的“诗与远方”
- (新春走基层)湖北荆门:接在外务工人员返乡过年
- 沪港青年穿华服品宋雅 体验传统文化之美
- 热门推荐
-
- 【地评线】飞天网评:“五一”消费映照中国经济活力
- 牛奶辅助“交替速度散步法” 预防老年痴呆症
- 点亮“夜京城”文化地标 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解锁新体验
- 57家学员企业抖音年营收增长超50% 抖音乡村商学堂第二期结业
- 清远清城区:暴雨致村庄道路被淹 十多头牛获救
- 跨文化论坛2023举办 聚焦跨文化戏剧实践
- 韩媒:崔相穆向韩国政府各部门下达紧急指示
- 一嗨租车与铁路12306合作 让高铁旅客出行实现“门到门”
- 浙江文化观察:别样中秋夜闪亮 博物馆过节走红
- 一季度江苏省对匈牙利进出口同比增长16.5%
- 浙江杭州办年轻人龙井茶炒制技艺比武 倡“技有所承”
- 长三角地区各方携手提升精神卫生质量控制与管理水平
- 第十二届河北省特色文化产品博览交易会开幕 逾500家参展商参展
- 学者呼吁充分关注文化在科技新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 (经济观察)外资金融机构密集“上新” 看好中国A股长期机遇
- 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创新高 带动深市公司海外业绩向好
- 2022-2023年度中国医药行业最具影响力榜单发布 修正荣获7项殊荣
- 揭阳市举行2024年处置船舶污染综合应急演练
- 对“神医神药”违法广告就该“罚曝并举”
- 普京:美国遏制中国发展 却让自身经济遭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