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发展提质提速 未来发展方向在哪?
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10%
数字中国发展提质提速(大数据观察)
核心阅读
日前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壮大,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数字中国建设持续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为加快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引擎。
网购衣物,进虚拟试衣间一键换装,直观感受搭配是否合适;去热门餐厅,提前在网上取号、点餐,省时又省力;居家生活,远程操作、语音控制的智能家具家电大大提升居住舒适度;出门打开导航软件,路线规划、到达时间一目了然……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影响着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让越来越多人享受到数字红利。不仅如此,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
日前,国家数据局正式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数字中国发展呈现良好态势,赋能效应更加凸显。当前,数字中国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呈现出怎样的特点,接下来有什么发展方向?记者进行了采访。
20多个省份成立专门数据交易机构
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
去年以来,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统筹管理、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据资源登记、企业数据资产入表等探索实践,加快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化过程。
截至2023年底,有20多个省份成立了专门的数据交易机构。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的数据交易机构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是加大数据要素供给的重要手段。去年以来,我国数据开放规模以及范围有了很大的突破,有效激发了公共数据创新应用活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胡坚波说。
数据要素市场日趋活跃。数据产量快速增长,2023年,全国数据生产总量达32.85ZB(1个ZB约等于10万亿亿字节),同比增长22.44%。截至2023年底,全国数据存储总量为1.73ZB。数据交易市场中场外数据交易处于主导地位,场内数据交易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金融、互联网、通信、制造业等领域数据需求较大且交易量增长较快。
数据流量规模持续增长。2023年我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总流量为0.27ZB,同比增长15.2%;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16.85GB,同比增长10.9%。
“今年,国家数据局将陆续推出数据产权、数据流通、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公共数据开发利用、企业数据开发利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等制度文件,加大政策供给,推动我国海量数据优势转化为国家竞争新优势,促进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表示。
累计建成62家“灯塔工厂”
数字经济发展量质齐升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去年以来,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壮大。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估计超过12万亿元,占GDP比重10%左右。
数字产业基础不断夯实,数字产业体系完备性、规模性优势愈发明显。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兴业务收入逐年攀升。云计算、大数据业务收入较上年增长37.5%,物联网业务收入较上年增长20.3%,远高于同期电信业务收入增速;新兴业务收入占电信业务总收入的比重明显上升,从2019年的10.5%提升至2023年的21.2%。
数实融合纵深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2023年,我国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62.2%和79.6%,较2019年分别提高了12.1和9.4个百分点。累计建成62家“灯塔工厂”,占全球总数的40%,全年新增11家,占全球新增总数的52.4%。
数字消费新动能更加强劲。我国连续11年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网民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23年底已达10.92亿人,庞大的网民规模奠定了超大规模市场优势。2023年电子商务交易额468273亿元,比上年增长9.4%;网上零售额15.42万亿元,近5年累计增长45.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比达到27.6%,创历史新高。
数字经济投融资增速持续领跑其他领域。高技术产业投资持续向好。2023年,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9%、11.4%。高技术制造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3%,增速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6.3个百分点。
“得益于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基础制度不断完善,我国数字经济在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两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平台经济的作用不断增强,千行百业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规模呈现出稳健增长态势。”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表示。
90%以上政务服务网上可办
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数字技术正深度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去年以来,数字中国建设持续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为加快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引擎。
数字政府在线服务指数继续保持全球领先水平,全国90%以上的政务服务实现网上可办,基本实现地方部门500余万项政务服务事项和1万多项高频事项标准化服务,推动92.5%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
“去年以来,政企数据共享加速破局,以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企业与政府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提供不涉及用户隐私的经营、消费、治理等规律性数据,协助提升政府数字化治理水平。”胡坚波表示。
数字文化内容供给扩容增质。文化资源数字化采集不断加速,截至2023年底,故宫博物院保存的186万件(套)文物藏品中,已有90万件(套)实现了数字化采集,约占48%。国家博物馆有约143万件(套)藏品,其中70万件(套)实现了数字化采集,约占49%。
数字教育均衡发展。截至2023年10月,各级各类学校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超过3/4的学校实现无线网络覆盖,99.5%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截至2023年底,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已汇聚中小学资源8.8万条,同比增长1倍;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超1万门,同比增长近10倍。
数字生态文明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构建生态环境综合管理平台,集成生态环境、气象、水利等多源数据,形成环境质量、污染源、自然生态等9类数据资源,打造生态环境大数据系统,完成大气、行政许可、土壤、执法等40余个专题应用。
“展望未来,数字中国建设将与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同频共振、协同发力,提升中国经济的活力和韧性。”欧阳日辉认为,要进一步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以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为主线,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本报记者 王云杉)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28日 07 版)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从新疆伊宁出发 国产货机首次飞出国门
- 贵州“春风行动”供岗7900余个 求职者更关注职业发展空间
- 巴基斯坦西南部发生爆炸袭击致4死15伤
- 开年大模型再出“王炸” 短视频行业将被AI颠覆吗?
- 5月30日央行开展26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探访南昌“小巷里的南侨机工纪念馆”
- 四川康定森林火灾转入清理阶段 650名消防员增援雅江火场
- 中蒙博览会72小时探访记:中国商品这样“圈粉”外宾
-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音乐剧团成立 将推出《星辰》《将进酒》等精品
- 长庆油田年产天然气连续5年突破400亿立方米
- 首届移动应用程序个人信息安全测试技能竞赛在京举办
- (经济观察)保险如何助力临港发展?业界期以再保险为契机参与全球风险治理
- 山东省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 世界最大跨度双线铁路连续钢桁拱桥酣建 主桥预计2025年7月合龙
- 各地文旅“花式”宠客!隔着屏幕都能把人香迷糊了
- 盛开在电炉旁的“玫瑰”
- “晋·见中国”系列短视频第二季上线 通俗化讲述华夏文明
- 重庆万州本轮降雨最强时段已结束 民众齐心协力积极应对
- 第十届沈阳卧龙湖冬捕季启幕 六大板块燃爆今冬
- 县里办了诗词大会 冠军小学生的奖品是活鸡活鸭
- 热门推荐
-
- 世界经合组织:每晚睡足8小时的学生最幸福
- 广西贺州园博园鳄蜥生态馆暨科普研学基地正式启用
- 深夜宣布!飞天茅台出厂价涨价,涨幅→
- 强降雨袭击巴西致数千人无家可归
- “缅甸被困人员家属求助文档”发起人发声:文档一度被关停,遭疑似电诈人员留言骚扰
- 长江航运全力保障重点物资运输畅通和渡运安全
- 全球首台可变径斜井掘进机始发 实现可变径开挖
- 中国(长沙)-澳大利亚(悉尼)经贸交流活动在悉尼成功举办
- 中新健康丨内地首部干燥综合征超药品说明书用药指南发布
- “大隐隐于市”的付费自习室 有谁挑灯?
- 中新健康|两省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 礼来替尔泊肽在中国获批减重适应症
- 国家大剧院新制作轻歌剧《蝙蝠》将登台
- 第三届京港澳台少年儿童绘画交流活动成果发布暨优秀作品展在港举行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新绛:小葡萄串起乡村振兴“甜蜜路”
- 餐馆饭店小菜单 藏着多少小心思
- 南非西开普省遭遇极端天气 超1.5万人受影响
- 山西交易电量十年增长逾120倍
- 白皮书:中国水产养殖产量连续32年稳居世界第一
- “舞林高手”齐聚江西南昌 2023“赣鄱杯”中国广场舞公开赛正式开赛
- 塞内加尔一艘移民船倾覆 至少26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