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养老”变“享老” 银发经济开启消费“新蓝海”
央视网消息:每年的全国两会,养老都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当前,老年人的生活有哪些方面的改善?未来,有关养老,我们还可以有怎样的期待?在参会间隙,总台央视主持人陈伟鸿视频连线了一位老人,他们聊了些啥?马上进入3月7日的“伟鸿在两会”。
“一餐饭”看似小事儿,但对于不少高龄、空巢、孤寡的老年人来说,却是头等大事。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吃饭难”成为了困扰老年人生活的一大难题。如何能让老年人吃得方便、吃得舒心? 从去年以来,有关发展社区食堂、老年助餐服务的文件密集出台,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各地积极建设“十分钟就餐服务圈”,打造上门送餐服务。一餐热乎饭不仅温暖了老年人的幸福“食”光,也让儿女们放下了牵挂的心。
不仅是解决老年人的“吃饭难”问题,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适老化改造等多项政策出台落地。2023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覆盖全体老年人;2023年9月1日起《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开始实施,全国有70多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经过适老化改造。
在今年的两会现场,很多代表委员的关注也和养老话题有关。
全国人大代表黄久生接受采访时表示,引导年轻人、社会资本到农村去参加一些养老的基础设施建设、硬件的投入,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不光从物质上对他们进行帮助,也让他们在精神层面上多了一些开心。
陈伟鸿介绍,近年来,老龄化催生了相当规模的“银发经济”,很多产业爆发出新的发展方向。比如,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前沿、智能设备正在逐步进入老年人家庭,打开巨大的想象空间。再比如,养老服务新需求催生了老人助浴师、老人陪诊员、健康照护师等一系列新职业,吸引了很多“90后”“00后”年轻人的加入。
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大约为6%。根据专家预测,到2035年,这个数据将达到30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约10%,这是一片巨大的“蓝海”。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可为。未来,我们期待“银发经济”成为朝阳产业,让“养老”变为“享老”,让老年人生活焕发出更多“年轻态”。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下月起故宫博物院分时段预约 上午预约上午进
- 韩美首脑举行双边会谈 发表《朝鲜半岛核遏制核作战方针》
- 德国现已拥有300多万套太阳能发电系统
- 中外学生广西共度泼水节 促进文化交流
- 阿根廷总统米莱:取消90%国家税收
- 北京拟修改消防条例 提升超大型城市火灾防控和应急救援水平
- 多国政商界人士赴吉林推动寒地经济产业合作
- 巫山恋橙远销东南亚 自营出口增长快
- 直播“扮穷”“卖惨” 博主自导自演 网络虚假乱象该如何整治?
- 黄河岸边上演“速度与激情” 180名赛车手山西大宁“秀”车技
- 台风“小犬”或沿粤海岸线移动 汕头停课、穗港水运停航
- 大唐金乡县主特展长沙开幕 观唐代贵族女性多彩生活
- (第六届进博会)香港旅游发展局总干事:内地旅客“十一黄金周”访港人数恢复至2019年约八成水平
- 淄博文旅局:五一期间中心城区酒店已基本售罄 建议错峰出游
- 红色故事的全新视角 《大道薪火》研讨会举办
- 吉林松原发生3.6级地震 暂无伤损报告
- 秋粮收获已过半 看各地良种良法保丰收
- 央企与辽宁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 指挥家曹鹏从艺80周年 大爱交响铸华章
- 警惕低俗直播带货之风死灰复燃
- 热门推荐
-
- 福建福州:连江县台湾文化艺术人才驿站揭牌
- 今年上半年超48万辆汽车经上海外港海通码头出口海外
- 辽宁大连:18人出海钓鱼被困 救助直升机出动成功救回
- 2024中国黄山书会启幕 20余家海外华文书店齐聚安徽合肥
- 云南对腾冲5人死亡交通事故挂牌督办
- 湖南医院开展皮下植入“戒酒芯片” 治疗酒精成瘾临床试验
- 第二届六盘山红色文化旅游节在宁夏固原开幕
- 北京国际图书节开幕 首设进口原版图书销售区
- 以议会通过有关巴勒斯坦国的立场
- 国家统计局: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299元
- 川西高原西北地区东部等地有大风
- 导演郭帆走进校园谈ChatGPT:所有技术都是“双刃剑”
- 饮品加冰需以尊重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前提
- 越南领导人访华赓续传统友谊 推动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
- 男子冒充富二代骗财骗色被刑拘
- 脱下工装换上红妆 288对新人在合肥骆岗公园举行集体婚礼
- 肆拾玖坊茅台镇兰家湾酿酒基地盛大开启
- 文化十分丨让梦想伴随成长 揭秘春晚《看动画片的我们长大了》创作故事
- 国际观察:产业共兴继往开来 中国是非洲最亲密的发展合作伙伴
- 聚焦电力高质量发展 业内人士共话电力建设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