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发展惠民生,“国家账本”显力度释温度
【两会视点】促发展惠民生,“国家账本”显力度释温度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关键年”中,“国家账本”如何精打细算,更好托起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的大盘?最新出炉的预算报告给出了答案:“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合理把握政策力度,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动摇,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
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预算报告聚焦促发展、惠民生,彰显力度、传递温度,新一年的财政政策发力可期,各项政策举措落地将获得有力保障。
有的放矢,适度加力
今年的预算报告提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3950亿元,增长3.3%。加上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20940亿元,收入总量为244890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5490亿元(含中央预备费500亿元),增长4%。赤字率按3%安排,全国财政赤字规模40600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
“看了今年的预算报告,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务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代表表示,2024年财政政策的加力提效遵循了适度原则,总量均衡,主要在结构上加力谋效益。
田轩代表认为,“有收有放”的财政预算安排,符合今年我国经济进入转型攻坚阶段的结构特征,是面对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承压和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的挑战,遵循政策取向一致性原则作出的安排。
“发行10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不计入赤字,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很多代表委员都注意到了今年财政政策作出的新动作。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奥盛集团董事长汤亮代表表示,国家将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体现了财政政策本身的延续性、持久性,也有利于政策实施效果的最大化。
“这体现了财政政策逆周期扩张的政策意图。”田轩代表向记者表示,稳定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安排,将更好助力统筹发展与安全两者的关系,而且中央发债相对地方而言成本更低、周期更长,能更好助力新动能的产生、长期优质资产的形成。
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中央财政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安排104亿元”“加强制造业领域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等保障,推动解决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
今年的预算报告提出,支持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企业创新发展支持力度,字里行间传递出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积极信号。这让不少来自企业的代表委员感到振奋鼓舞,更让他们对未来发展充满期待与信心。
“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科技成果转化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企业更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读到此处,福建盼盼食品集团总裁蔡金钗代表特意用笔在下面作了标注。
“去年研发加计扣除、出口退税等政府直达企业的资金优惠共计4000多万元,我们将这部分资金全部用到了技术创新、车间的升级改造、产品品质的提升上面。”蔡金钗代表说,近年来财政政策频频送来“及时雨”,让企业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今年,预算报告提出要建立完善涉企优惠政策目录清单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坚决遏制地方招商引资中违规引税返税等恶性竞争行为,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同时,强调要在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的基础上,继续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严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董事长潘保春代表表示:“这为企业公平竞争扫清了障碍,是真心为企业着想,是接地气的安排。”
财力进一步向基层、民生倾斜
“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667亿元,支持地方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能力,落实落细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67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梳理今年的预算报告,财力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向民生倾斜的政策取向十分明显。
细心的代表委员发现,在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比位居各项支出前列。
“国家财政加大对就业的投入,让我们对做好就业工作更有底气和信心。”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黎勇委员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资金撬动作用,确保各项就业政策全面落地落实、就业人群应享尽享,稳住就业大盘。”
在今年的预算报告中,财力下沉依旧是关键词。报告提出,要优化对地方转移支付,加强地方财力保障,优化省以下财力分布,推动财力下沉,增强地方高质量发展能力。
近年来,财政资金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不少代表委员对此有切身体会。“要是没有这50万元的财政支持,我不知道要跑多少个部门!”谈起前年为村集体项目筹钱的经历,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党委书记陶勋花代表动情地说。
她告诉记者,在向上级打报告申请资金后,很快便通过了审批。在财政支持下,项目如期建成投运,解决了很多村民的就业问题。“国家钱袋子对基层如此大的支持力度,如此快的响应速度,让我们对乡村振兴干劲更足。”陶勋花代表说。(本报北京3月6日电)
韩韫超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观花海赏焰火 首届黑龙江(宝清)芝樱花旅游文化节启幕
- 图览丨建交35载,中国和这个太平洋岛国有何缘分?
- 100青年艺术季带来新鲜艺术现场 数百精品一展青春活力
- 江苏空气质量“日记”:“黄泥天”消失 “水晶蓝”变多
- 最新迭代人工智能模型生物结构预测准确率显著提升 将助力药物研发
- 山东聊城持续深挖葫芦IP 擦亮葫芦文化名片
- 打折秒杀不再新鲜 我们还需要双11吗
- 2022北京公众考古季启动 六项考古成果发布
- 北京环球度假区开园一周年 “漫游卡”游客平均游园超17次
- 女子带宠物上飞机导致航班延误,要赔偿其他乘客吗?
- 上海城投保租房REITs获批 助持续拉动保租房新增投资
- 青海2023年粮食单产、总产增速均位全国前列
- 第十八届中国长春电影节8月末举办
- 太原海关查获濒危动物制品118件
- 数量过百,国产游戏版号发放创下新高,游戏行业发展正形成三大共识
- 庆怜:重塑庆怜
- 湖南首条数字高速路通车运营
- 德国国家青年芭蕾舞团登天桥剧场 展现不同风格流派艺术魅力
- 新疆博湖2023年冬季“博斯腾杯”赛马大会扬鞭开赛
- 广东遇春运期间第一波冷空气 最低气温或跌至-4℃
- 热门推荐
-
- 网购快递夹带抽奖二维码? “钓鱼广告”虽小必治
- 广东丹霞山发现蕨类植物新种——国达铁角蕨
- 农业农村部:土地流转不得违背农民意愿 不得损害农民利益
- 金价走高推动黄金消费升温
- 昆明=琅勃拉邦国际航线复航
- 研究报告:东盟与中日韩应加强区域合作应对风险
- 构建未来安全防线,“矩阵杯”网络安全大赛宣布启动长效漏洞收集机制
- 中国要求金融机构防范“洗绿”“漂绿”“假转型”
- 重庆精细化增殖放流2万余尾鱼苗 助力生态修复
- 中国(赣州)跨境电商综试区陆港基地企业入驻集中签约暨揭牌仪式举行
- 最高奖励30万元 辽宁发布毒品违法犯罪举报奖励办法
- 调整力度近年最大 国铁太原局新列车运行图增开客列69趟
- 美国前宇航员飞机失事身亡 曾执行“阿波罗8号”任务
- 蒙内铁路上的异国师徒情
- 总台专访丨匈牙利外长:中国电动汽车“产能过剩”纯属谬论
- 山东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构建紧密型医共体模式
- 200件秦封泥在穗亮相 折射大秦帝国历史脉络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近期有媒体称欧方担心中欧贸易摩擦升级或引发“贸易战”答记者问
- 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在乌鲁木齐开幕 聚焦丝路新机遇
- 加藤胜信宣布参选日本自民党总裁 候选人增至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