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精准施策见成效 强农固根本 多措促振兴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去一年,我们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各项政策持续发力,粮食生产“二十连丰”,产量达到13908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大豆自给率继续提升,“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充足,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绿水青山成色更足,保持了农业农村发展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势头,为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很多地方都在抓紧春耕备耕,为夺取今年的丰收打下坚实基础。从南到北,农民们又开始了新一年的耕耘。
浙江安吉鲁家村,一条4.5公里的环村观光线串起了沿途十多个特色家庭农场。二十年前,“千万工程”开启了万千乡村的美丽蝶变,鲁家村也脱去旧貌换上了新颜,“千万工程”不仅改变了浙江村庄的风貌,也探索出一条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路径。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强调,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林万龙:“习近平总书记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把人居环境的改善转化成了一个美丽经济,把生态价值转化成了经济价值。‘千万工程’的一个宝贵经验,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根据人民现阶段的实际需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决定怎么提供更好的政策供给,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千万工程’的灵魂在这儿。”
走进位于福建诏安县的渔村西梧村,一栋栋闽南田园风格的别墅映入眼帘,村道宽敞整洁,孩童在村庄公园嬉戏打闹,渔民在海面上耕作,一派和美的乡村景象。很难想象,10年前,这里的村道两旁牡蛎壳堆积成山,污水横流。
为破解环境脏乱的难题,西梧村建成了垃圾处理站和污水处理厂,管网覆盖每家每户,经过处理后的水能再次利用。
垃圾解决了,水质达标了,最为核心的牡蛎壳处理问题依然存在。挖坑掩埋,倾倒入海,随地堆放是早前村民处理牡蛎壳的方式,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非常严重。为此,西梧村将专业治理公司引入村里,回收牡蛎壳制成土壤调理剂变废为宝,彻底解决了牡蛎壳的污染问题。
在“千万工程”的引领下,西梧村变得更美了,村里特色产业的发展也步入了快车道。除了传统的牡蛎产业,西梧村通过对滩涂、虾塘进行升级改造,引进多种海水养殖经济品种。短短几年,西梧村从后进村蜕变成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村年度生产总值从2013年的3000万元跃升至2023年的1.88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6800元提升到近4万元。
如今海洋和渔港成为西梧村经济收入的最大来源,原先的三级渔港已无法满足需求,西梧村又投资2500万元建设二级渔港,预计今年8月份投入使用。宜居宜业的村庄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村民返乡,常住人口从2013年的1400多人增长到如今的1900多人。
西梧村的蝶变,是中国万千美丽乡村的缩影。“千万工程”以生态起步,但不止于生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要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因地制宜转化运用到乡村振兴全过程、各领域。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农民收入问题始终是“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
今年春节前夕,江西省安义县当地的合作社为一批“种粮能手”发放了年终奖,这是他们连续第12年给农民发放年终奖。
超产是农民辛辛苦苦干出来的,也得益于国家出台的好政策。
《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安义不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积极推广农田管护“田长”制,让高标准农田既要建得实用,也要管护到位。
近年来,一大批有知识、有抱负的人才进村入寨,他们潜心农业,扎根田野,成为“新农人”。今年24岁的王业盛是绿能合作社的飞防技术员,自己也承包了500亩土地,去年他种的晚稻获得了大丰收。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农村,他们为农业生产带来新技术,也为产业振兴注入了新动能。产业振兴一头连着农民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动力后劲,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需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截至目前,我国已建设30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8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509个农业产业强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了72%。
林万龙:“从农业农村部门来说,持续地采取各方面措施来促进乡村产业的发展。现在很多地方已经都制定了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就是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本地要发展的特色产业。很多地方也已经编制了特色产业项目库,从财政、金融各个方面给予了乡村产业很大支持。”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是全国闻名的“花木之乡”,也是江苏省面积最大的花木生产县。近年来,沭阳进一步完善“互联网+三农”模式,依托本地花木特色优势和电商先发优势,持续壮大花木电商,推动产业迭代升级。每天晚上,走进沭阳县新河镇主播之家的盆景基地,都能看到一片热闹的场景。台上一名拍卖师,台下五十多名网络主播同时直播,一边与粉丝互动,一边帮忙喊价。在沭阳的各个温室大棚,也经常能看到农户在带货直播,在这里,手机变身为“新农具”、直播变成了“新农活”。
2023年沭阳县花木销售额突破300亿元,花卉直播销售额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带动了近40万花木从业者创业就业。目前宿迁正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年均增速保持10%左右,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美丽经济”带来的红利。
一年来,各地各部门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坚决守住“三农”底线,有力有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讲好神州大地广袤乡村的振兴故事,就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新征程上,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不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我们就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让更多乡村走上全面振兴之路。(央视网)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央行:上半年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8%
- 全球最快!CR450动车组样车发布,多项主要指标国际领先
- 我国摩托车产业稳中有增仍需释放需求
- 来黔东南州过年,这篇攻略就够了!
- 国家开发银行香港分行倡发挥中资力量 助港高质量发展
- 欧盟委员会未延长乌克兰农产品进口禁令
- 吉林筑牢“绿色长城”显成效:沙退粮稳民富
- 全国秋粮收获已经过三成 新疆伊犁刷新全国玉米高产三项纪录
- 山东打出外贸固稳提质“组合拳”
- “北约视战争如儿戏是极其危险的”
- 格力电器董明珠:2023年纳税176亿元 希望2024年纳税超200亿元
- 大雪压塌牛棚,山西和顺消防员救出58头牛
- 中国人工智能(广州)产业园项目基坑全面开挖
-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入选2024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
- 春花绽放 北京“春季赏花地图”为民众打造个性化游线
- 西安轮椅青年“丈量城市” 为残障人士出行提供“安全感”
-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需求项目库已入库30项项目
- (第七届进博会)中国长江经济带9省市自贸试验区将联动发展
- 2023年末郑州市常住人口1300.8万人
- 荷兰农场暴发禽流感疫情 约11万只家禽被扑杀
- 热门推荐
-
- 小学生玩转“健康夏令营”
- 山西太原各界共同缅怀遗体器官捐献者
- 21国代表在云南西双版纳共话国际传播新路径
- 山西走进9所高校宣讲“西部计划” 报名人数超去年
- 国内首个《马术文化旅游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 外媒:俄南部军区副司令遇袭身亡,下榻酒店遭导弹击中
- 乌克兰总统任命巴尔吉列维奇为武装力量总参谋长
- “微车间”成增收新引擎——粤桂协作助力广西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
- 黑龙江黑河:2米长毒蛇闯入居民楼被民警用铁锹制伏
- 云南医护人员表演公益脱口秀 科普医学知识笑果满满
- 推动儿童健康服务下沉社区
- 七旬老人洗浴中心意外去世,谁之责?
- 近期水产需求降低 小龙虾价格指数小幅回落
- 柏树为何是“长寿冠军”?千年古树藏着很多科学奥秘
- 了解中国从黄帝陵开始 “打卡中国”参访团探寻中华文明之源
- 深圳发布国内首个地铁厕所设计及管理标准
- 我国自主培育高产蛋鸡、白羽肉鸡种鸡首次走出国门
- 前11个月广西对东盟国家贸易额同比增长超两成
- 中新真探:烂水果没坏的部分能吃吗?
- (新春走基层)“花木之乡”年宵花热销 “年货经济”燃旺新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