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经济赛道火热,颜值加速变产值
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变美”逐渐成为部分消费者的生活刚需。颜值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各类新兴消费场景不断涌现,颜值经济的产值成色越来越足。
春节过后,美甲店出现“卸甲热”,一位美甲师笑称“年前是贴不完的甲片,年后是卸不完的指甲。”这是节前“美甲高潮”的延续。
和做美甲一样,买新衣、烫染发、做医美……在重要的年节时刻,人们总会选择扮靓自己,也让颜值经济在这个龙年春节显得分外红火。
正是围绕颜值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消费产业,满足了消费者对美的追求。最常见的就是美妆护肤、美发美体、医美健身等行业。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变美”逐渐成为部分消费者的刚需,颜值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颜值经济的产值成色越来越足。
颜值商品赛道火热
近日,记者走进北京一家大型商场,化妆品、鞋帽服装、珠宝首饰等柜台人头攒动,人们挑选着自己心仪的变美好物。
一位美妆产品销售员向记者介绍:“从最初的油性指甲油,到后来的可撕拉指甲油,再到这两年最新流行的美甲贴纸,光是让指甲变美的产品就层出不穷,不断更新迭代。”
为了满足消费者日渐多元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颜值消费品迭代升级不断提速,各种细分领域不断崛起。同时,逐渐呈现产品科技化、形态轻量化等趋势。如家用美容仪、家用脱毛仪的热销,让消费者在家就可以DIY,实现基础美容美体。
商品不断上新,消费者持续心动,化妆品市场热度居高不下。艾媒咨询发布的《2024-2025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约为5169亿元,同比增长6.4%,2025年有望增至5791亿元。
各地也在积极抢抓颜值经济的东风,推动颜值变产值。以山东为例,瞄准化妆品产业发展,山东提出“美妆山东”计划,开拓颜值商品这条经济发展新赛道。
山东平度从女性消费者青睐的假睫毛中,挖掘出了商机。假睫毛最初只有两三种单一款式,而如今,平度生产的“太阳花”“婴儿弯”“仙子毛”等日用款假睫毛各有特色。根据材质、长短、卷翘度、使用场景的不同,品种达上千个。目前,平度假睫毛产值已超百亿元,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睫毛行业市场的风向标。
颜值服务发展迅速
除了购买颜值商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热衷于通过美甲美睫、医疗美容、私教健身等服务使自己变美,颜值服务成为当前服务业的新兴增长点之一。
今年35岁的重庆女子胡妍(化名)是一位“时尚达人”,平均每3个月去美发店接一次头发,每两个月做一次医美项目。胡妍表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状态的变化,她愿意将更多消费用于填补颜值“短板”。
当前,医美服务产业发展迅速,并逐步拓展版图,向男性市场、三四线城市下沉。春节前,山东德州的赵周仪(化名)决定不再观望,做了某注射类医美项目。他向记者表示:“希望40岁离自己远一点。”他认为,适度的医美不仅能改善颜值,还能提升自信,可以让他在生活和工作中展现出更好的状态。
刚刚过去的2023年,与颜值经济相关的不少服务行业交出了可观答卷。德勤和艾尔建美学发布的《中国医美行业2023年度洞悉报告》显示,中国医美市场规模2023年有望超过2000亿元。
另据美团发布的《2023年美容美体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前8个月,美容美体行业开店率为25%,美团平台上的开店率为55.1%,创近5年历史新高,远超2019年的16.9%。
从业者开店率和信心的增长,折射出颜值经济服务行业未来较大的市场空间,展示了颜值经济的巨大潜力。
颜值经济解锁更多消费场景
随着消费者对颜值的认知和追求不断提高,颜值消费不再是年轻人、女性的专利。随着消费观念的变化,颜值经济也日渐突破美妆、美容等消费场景,解锁出更多消费场景,美颜软件、约拍、健身等多领域的消费需求快速增长。
年近50岁的张女士热衷于拍摄游客纪念照。去年国庆期间,她在河北秦皇岛的阿那亚景区花400元购买了1小时的约拍服务。她将精选的数张照片发在朋友圈,满意地表示:“拍出了随行亲友拍不出的专业效果,以后旅游还会找类似约拍。”
近年来,“要风景美更要人美”的消费需求在文旅市场上表现得日益明显。去西安穿汉服打卡、到福建戴簪花拍照、在云南穿民族服饰拍vlog……各大热门景区中身着传统服饰、民族服饰的游客成群结队,各类社交媒体上相关内容层出不穷,传统服装服饰产业持续发展壮大。一组美照、一个视频,带火一个景点、带热一个产业的案例频频上演。
有专家表示,当前,颜值经济消费场景不断拓展,已经由传统的护肤美妆和医美等“低频次”“高消费”,发展成“经常性”乃至固定的日常消费,开始深度融入百姓生活,成为一种刚需。更多消费场景的涌现,将进一步推动颜值消费提质升级。
张千
张千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冷空气与台风共同影响广东 多地渔船需进港避风
- 山西电力全力应对雨雪冰冻天气
- 中国喀什至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定期国际航班正式复航
- 江西224个测站出现暴雨 洪涝灾害已造成48.1万人受灾
- 中国寒区试验基地黑河市开启今冬试车季
- 中俄医学大咖哈尔滨交流眼科技术创新与发展
- 从“焕活”到“焕新” 洛阳唐三彩艺人开启传承“另一面”
- 山西首开至西班牙中欧班列
- 从现实中来 到现实中去:电视剧中的“人间指南”
- 谢锋谈中美关系:缩短负面清单,拉长正面清单
- 全国政协委员陆铭建言:数字经济领域要稳慎出台收缩性政策
- 海南自贸港海口新海港“二线口岸”进行通关全流程演练
- 五菱扬光 以空间和性能诠释新能源商用车
- 快递加“数”跑激发经济新动能 消费市场需求持续释放
- 野外露营乱象丛生 专家提示应选择成熟、有规划的露营地
- 哈尔滨乘势亚冬会打造“国际冰雪旅游会客厅”
- 广西“网红”城市夜市游人如织 城市管理者“护航”夜经济
- 拒绝文具玩具化 需多方合力纠偏
- 又撕起来了!“封口费”风波后,德桑蒂斯又呛特朗普
- 领先国牌、全球崛起,正当时!
- 热门推荐
-
- 2023全球6G发展大会在渝举行 院士建言6G通感算融合
- 前10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1.6万亿元
- 2023屈原故里端午诗会在湖北秭归举办 “屈原杯”诗歌大赛落幕
- 徐建伟:提升可靠性增强制造业竞争力
- 上半年江苏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全国第一 存款增势波动放缓
- 把地方特色食品做成大产业
- 财经观察: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快 维保市场迎新机
- 外国青年的“博物馆奇妙之旅”:中国太有魅力了
- 德国中国商会2024年年度论坛举行
- 上海奉贤通报“扶梯故障致一女子受伤”:成立调查组
- 2024年海南省境外航线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206%
- 江西省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
- 加力落实增量政策 多措并举“拼经济”
- 中国央行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 额度5000亿元
- 湖南先进制造业应用场景对接会4月28至29日在长沙举办
- 二季度中国改革热度指数同环比双回升
- 农村暑期再度上演“手机争夺战”
- 2024青海-香港经贸交流合作活动在香港启幕
- 发现肺结节不用慌 过度焦虑或产生“附加症状”
- 老人当街遗弃双胞胎女婴?四川南充警方:依法行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