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战袍”火爆 但“我妈说我像个老太太”
中新网2月21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左雨晴)春节档假期结束,“开工大吉”中也多了一批穿着新中式上班的“显眼包”。
尽管年味在逐渐淡去,但春晚带红的“开春第一战服”却一直火到了开工。马面裙等新中式服装不仅将节日的仪式感拉满,更带动了一轮传统文化消费热潮。
销售额超3亿元 春晚带火“新春战袍”
看春晚淘同款,是年轻人过年的一大乐趣,而契合春节氛围感的新中式无疑是今年春晚穿搭的顶流。
早在春晚彩排期间,杨幂就带火了一波新中式棉服。春晚登台的中国传统纹样创演秀《年锦》,让“刘诗诗簪花仕女”“李沁春晚宋韵古装大片”“关晓彤明制汉服”等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的同时,也使宋制汉服、明制汉服等传统汉服赚足了大众眼球。
台上汉服刷屏,台下新中式也同样走俏。
中新财经注意到,杨幂同款手工流苏盘扣大衣如今不仅月销数量上千,甚至在每人限购2件的情况下发货排到了2月29日;亮相春晚的部分原创设计款汉服也在电商平台售罄。
京东数据显示,春晚直播开始,新中式服饰成交额同比增长215%,汉服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325%,其中儿童汉服成交额同比增长超400%,潮牌服装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160%。
其中,从一线城市流行到小县城的马面裙,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出圈”单品。“今年回村过年,很多小孩都穿上了美丽精致的马面裙汉服。”“我所在的县城、乡镇都见到不下二十个女生穿马面裙。”有网友如是表示。
据媒体报道,今年山东曹县以马面裙为主的龙年拜年服销售额已经超过3亿元。有曹县汉服马面裙商家称,生产供不应求,线下销售额翻了几十倍,线上单个直播账号日均可卖将近20万元。
谁在穿新中式?
从传统形制到囊括了各类改良款式的新中式,汉服正在从曾经的小众爱好,逐步演变为大众出行的日常穿搭。如今线下服装店的门面模特若不套上几件新中式,似乎就跟不上穿搭潮流。
热衷穿新中式的究竟是谁?
入坑汉服圈已有6年的沫沫(化名)向中新财经表示,整体上看,现在新中式的普及度在年龄和性别方面都扩展了很多。
“向下,有很多中学的朋友已经开始入手汉服了,我以前的中学现在还有了汉服社。向上,不知道是因为最开始喜欢汉服的小姐妹们步入了带娃的年龄,还是说汉服接受度变广了,但近些年很常见的是,出去玩的一家子会给小小朋友穿上汉服,而且很多都不再是汉元素服装,而是真正的汉服。同样,汉服的男性受众也变多了。”她说。
“十年前穿中式衣服的时候周围还没啥人买,有点另类,不过现在很普遍了。”另一名新中式爱好者旦旦(化名)向中新财经表示,自己大学时就很喜欢旗袍。“工作以后陆续买过几件旗袍,也找人定做过,不过感觉传统旗袍日常能穿的场合比较少,行动不如休闲的衣服便捷,后来就开始买改良款旗袍,以及上装裤子分开的中式改良。”
“喜欢中式衣服原因有几点:一是中式衣服裁剪更适合亚洲人气质,并且舒适度高;二是好的中式衣服布料一般都是天然材质,比如亚麻、棉、真丝,更亲肤,一开始买中式夏装就是因为凉快,后来开始研究中式衣服的布料,比如香云纱、宋锦这些,不同材质适合做的衣服是不一样的;三是中式衣服老少皆宜,一件衣服适合的年龄跨度很大,任何年龄段穿都不会觉得奇怪,比如我五十岁以后还可以穿现在买的这些衣服,但是再穿紧身牛仔和超短裙就非常奇怪。”她说。
“我与新中式的距离,是卖家秀到买家秀的距离”
尽管新中式火遍了线上线下,然而对于不少初次尝鲜的消费者来说,其与理想新中式的距离,仍是卖家秀到买家秀的距离。
“最近沉迷于新中式穿搭,尤其喜欢大幂幂的新中式穿搭,买了个同款,喜滋滋地换上了,然而……我问我妈:好看吗?我妈回答:不好看,像个老太太!”在社交平台上,有网友如此吐槽新中式棉袄。
在新中式的大型翻车现场中,有人羡慕明星同款,自己穿上却显得老气臃肿;有人在低则一二百、高则上千元的价格中徘徊不定,疑惑究竟哪种才是性价比与美感兼顾;还有人迷惑于新中式设计上的随心所欲:“领口带中式盘扣,袖子却是法式泡泡袖,这真的是新中式吗?”
在沫沫看来,新中式买家秀与卖家秀的差距,其实也是无滤镜与高精修图的差距、普通人与模特的差距、化妆技术与拍照技术的差距。同时,盗版泛滥也是衣不合身的重要原因。“每一个原创款式都是设计者的心血,需要被尊重。很多商家为了赚热钱直接抄版型,不仅版型抄不对,面料也跟原版对不上。”
沫沫告诉中新财经,即使是新中式,也同样受困于尺码问题。“我是一个胖胖的女生,需要购买大码的汉服,但是汉服卖家那里的尺寸也普遍偏小,有些页面详情里尺码刚好的衣服,寄过来实际也都偏小,这很难受。”
旦旦向中新财经表示,新中式想要穿得舒服,也需要钱包支持。“预算充足最好买料子好的,化纤那种效果就一般。另外有的成衣打版剪裁不太好也容易翻车,尤其是旗袍,如果身材不够标准,或者选的款不合适,很容易东施效颦。”(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最新研究发现新影像标志物 或助早期识别阿尔茨海默病高危患者
- 两部门:2月份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等地存在阶段性大风和雪灾风险
- 白露转凉外寒袭
- 中国印章三千年的三次演变
- 北京严格碳排放管理实施总量、强度双控
- 尹正:当演员与角色重合的一刻
- 中国科学纪录片,如何走向未来
- 电动车“过冬”焦虑未减 :续航“打折” 充电延时
- 赏百年木棉红 广州启动首届木棉生活节影像大赛
- 四川乐至发现神秘石桅杆群?官方:多为近40年来当地群众祈福所立
- 国家发改委:以“反补贴”名义限制中国电动汽车是典型双标
- 国家外汇管理局: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 中国驻悉尼总领馆举办国庆75周年招待会
- 江西彭泽“人防+技防” 织牢防溺水“安全网”
- 日本大米不足持续 大阪府知事再次要求“放米”被拒
- 央行:2024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8.1万亿元
- 新疆昆玉:林下生态养白鹅 奏响增收“向天歌”
- 河南太康通报“16名学生用餐后不适”:初步认定食源性不适 学生均已返校
- 央企2023年“成绩单”出炉 新产业新业态正成为重要增长点
- 吉尔吉斯斯坦发生车祸致8人死亡
- 热门推荐
-
- 上海税务以“定制式”服务助推重大工程项目“加速跑”
- 假期观察:研学游场景“上新” 自然科技人文成新趋势
- 走近“90后”殡葬礼仪师:让逝者的告别更有温度
- 以色列国防军:打死一名哈马斯高级指挥官
- 兰州七里河:解决企业“硬”问题 优化营商“软”环境
- 上海:暴雨预警升级为橙色,全市启动防汛防台二级响应行动
- 首届鼓楼西高校戏剧公益展演在京举行 鼓励学子“坚持自己的热爱”
- 台风黄色预警持续发布 “普拉桑”携强风雨袭扰华东
- 天津“金秋购物节”国庆假期启幕 200余场促销活动涵盖多场景
- 这个国庆假期,如何享受免费通行政策?
- 财政部下达4.43亿元支持黄淮海等地抗旱保夏播
- 内蒙古发布“北疆楷模”典型事迹 一人一集体获表彰
- 搭建学术交流互动平台 第五届长安音乐与舞蹈学博士论坛开幕
- 和评理|陷于零和思维的所谓“去风险”,要不得
-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存浩:三次受命“改行” 毕生报国“追光”
- 东方雨虹休斯敦生产研发物流基地奠基仪式暨国际化新征程启动仪式举行
- 泰国警方:中国籍演员一案还在调查 网传其腿部受伤并不属实
- (第六届进博会)进博会探“绿”:应对环境挑战 投资贸易如何逐“绿”而行?
- 邮储银行荣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3上市公司董事会最佳实践案例”
- 红色旅游带动共同富裕(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