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预计2023年生猪养殖规模化率将超过68%
中新网1月23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2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雷刘功在会上介绍,2023年生猪市场供应充足。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年猪肉产量5794万吨,比上年增长4.6%,处于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另一方面,猪价长时间低位徘徊,对于消费者来说吃到了价格实惠的猪肉,对于养殖场户来说却比较艰难。”雷刘功表示,从养殖收益看,全年生猪养殖头均亏损76元,这也是自2014年以来,首个算总账全年亏损的年份。也要看到,产业发展水平在逆境中提升,预计2023年生猪养殖规模化率将超过68%,比2022年提升约3个百分点,能繁母猪生产效率也持续提高,为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雷刘功介绍,针对生猪产能偏高、养殖持续亏损的问题,农业农村部指导各地加强生猪产能调控,保持用地、环保、金融等基础性政策稳定,不断强化信息监测预警,引导养殖场户适应性调减产能,顺时顺势出栏肥猪,加快供需回归均衡。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3年12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42万头,比2022年12月末的阶段性高点减少约250万头。
雷刘功表示,对于后期走势,近期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进行了专题会商。大家认为,2023年12月份规模猪场的中大猪存栏同比增长3.7%,这些猪将在未来1—2个月出栏,预示着生猪市场供应仍较为宽松,春节后生猪养殖很可能延续亏损。同时也要看到随着能繁母猪数量的回调,新生仔猪数量也相应有所减少。据我部监测,从去年10月份开始,全国新生仔猪数量已经同比下降,这也预示着产能调减取得一定效果。随着生猪产能逐渐回调到合理水平,二季度生猪市场形势有望好于去年同期。
雷刘功强调,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一是强监测。引导养殖场户顺势出栏肥猪,避免盲目压栏影响后市猪价回归正常。紧盯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情况,适时发出预警,引导合理安排生产。二是优产能。优化生猪产能调控措施,落实生猪稳产保供属地责任,稳定土地、环保、金融等长效性支持政策,督促及时采取补贴、信贷、贴息等政策措施,促使生猪产能处于合理区域。三是防疫病。加强春季猪病防控指导,抓好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做好疫情监测排查,强化检疫、调运、屠宰等关键环节监管,及时核查处置疫情。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天津:全力推进邮轮复航 推动邮轮经济发展
- 美国得州部分地区因强降雨和洪水发布强制疏散令
- 高温干旱持续 伊拉克渔业遭重创
- 7月16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328元 下调15个基点
- 文化中国行丨点亮“闽南红” 在这座千年古城里见人、见物、见生活
- 湖南华容团洲垸排涝有序紧张进行 已累计排水2000余万立方米
- 巴黎发生持刀袭击事件 1名警察受伤
- 深挖舌尖经济 “世界瓯菜万人宴”在浙江温州开宴
- 上海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年度资助项目签约 助创业圆梦
- 工业生产保持恢复态势
- (新春走基层)塞北村庄的高跷队:脚尖上的七十年坚守
- (新春走基层)民航华东空管局积极应对雨雪冰冻及低能见度天气 保障航班正常运行
- 中国保险业应对“摩羯”台风灾害已赔预赔24亿元
- “双11”期间 铁路入藏电商货物预计日均超300吨
- 上海援青校长常途:带高原少年领略教育的魅力
- 首届“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即将启幕
- “清华姐姐”工作室出圈
- 墨西哥学者:美国兜售“民主”,中国务实合作,中拉关系蓬勃发展是必然
- 正月初七预计发送旅客42万人次 哈铁安排开行旅客列车610列
- 瓷都赏瓷 玲珑万致
- 热门推荐
-
- 以高官回击拜登涉司法改革争议的言论:以色列不是美国旗上另一颗星
- 中国发布全球首款别墅专用光伏组件
- 湛江警方回应奔驰车插队:已关注,具体以官方发布为准
- 山西山阴警方抓获潜逃10年的公安部级逃犯
- (新春走基层)探访华南地区最大铁路货车“体检中心”:风雪中昼夜坚守
- 中国南方多地高温天气持续 各地多措并举确保粮食稳产
- 乐观有能量 流行色融入夏季流行单品
- 福建龙岩:“童”行消防队 消防安全伴我行
- 天津大学第十四届“国际文化节” 开幕 带你感受各国民俗风采
- 甘肃民勤解锁沙漠旅游“流量密码” 让黄沙变“黄金”
- 北京人艺年度历史大戏《张居正》登台
- “万宜”趋近海南岛东南部 多地将有风雨天气
- 2023年辽宁粮食总产量512.7亿斤 创历史新高
- 青海冷凉蔬菜出口不断扩大“朋友圈”
- 2023黄河源头夏秋季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在青海玉树启动
- 北京举办首期青年求职能力实训营 全部学员达成就业意向
- 新时代中非合作|促进非洲不断释放人口红利
- 第七届聂耳音乐周在云南玉溪开幕 千人合唱《歌唱祖国》
- 马来西亚高等法院驳回前总理纳吉布解冻资产申请
- 宁夏银川:栽好梧桐、引凤来栖 人才资源总量突破5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