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保秋粮颗粒归仓?除了科技储粮,更“智慧”的还有这些
如何确保秋粮颗粒归仓?除了科技储粮 更“智慧”的还有这些→
记者从昨天(9日)结束的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23年,全国秋粮收购平稳有序,全年收购粮食超4亿吨。
全年粮食收购主要包括夏粮和秋粮,夏粮旺季收购一般从6月份开始,9月底结束;秋粮一般从9月中下旬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二年4月底结束。截至目前,主产区累计收购2023年新季秋粮近1.2亿吨,收购进度快于上年。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 唐成:当前正值秋粮收购高峰,目前总体收购进度在六成左右,南方中晚籼稻收购已进入收尾阶段,华北玉米和东北玉米、大豆、粳稻等这些品种的收购正在集中上量。2023年秋粮上市以来,主要秋粮品种供应充足,市场运行总体平稳,预计2023年度秋粮收购总量将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
加快粮食收购进仓的同时,加工和流通也全面展开。三江平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年产粮约占黑龙江省的五分之一,调出粮食中八成以上通过铁路发运。为保障粮食运输流通,国铁哈尔滨局集团公司采取“一企一策”“一站一策”的方式,在多个粮源重点地区实行货车开行“客车化”,每天定时推送空车、挂运重车,粮食进港入关压缩近10小时。这几天,新增开的全铁线路,变“铁海联运”为铁路运输“一箱到底”,有效避免了多次倒装造成的粮食损失。
富锦市大榆树镇盛田村农民 曲佳春:现在收粮节奏加快了,我们粮食也能尽快卖出去了,我们农民也确实得到实惠了。
优化五项为农服务举措 确保颗粒归仓
秋粮上市以来,各地精心组织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持续优化五项为农服务举措,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按照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部署,五项为农服务举措围绕收购、运输、烘干、储存、加工来展开。陕西黄龙、四川盐亭通过订单收购、建立利益共同体等方式,推动用粮企业与种粮农民有效衔接,方便农民好卖粮、卖好价;江苏太仓、浙江嘉善对参与地方粮食储备的农户、合作社给予补贴奖励,粮储、供销、电力、运输等多部门共建和改造烘干中心52个,加大粮食产后服务。
嘉善县粮食收购服务专班 孔令开:采用电烘干方式可以将粮食含水量从25%左右降低到12.5%以下,有助于减少粮食晾晒损失,便于科学储存。按今年8000吨的烘干订单量来算,较往年能节省将近60万的成本。
秋粮收购涉及品种多、范围广、数量大,提升粮食收购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尤为重要。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会同有关部门,在不断强化政策性贷款支持的同时,积极指导各地建立健全粮食收购市场化融资支持机制,充分发挥粮食信用保证基金作用。在江苏、安徽、江西、辽宁等地,当地金融、粮食储备、发改等部门,协同发力,为省、市、县级储备粮收购贷款开辟绿色通道,支持企业收粮、扩建粮仓,降低融资成本和储粮成本。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新闻发言人 方进: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7个省区市建立170多只基金,各地累计通过信用保证基金支持3500多户(次)企业获得贷款2300多亿元,确保企业“有钱收粮”,切实维护种粮农民利益。
粮食管理更“智慧” “盯好”每一粒粮食
收来粮食,还要安全存储,让丰收成果保质保鲜地送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上。各地通过建设粮食“智慧”监管平台,通过“一张网、一块屏”对粮情变化趋势进行智能监测和预警,提升科技储粮、绿色储粮水平。
走进湖北省储备粮武汉储备库,占地近十万平方米的库区中,24栋现代化粮仓一字排开。打开粮仓的仓门,看似平整的粮堆下,实则“大有玄机”,上百个温度传感器深埋其中,全天候监测粮堆内部的温度,数据直接传送到后台。
湖北省储备粮武汉储备库有限公司经理 伊瑜:传感器就像一个个的哨兵,如果发现粮温异常,它就会通过系统自动将信息传递到各级管理人员的手上。
让仓储粮食保持新鲜品质,精准控制粮温是关键。朱翠云是武汉粮食储备库的一名管理员,管理粮库已有30年,过去,她每天都要进仓人工测温,一个粮库就得一天,但现在一小时就能完成三个粮库的“体检”。这得益于粮堆里均匀分布的200个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分析、预警粮食温度、湿度,朱翠云通过电脑就能随时查看。
湖北省储备粮武汉储备库有限公司粮油仓储管理员 朱翠云:立体图显示每一层的温度,可以监测到粮堆每一个点位的粮温,还可以看到仓温、仓湿、气温和外面的大气湿度,更便捷、精准、高效。
湖北省储备粮武汉储备库有限公司经理 伊瑜:我们所有储粮仓房全部完成准低温仓改造,提升控温储粮效果, 多参数粮情在线监测和智能通风技术应用,确保了储备粮储存安全。
仓储粮食保鲜,防治虫害也是关键。在粮仓外,这个虫害监测设备十分显眼,粮堆的15个点位里预埋了探头,可以实时监测粮仓里的虫害情况,相比传统手动筛粮的方式更高效。
湖北省储备粮武汉储备库有限公司粮油仓储管理员 朱翠云:大概需要60秒时间,如果有虫害的话就会抽到这个粮杯里面,如果没有虫害这个粮杯就是空的。
目前,湖北省已完成213个国有粮库的信息化改造,对承储省市县三级地方储备的134个粮库进行了监管信息化升级。
从全国范围来看,粮食的收储信息、库存现状、质量状况等大数据建设大步提速,数字和信息化管理正在为粮食安全提供新的服务。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执法督查局局长 钟海涛:目前,中央储备粮、最低收购价粮,所有省级储备粮,29个省份的市县级储备粮,实现信息化全覆盖。与此同时,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切实强化收购市场监督检查,充分发挥“12325”监管热线“前哨”作用,2023年共受理举报线索1162件,坚决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好收购市场秩序。
(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 高珧 杨滢 黑龙江台 湖北台)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聚焦中非合作)国际舆论:互利合作实现中非更美好未来
- 5月17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045 下调25个基点
- 四川眉山:江口沉银博物馆建设正加紧推进
- 北京中轴线及相关历史文化类图书亮相“书香中国”上海周
- “药事”提醒:乱吃药,很麻烦
- 第二十二届长春农博会闭幕 意向性签约金额281.4亿元
- 山西加快推进“1+11”转型综改示范区建设
- “新主流大片”实现国庆档“开门红”
- 日本濑户内海两船相撞 已致2人失去意识
- 粤河源临浦东江特大桥连续梁左幅合龙
- 千余公里高铁环线串联长三角 八小时看尽江南烟雨
- 中原黄河沿岸石窟造像高浮雕拓片艺术展郑州启幕
- 直击社会热点话题 “下饭”情景喜剧网感十足
- (乡村行·看振兴)广西侨乡容县:沙田柚飘香 成乡村振兴“黄金果”
- (乡村行·看振兴)新疆阿克苏市养殖户开辟特色养殖 “鸵”起致富路
- 陕西寨沟遗址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从百元到千元档 骨传导耳机怎么选?
- 国家统计局:2023年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
- 城市深处的文学馆:在四季流转中邂逅文学|文化中国行
- 走过十年路 主旋律电影进阶为“新主流大片”
- 热门推荐
-
- 合肥地铁8号线完成首列列车上线热滑
- 山东代表、委员献策布局“深海空天” 前沿科技“描绘”未来
- 数字博物馆里戴上VR设备 可漫游渣滓洞、白公馆
-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将举办60场平行论坛 共话开放创新
- 中国导演乔梁作品《塬上》《追月》于韩国展映
- 专家:演唱会门票“盲盒”式销售涉嫌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
- 首届多伦多中华电影节揭幕
- 海南发力深海考古 将力推国际交流合作
- 10月份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生产平稳增长
- 新业态新场景带来全新消费体验 旅游消费市场持续旺盛
- 如何告别老年宠物
- 云南迪庆州藏医院:致力藏医药保护传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海口新海滚装码头客运综合枢纽站项目试运营
- 中体西用:自闭症可治亦可防
- 中国将对锑等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 食用油散装运输强制性国标发布 明年2月1日正式实施
- 海南离岛免税提货新政策实施一年 超39亿元免税品“即购即提”
- 11月29日央行开展479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国际识局:哈马斯重量级人物接连丧生,加沙停火难度陡增?
- 节约用电,这道“加减题”要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