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不能“一退了之”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0月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7%,连续3个月实现正增长,包括制造业在内的传统产业效益正持续改善。与此同时,“要发展制造业就必须首先稳住传统产业的基本盘,坚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并举”等观点引发关注。
近年来,以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各地招商引资、政策倾斜的重点。而化工、钢铁、煤炭、纺织等传统产业则被打上“落后”标签,将其视作低端产业、夕阳产业。还有一些片面理解认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只能依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从而减少了对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的关注与投入,对一些传统制造业企业实行清退淘汰。比如,有的化工企业贷不上款、立不了项,合法合规的正常生产经营受到影响;有的纺织企业手握多项技术专利,但仍常年出现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名单里。这些认知偏差,都可能影响产业健康发展。
其实,经过长期发展,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已成为我国实体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与百姓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传统产业既是家底,也有优势。一些产业规模大、链条长,上下游关联行业多,不仅是很多地方保持经济增长和就业稳定的基本盘,也是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现实中,一些基础好、积累厚的传统产业集群,在供应链产业链的有效协调以及人才集聚、成本控制等方面,仍发挥着积极作用,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像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产业,则持续稳定提供着就业岗位,吸纳了包括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内的大量就业人口,是城镇就业的稳定器。
从鼓励支持新技术、新业态发展的角度看,传统产业为新兴产业发展与技术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撑。一方面,新兴产业所需的装配部件、关键材料等,需要传统产业提供稳定的加工保障;另一方面,传统产业为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在制造业领域日益广泛的应用,进一步丰富了技术创新的应用场景。可以说,传统制造业既是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策源地,也为技术突破提供了基础保障。面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要求,“传统”与“新兴”不能割裂、对立,而应互为支撑、相辅相成。
不能将传统产业当成低端产业简单“一退了之”。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同时,也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基于已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模式赋能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安徽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局部阵风可达9级
- 上海政校企合力促进产教融合 致力培养贴近产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 山水田园绘出新图景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长征路上学党史|百岁红军遗孀:“如果有来生,我还愿意嫁给他”
- 消防员让出面罩从13楼扛下被困女子 消防站站长讲述过程
- 广州南沙留学人员创业园启动 助国际人才创新发展
- 中国新能源产业促进全球绿色发展(国际论坛)
- 中国试行扩大单方面免签政策首日 杭州口岸迎首批免签旅客
- 瞿佳:以信息化手段织好近视防控一张“网”
- 报告显示:柴达木枸杞价格预计将进一步上升
- 安徽霍山:昔日落后村的“变身记”
- 中国经济微观察 向“新”而行 良性竞争 推动经济持续向好
- 【世界说】“棱镜门”十周年 美国国家安全机构侵犯隐私行为却毫无收敛
- 秋季如何预防过敏性鼻炎复发?辨证取穴可治疗
- 重庆男子照顾失明母亲20载:“我是她的眼睛”
- 印尼写作嘉年华活动在雅加达启动
- 5.1万人次旅客“五一”期间乘火车进出藏
- 第二届六盘山红色文化旅游节在宁夏固原开幕
- 西藏芒康:武警官兵4小时抢通川藏公路6处断通点
- 德国业界吁谈判解决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问题
- 热门推荐
-
- 六大券商火线解读印花税减半:提振市场情绪,短期首选券商,中期关注顺周期板块
- 成都“95后”“鲁班”:在“严丝合缝”中传承传统技艺
- 贝壳发布Q3财报:净收入178亿元,迈向一站式新居住服务平台新阶段
- 中缅边境勐啊通道“零等待”通关救助缅甸患者
- 巴黎奥运会网球男单季军穆塞蒂:来成都参赛是一次美妙的经历
- 聚焦产业转移 四川“金融活水”赋能制造业发展
- 海南702个检查组夜查全省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
- 福建尤溪:传承弘扬朱子文化 促地方高质量发展
- 欧盟拟对俄罗斯实施第十轮制裁 将伊朗实体列入“黑名单”
- 房地产还有大招吗?
- “飞虎”主题音乐快闪亮相昆明 赓续中美民间友谊
- 国家林草局:中国林业产业年产值超8万亿元
- 哈马斯官员接受CNN专访:以色列必须接受永久停火
- 马来西亚3月外贸表现“喜忧参半”
- 网约房治理岂能靠“顾客自觉”
- 广西桂中治旱工程通水:从旱片到粮仓的华丽转身
- 暨南大学成立首届医学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
- 关于未来健康的无限可能,全在这场爱康AI未来之夜里了
-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 山西冬季迎峰保供 一重点工程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