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大国工匠|抓创新不问“出身”
技校生在飞机制造业能创新吗?精品与废品的差距是多少?
大家好,我是中工网评论员秦世俊,我为中国工人阶级发声,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创新。
为飞机制造零件,精品与废品的距离只有0.01毫米。在工作中,我们和创新的距离也可以这么近。
我刚开始进厂当铣工,都是靠“偷师学艺”。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我是一名技校生,和车间里大学生比,底子实在是太薄,老师傅们看不上,没人教。那时,我就偷着学、坚持学。老师傅们看到我这股韧劲,对我刮目相看,主动教我,我才如愿地当上了学徒。
我很珍惜这个机会,经常给自己“加码”,刻苦学习。慢慢地,我的技术越来越好。工作中遇到难题,我开始尝试以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创新攻关的时候,我从来都没有想过我是一名技校生、是一个一线工人,我不行。我想的是,要如何攻克难题,要把工作做好,要为国家作出贡献,我一定行!
我第一次创新,就是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当时,我们要加工一个飞机上主起落架外筒上的一个腹板,但它由于没有数模,无法编程,我们只能手动操作,导致返工不断。我特别想解决这个问题。
当时,我的思路和大家完全不一样,我想的是“反着来”。先采点,将采集的点位汇编为程序,再一刀成型。没想到,这样一个思维转换,让我们的生产效率提高了8倍多,零件一次交检合格率达到了100%!
这让我意识到,在创新的赛道上,每个人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只以技术和能力说话。打那以后,我大胆创新,实现技术创新、小改小革1000余项,每一项都让我很有成就感。
习近平总书记说,抓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能为国家作出贡献,国家就会全力支持。我们赶上了好时代,不管是大企业、大科学家,还是小企业、一线工人,都可以走上创新的赛道,百舸争流。
技术在不断更新,我们绝不能躺平,要和创新“零距离”,我们才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来源:中工网)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学者研究发现,森林破碎化虽全球整体减少但在热带地区增加
- 张江科学城见证—— 以制度创新激扬发展之力
- 河南省监狱管理局:韩某某出生年月存疑,不予录用
- 黑吉辽蒙青年学子比拼强农技艺 拼多多以赛促研助力乡村振兴
- 龙年首场寒潮开启 这些多发“急病”注意做好防护
- 切实做到文明养犬依规养犬
- 《繁花》里的角儿,藏着哪些彩蛋
- 哈尔滨亚冬会发布首批百款官方服饰
- 海内外艺术家纸艺精品杭州展出 1.4米高折纸白犀牛亮相
- 上海市举办“沪应-2024”综合应急演练 并启动“5·12”防灾减灾宣传周
- 台风“摩羯”登陆菲律宾 已致至少11人死亡
- 中老铁路开通运营迎来两周年
- 北京公示8名本科生拟跨省转学:清华1人转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超十万莫斯科人参与熊猫取名投票 “喀秋莎”领先
- 乘客打车时遭网约车司机拒接并辱骂 北京市交通委:将严肃处理
-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王中华解读2024年5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
- 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利用联盟成立 探索保护新路径
- 证监会发布9项金融行业标准
- 1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883元 下调5个基点
- 阿塞拜疆总统:若亚美尼亚不再改变领土问题立场,双方或签署和平条约
- 热门推荐
-
- 证监会:证券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会越来越大,违法成本也会越来越高
- 山东泰安一金融公司43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 广西隆林一辆大巴车行驶中发生侧翻 11人受伤送医
- “格桑花之爱”10年造福逾万名西藏儿童
- 一架载有两人的小型飞机在美国北加州海岸坠毁
- 广东多举措做好安全生产和森林防灭火
- 83所大学撤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问题在哪里
- 海南省东中部5市县61宗优质地块招商推介
- 新疆库车村舞“拉燃”乡村“新年俗”
- 激发度假旅游消费更大潜力(消费视窗)
- 跨境游全面重启!新马签证环比增长100%,有游客已下单2024年海外酒店
- 美国要求澳大利亚向红海派遣军舰遭拒 澳防长:不派!
- 靠吃中药脱离透析 戏不大
- “90后”在酒泉:结合诗词创意讲解,拉近游客与壁画的距离
- 莫奈梵高等大师原作亮相北京
- 中国人寿利明光: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迎来新的春天
- 广州展出1220个蔬菜瓜果新品种 助建大湾区“菜篮子”
- 中企承建的尼日利亚阿布贾城铁一期投入动车组运营
- 陕西省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
- 最高超40℃持续性高温将袭河南 专家提醒做好防暑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