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郑高铁全线通车 山东半岛与中原城市群“更近一步”
中新社济南12月8日电 (记者 沙见龙)“如果坐高铁去河南吃碗烩面,再返回家中补个觉,合计也就用半日的时间。”12月8日,济南至郑州高速铁路(以下简称济郑高铁)全线通车,家住济南长清区的曹建民这样比喻两地通车带来的便利。
济郑高铁由山东、河南两省共同规划建设,全长407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铁网重要连接线和沿黄陆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时7年迎来全线贯通。
从事医药销售工作的曹建民负责华中市场,时常乘高铁往返济南、郑州两地的他,或南下绕道徐州,或北上绕行石家庄,最快也要近3个小时。如今,济郑高铁将两地最快通行时间缩短至1小时43分。通过郑州枢纽,山东城市到西安、重庆等西部中心城市的时间也随之缩短。
“高铁线的开通会让两地民众在心理上形成亲近感,产生‘抱团式’的向心力。”东亚智库首席经济学家李继凯从心理和物理两个层面看待济郑高铁通车带来的利好。他认为在物理维度,济郑高铁会促进人、物、信息及资金的加速流转,为经济发展带来活力。“济郑高铁将成为山东和中原区域经济互联互通提供了高效通道。”
被网友称为“山河四省”的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因济郑高铁的开通,同步实现了省会城市间高速铁路网闭环,相邻城市将形成“1.5小时生活圈”。
在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董彦岭看来,“山河四省”各有发展特色和实力,高铁能让各方资源更畅通地流通,扩大服务半径,深化合作,优势互补,提高沿黄区域一体化程度。
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副教授、山东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汝华则认为,济郑高铁的通车弱化了山东、河南两省的“省际感”,同时也让济南、郑州到西安、兰州、西宁的沿黄高铁“一字型”通道随之形成。未来,山东半岛、中原、兰西、关中平原等四大城市群会形成更紧密的经济圈联动。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济郑高铁在建设中需要横跨多条河流及既有铁路干线,施工难度大。各参建单位自主创新出多项先进技术,如创下中国首次跨既有铁路导梁整体吊装纪录,探索出铁路梁场智慧管理新模式等,对于推动中国铁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7366亿、105321亿、874亿……数字透视消费活力
- “中关村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
- 一架小型飞机在美国阿肯色州坠毁 机上5人全部遇难
- 欧洲理事会主席:欧盟决定启动波黑入盟谈判
- 换囚后续!美媒:被伊朗释放的五名美国人已抵达美国
- 鼓楼上演“时光音乐会” 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掀起观演热潮
- 辽宁省文旅产业振兴发展大会推介活动在沈阳举行
- 福建“火焰蓝”爱心接力16年传承雷锋精神
- 以色列对伊朗第二轮袭击已开始
- 居家防受伤 户外防走失
- 释放信号?莫迪谈印中关系:意义重大,应抓紧解决边界问题
- 遏制隐形就业性别歧视需要破立并举
- 在光影中“看中国”,来自巴西的他们看到了什么?
- “华龙一号”海外首台机组通过最终验收
- 2023中国电影:走向多元化、深入化与艺术化
- 西藏边检总站执法调查支队各级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
- 重庆已累计开通至东盟十国国际航线43条
- 中国驻克赖斯特彻奇总领馆:领区失踪中国公民遗体已找到
- 今天,很重要!
- 暑期旺季模式回归:亲子游订单占近六成,出游人次有望超2019年同期
- 热门推荐
-
- 中国今年前10个月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达汽车总销量30.4%
- 梅亦:“风景独好”的江西正努力成为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 中外专家齐聚空间技术和平利用(健康)国际研讨会 研讨空间技术创新应用
- 新疆“松弛感”背后的民生密码
- 争分夺秒住新家!西藏震区板房已累计搭建2198套
- 5月中国国家铁路发送货物3.37亿吨
- 大型演出市场上半年持续增长 演唱会、音乐节票房收入增134.73%
- 菲律宾中部莱特省附近海域发生5.8级地震
- 哈尔滨国际啤酒节游客接待量首次突破百万人次
- 2023年上海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10.62%
- 建设银行成功为大众集团牵头主承销首笔熊猫债
- 夏威夷毛伊岛火灾致数千学生失学 返校成难题
- 国货消费如何借势“长红”
- 五旬大叔突发耳聋眩晕病根你可能没听过
- 今天全国民航计划执行航班17351班 部分机场航班正常率下降
- 武汉中心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 白宫证实:拜登将在北约峰会期间会见泽连斯基
- “在场—王式廓艺术扶持计划暨第六届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提名展”启幕
- 中越(东兴—芒街)商贸·旅游博览暨产业合作活动周将在东兴举办
- 阜淮铁路全线首个连续梁零号块顺利浇筑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