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快递业持续稳健增长
业务量连续十年居世界第一,数字化智能化助力行业发展又快又好
我国快递业持续稳健增长(大数据观察)
突破1200亿件!12月4日,国家邮政局快递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数据显示: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首次超过1200亿件,再创历史新高。
进入“月均百亿”新阶段、提前实现千亿件目标……今年以来,我国快递业持续稳健增长,不断迈上发展新台阶。立足全球视野,高速增长的我国快递市场还有哪些潜力?迈入“千亿件”时代,快递业如何从快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前不久,在第五届中国(杭州)国际快递业大会上,《全球快递发展报告(2023年)》(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快递业发展的新机遇。
今年全球快递包裹业务量将突破2000亿件,亚太市场增量贡献仍将居首位
“作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快递业过去一年虽然受到高通胀、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但各国经营者积极应对、创新协同,全球快递包裹市场总体呈现逆势向好的发展态势。”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锡彬介绍。
看业务规模,2022年全球快递包裹业务总量约1892亿件,同比增长约9.84%;全球快递包裹收入约4.1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2.18%。顺应全球化和互联网经济发展态势,全球快递包裹业务增速保持良好,快递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互动更加频繁,为推动全球经济加速复苏提供有力支撑。
看基础网络,一方面,以万国邮联为纽带的邮政网络已连接192个成员国和地区,全球范围内邮政局所约61.8万处。另一方面,以各快递企业自建网络为基础,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的商业寄递网络快速发展,亚太、欧洲、北美成为全球枢纽布局的主要区域,新兴市场网络布局的力度、网络枢纽的密度均有所提升。
看市场格局,当前全球快递包裹市场在区域分布上仍较为集中,规模底盘由电商市场更为发达、活跃的国家贡献。受电商高速发展拉动影响,亚太地区快递包裹业务发展迅猛,2022年业务量约1381亿件,全球占比达73%,业务收入约1.5万亿元,全球占比为36.4%。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我国不仅是规模领先、业务活跃的快递市场,更成为全球快递发展的助推器。”王锡彬说,我国快递包裹业务量自2014年起稳居世界第一,去年快递包裹业务量超过1100亿件,业务收入破万亿元,成为我国经济恢复向好的生动写照。我国的快递网络不断扩容,如今已形成长度(单程)超过4870万公里、快递服务营业网点超23万处、日均服务超7亿人次的巨型网络。
在中国等新兴市场带动下,全球快递包裹市场扩容与调整并存,发展稳中向好。《报告》显示,预计今年全球快递包裹业务量将突破2000亿件,业务收入将达到4.3万亿元,业务量增长超过6%,其中,亚太地区对全球快递市场的增量贡献仍将保持首位。
“三智一码”取得重大突破,推动快递业更加集约高效、安全低碳
《报告》提出,数字化智能化正助力邮政快递业履约更加精准高效,助力快递企业在深度嵌入产业链上下游中拥抱发展新机遇。
物流仓库内,智能搬运机器人往来穿梭;分拣中心里,人工智能视频监控确保每个包裹高速流转,经由智能设备扫描,精准传送至不同隔口……在京东物流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全流程智能化让包裹分拣效率提升5倍以上,此外,操作不规范导致的快递破损率大幅降低。
2018年底以来,以人工智能与邮政快递业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国家邮政局先后组建邮政业智能安检系统、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智能语音申投诉系统及通用寄递地址编码(简称“三智一码”)研发团队。“经过多年攻关,‘三智一码’已取得重大突破。”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靳兵说。
在智能安检系统方面,2021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智能安检机已通过相关检测认证,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检测范围涵盖19大类、70小类超万个品种,平均检出率高达95%,且检测速度达每秒3米,一台智能安检机安检能力相当于4到8台传统安检机。目前,邮政快递业已配备智能安检机超两万台,覆盖主要快递企业,并已通过“双11”等业务高峰的考验。
在智能视频监控领域,针对快递企业视频监控系统大批量建设、视频数量暴增,无法靠人力实时全面监控的情况,通过综合运用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落地应用。该系统对重点违规行为和安全隐患的正确识别率已达90%以上,不仅实现了安全事件的主动发现、安全隐患的及时报警,还极大解放了人力、降低了成本。
“在我国,以数字化、智能化为引领,通过建枢纽、强通道、优网络、提能级,快递业已成为现代物流领域覆盖面最广、综合运输方式应用最好、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最高、生产效率提升最快的代表性行业。”国家邮政局局长赵冲久说,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加速与寄递企业深度融合,推动行业向更加集约高效、安全低碳的方向升级。
绘制全国农特产品包裹地图,快递服务现代农业步伐加快
《报告》认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仍然乏力,快递包裹市场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应对压力,增强内生动力、拓展增量空间,将成为快递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从‘快递下乡’到‘快递进村’,近年来通过不断健全农村物流体系,快递业的发展潜能得到有效激发。”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有关负责人许良锋表示,去年底我国符合条件的建制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快递”。900多个县级寄递共配中心、27.8万个村级寄递服务网点为每天超1亿件快递在农村快速流转提供有力支撑。
基于行业特点,通过挖掘分析各地农特产品在快递网络上行的情况,国家邮政局绘出了全国农特产品包裹地图,通过这张地图能对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基地的农特产品物流数据和趋势进行实时分析。
分区域看,东部地区以水产、海鲜、精深加工类产品为主;中部地区以粮油实物、药材为主;西部地区以水果、调味品为主。分类型看,生鲜类占绝大多数,精深加工类产品快步进入快递网络。
“自2018年起,根据实时物流数据,我们在全国范围内遴选推出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许良锋介绍,截至去年底,全国已有117个项目入选,遍布78个城市。其中有3个项目业务寄递量超过1亿件,11个项目业务寄递量超过5000万件。
今年9月,位于陕西延安甘泉县的中通快递陕西延安转运中心正式启用,送达时间减少约15个小时,寄递时效不断提升。今年以来,仅经由中通快递的猕猴桃、苹果年发货量就均突破2000万件,成为陕西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的金牌项目。
在湖南株洲炎陵县,京东快递投入近200个揽收点位,全面覆盖全县黄桃产区,同时新设两个临时分拣点,黄桃揽收后便可即刻发出,运输时间平均缩短半天以上,助力农产品加速上行。
“借助全国农特产品包裹地图,我们将打造更多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的优质项目,让更多农特产品通过快递网络,实现‘昨天在树上,今天在路上,明天在消费者的手上’的目标。”国家邮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在网点布局、网络构建和产业融合上持续发力,借助数智协同,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快递服务,推进农特产品与市场有效对接,更好服务乡村振兴。
人民日报记者 韩 鑫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小积分”提升文明乡风 “大德治”助力乡村振兴
- 中国HPV疫苗免费接种政策已覆盖约四成适龄女孩
- 天津海河游船将于11月11日起停航
- 真我GT Neo6 SE正式发布,首销1699元起
- 沈铁上线“刮冰车” 确保客货列车安全运行
- 除了传承1500多年历史的仗鼓 黎阳老街上你还能看到板龙、草龙……
- “千万工程”为引领 中央一号文件描绘中国乡村振兴“新画卷”
- 微改他人视频并销售被判侵权的警示意义
- 三重维度“透见”浙江工业经济动能之变
- 观察|这届双11快递的最大变化,与菜鸟科技有关
- 美加社会依然可见这种“新型种族歧视”
- 首届世界科学智能大赛凝练学科交叉、挖掘顶尖创新团队
- 海峡两岸(厦门)音乐交流季厦门启幕
- 中国科大团队发现肿瘤免疫治疗新潜在靶点
- 证监会:进一步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
- 工信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推进6G技术研发与创新
- 伤人恶犬如何处置?多地紧急通知!
- 文明的坐标丨英歌舞以“飒”出海
- 探索历史题材新表达 《国子监风波》首演
- 2024WAIC:中国大模型日臻成熟 墙内墙外“花开两朵”
- 热门推荐
-
- 华中地区将举办近20场中法文化之春活动
- 电影《等儿的湿地》讲述温情救赎故事 8月19日全国院线上映
- 160余个“风雪”预警齐发 山东各地紧急管控迎“冰河时代”
- 产业规模将突破2.3万亿!中国商业航天发展有多迅猛?
- 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进展加快 重大产业项目纷纷落地
- 学者共论文化史研究:要不断创新 建立学术规范
- (粤港澳大湾区)报告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体量登顶全球湾区第一梯队
- 中外艺术家齐聚陆家嘴“百年雕花楼” “不眠的剧场”在沪开幕
- 新疆阿图什市发生5.5级地震 救援先遣队已赴震中探查
- 伊朗西北部发生5.9级地震致至少3人丧生
- 探索中华文化的世界表达 艺术家可以做什么?
- 京津冀发布互认方案 优质企业“免申”享受跨境人民币便利化服务
- 日本一渔船发生倾覆 3人下落不明
- 山东“半份菜”“小份菜”引领节约新风尚 供需两端发力避免浪费
- 中国首单“零毁林和零植被破坏”巴西大豆抵港
- 广府地区流传千年“素馨花传说”搬上粤剧舞台
- 广西大瑶山护林员夫妻的林海深情:守好这座山,是我的责任
- 厦门发力“夜经济” 推出文旅海上夜游灯光秀
- 哈尔滨:今年粮食播种面积达3154.5万亩 丰收在望
- 《新时代,我在中国》新书上市 展现“他视角”下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