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谈科技自立自强】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院士谈科技自立自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作为一名在科研、育人一线深耕数十年的工作者,我倍感压力,同时也倍感振奋。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是实现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我们大有作为。
坚持系统观念,抓住“重点”,攻克“难点”。要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胸怀“国之大者”,聚焦水稻、油菜、蔬菜、茶叶、生猪、果树、中药材等千亿农业产业的发展需求,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的创新体系,力争在原创性、前瞻性科学技术上实现更多突破。
坚持目标导向,畅通“堵点”,解决“痛点”。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真正让科技惠之于农、用之于农。积极开展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努力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上的“堵点”,解决农业产业发展“痛点”。要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健全科研激励和保障制度,形成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目前,我们以建设岳麓山实验室为契机,围绕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这一主线,布局生物育种、农机装备、设施农业等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工作,着力攻克“卡脖子”难点问题。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牢牢把握人才是第一资源,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不断优化平台、人才队伍布局建设,培养、造就更多撬动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支点”。依托优势特色学科、重大创新平台,打造人才引进“强磁场”。我们充分发挥院士等高端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建设跨学科、跨领域、全链条式的创新大团队。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引导学生成长为有知农爱农情怀、有强农兴农本领的新农人。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湖南农业大学始终坚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结合起来,扛起农业基础研究主力军和农业关键技术突破生力军建设重任,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过程中,肩负起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的使命,在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上下功夫、求突破,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光明日报)
(作者:邹学校,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健康中国|孩子多大可以吃料酒?
- 埃及红新月会:23日已有55辆载有援助物资的卡车经拉法口岸进入加沙地带
- 57.9%受访中小学生家长感到孩子安全意识不够强
- 企业不限制“空窗期”有助就业气氛向好
- 户外运动激发产业发展潜力
- 台湾道教会参访团赴福建漳州进香交流
- 欧盟机构:7月为有记录以来最热月份
- 2024澳中博览会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圆满闭幕
- 浙江博爱365志愿服务队的五年献血路 1个人带动130多人
- 美防长入院治疗 美国防部:正在康复 有望当天恢复履职
- 韩国宪法法院受理尹锡悦弹劾审判通知书被总统办公室退回
- 白皮书:中青年人群为消化性溃疡主要患者群
- 叙利亚致函联合国向美国索赔
- 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武汉加大污水处置排放力度
- “链”出新动能|环球网评:动能转换闯新路,山东“链”出新未来
- 某品牌酱油被爆配料表“双标”? 酱油中的“门道儿”,一次性说清
- 青海防抗救相结合 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 白洋淀野生鸟类增加至276种
- 上千种国内外瓜菜新品种亮相杭州 展出数量创新高
- 国家税务总局推出举措 进一步便利纳税人跨区迁移
- 热门推荐
-
- 经济前瞻论坛2023年会在京召开
- 国际最新研究:澳大利亚草原古人类对火行为的影响始于1.1万年前
- 山东作为主宾省亮相第三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
- “蔡襄奖”海峡两岸少年儿童书法大赛作品展在福建泉州开幕
- 2023年自然灾害共造成中国9544.4万人次受灾
- 中国驻美国大使:世界感受到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春潮
- 女大学生失踪遇害?谣言!
- 西藏阿里移民管理警察化身“牧羊人” 护航牧民转场
- 中国纺织业“活化石”海南黎锦亮相巴黎时装周
- 商务部:美方近日发布的《特别301报告》偏离客观实际 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 2016辆“宁德造”汽车出口墨西哥
- 专家:美联储对加息或将更有耐心
- 潮州千余款凤凰单丛茶飘香羊城
- 加拿大就业部长因卷入两桩风波而辞职
- 日媒:日本将于10月5日开始第二轮核污染水排海
- 中国海警依法驱离菲非法进入中国仁爱礁邻近海域船只
- 中新健康丨约1/3的人在一生中会患带状疱疹 接种疫苗预防是关键
- 向往人间烟火“锅气”受追捧 2023年现炒菜才是真香
- 余华英拐卖儿童案庭审结束:检方建议判死刑,法庭择期宣判
- 《诗画中国》收官“走进”敦煌莫高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