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接船舶订单,约半数采用新能源清洁能源
我国新接船舶订单,约半数采用新能源清洁能源
绿色船舶驶入发展快速航道(经济新方位)
蔚蓝海洋上,大河航道中,各种类型的绿色船舶应用电力、混合动力和清洁能源起航,为绿色发展提供不同类型的节能环保型航运方案。
今年4月,中国船舶集团与法国达飞海运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包括建造12艘甲醇双燃料动力大型集装箱船和4艘LNG(液化天然气)双燃料动力超大型集装箱船,两国在绿色低碳领域合作取得新进展。
10月11日,我国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示范船——“三峡氢舟1”号,在湖北宜昌三峡游客中心(九码头)完成首航,这标志着氢燃料电池技术在我国内河船舶应用实现零的突破。
从远洋到内河,绿色船舶为何受到青睐?目前,绿色船舶生产和研发有哪些新突破?日前,记者对业内人士进行采访。
紧跟绿色低碳趋势
研发突破订单增多
今年以来,瞄准低碳清洁燃料动力,造船业牵手海运公司动作频频,绿色船舶不断取得新进展。
LNG燃料领域,上半年,沪东中华累计交付大型LNG运输船9艘,新接订单金额超200亿元。中国船企在全球大型LNG运输船的市场份额已提升至35%;
动力电池方面,7月26日,由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承建的全球最大700标箱纯电动力集装箱船出坞下水,续航能力达到380公里,可实现全程纯电航行;
甲醇燃料方向,7月,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河柴重工公司自主研发的国产甲醇燃料发动机首次点火成功,预计首型国产甲醇双燃料低速机产品将在2025年推出……
不同技术路径的背后,是同样的绿色发展理念。“绿色船舶,即采用先进技术或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降低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船舶。”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绿色船舶的主要特点一是环境友好,船舶产生的污染物少或能得到有效处置;二是节能高效,船舶能效水平较高,运营更节能;三是技术先进,通常采用技术手段或清洁能源提升船舶绿色水平。
作为全球第一造船大国,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紧跟绿色低碳发展大势,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发展迅速,绿色船舶占比稳步提升。
看增长趋势,当前我国交付的新造船舶中,采用新能源清洁能源的船舶占比为15.6%,新接订单中这一占比达到50%左右。随着国际上各类减排措施实施,两项占比还将继续扩大。
看具体领域,LNG动力船舶应用已较为广泛,甲醇动力船舶已进入实船应用阶段;锂电池动力船舶正处在发展起步期。此外,近3年交付船舶中,水动力节能装置使用比例达到68.8%,并实现关键技术装备自主可控。
促进海运节能减排
推动船舶提档升级
造船业、海运商为何纷纷将目光投向绿色动力?
一方面,船舶绿色化将有力促进海运减排。
“当前,全球贸易量的80%以上通过海运完成,绿色低碳已成为船舶航运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7月,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新的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提出到2050年左右实现国际航运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愿景。使用绿色替代燃料,是实现减排的重要路径。
另一方面,船舶绿色化也将有效推动客货运船舶提档升级。
“作为客货运的重要载体,绿色船舶的发展对加快老旧船舶淘汰改造,促进港口绿色配套设施建设,以及推动水运设施标准升级等起到了关键作用。”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有关负责人说。
以不久前完成首航的“三峡氢舟1”号为例,该船为钢铝复合结构,乘客定额80人,主要采用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额定输出功率500千瓦,最高航速28公里/小时,巡航航速20公里/小时,续航里程可达200公里。据测算,“三峡氢舟1”号相比传统燃油动力船舶,预计每年可替代燃油103.1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3.67吨。
“三峡氢舟1”号的能源补给站为位于三峡工程下游杨家湾码头的“中国三峡绿电绿氢示范站”,这是国内首个内河码头型制氢加氢一体站,利用三峡电站发出的清洁电能进行电解水制氢,氢气经过压缩、储存、加注等环节,直接供给氢能源船舶。
“水运自身具有运能大、污染少、能耗低等绿色低碳方面的比较优势,船舶作为水运行业中的主要运输装备,其绿色化水平的提升将进一步凸显这一优势。”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有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全国内河已发展LNG动力船460余艘。上海、江苏、湖北等省市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电动船舶发展。中远海运集团等企业正积极开展换电模式电动集装箱船试点,甲醇、氢燃料电池等动力船舶也在试点发展。
靠港岸电系统的完善让更多船舶用上绿色能源。上半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港口和水上服务区岸电使用量超5000万千瓦时。2021年以来累计完成近1.3万艘船舶改造,其中游轮、商品汽车滚装船和集装箱船实现受电设施全覆盖。
“作为世界航运大国,我国应抓住2020年至2030年这个加速突破绿色船舶核心技术的关键窗口期,加快向海运强国迈进,为实现绿色船舶产业化打好基础。”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支持相关技术发展
构建绿色交通体系
受益于日趋完善的法规体系和不断进步的建造技术,近年来我国绿色船舶驶入发展快速航道。但总体看,当前绿色船舶规模还较小,完全走向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仍任重道远。
“建造和运营成本高是原因之一。”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有关负责人说,从调研情况看,绿色船舶建造成本远高于燃油船舶。例如,LNG燃料动力船舶较新建同等吨级的柴油动力船舶成本增加近40%。且受市场波动影响,LNG阶段性价格高于燃油,一定程度上挫伤船东应用积极性。
“一些绿色船舶技术总体上还不太成熟。”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一些绿色船舶技术总体上还不太成熟,比如氨燃料船舶应用前景好,但氨燃料发动机还处于研发试验期。加之全球航运需协同发展、船舶使用寿命较长等因素,绿色燃料的选择和替代仍需较长时间。
不过,无论是推动水运业高质量发展,还是加快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绿色低碳已成为船舶航运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下一步,应加快完善绿色船舶发展的技术标准,开展示范应用、商业推广,并积极争取相关财税优惠政策,支持引导船运企业加快建改造绿色船舶。”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有关负责人说,同时,加大绿色船舶关键技术和装备科研攻关,完善相关服务配套设施,为绿色船舶提供高效便捷的运营服务,从而更好抢占绿色船舶国际竞争优势,加快我国向海运强国发展。(人民日报记者 韩 鑫)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新健康丨江苏开展家庭药师药学服务助老行动 为老人用药健康保驾护航
- “世界邮票上的中国文化”年度盛典在北京举行
- 国际识局:如果针对尹锡悦的弹劾案通过,会发生什么?
- 中法天文卫星将于今年6月发射 将开展伽马射线暴等探测工作
- 荣宝斋展出黄永玉百件书画作品
- 尔冬升“回家”拍新片获评“惊喜之作”
- 海外侨胞列席山西省政协会议:感受活力 助推开放
- 2023北京中轴线国际艺术周开幕 力推中轴线文化融入市民生活
- 畲乡景宁:招才引智政策蕴含何种畲味?
- 遇到邻居噪声扰民怎么办?看看他们有什么招
- RCEP全面生效反映了区域国家实现共同发展的强烈诉求
- 当街枪杀美国保险巨头CEO,嫌疑人已被逮捕
- 翻拍想收获口碑、票房离不开本土化创新
- “京津冀协同发展杯”半马河北大厂开跑
- 119幅绵竹木版年画精品亮相河北武强 展现独特艺术魅力
- 我国首个冷能养殖“蓝色牧场”水美鱼肥
- 以色列称做好应对攻击准备 多国敦促其公民离开黎巴嫩
- 江西多举措保灌保供水 全省水库蓄水量达154亿立方米
- 聚焦行业热点 业内专家共话投资新机遇
- 商务部、中央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经贸领域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若干措施的通知》
- 热门推荐
-
- 美国艺术家“沉醉异域”艺术展杭州闭幕 从画作中探索自然
- 苏州市2023年GDP达2.46万亿元 同比增长4.6%
- 19种情形可免罚 青海出台生态环境轻微违法免罚办法
- 顶流冰箱贴如何硬控年轻人
- 清明假期 太原铁路跨省客流集中在京津沪方向
- 内容自相矛盾!这份对以军的报告体现美式“双标”
-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良渚)将在“良渚论坛”期间开馆
- 一刷单控评“水军团伙”被捣毁 这些网购套路千万要小心
- 职场也需要有人情味
- 阿联酋总统对普京表示:愿加强与俄罗斯的双边关系
- (身边的变化)拉日铁路通车十周年 累计发送旅客1300余万人次
- 北京将出台十项政策措施促产业经济平稳增长
- 阿根廷球员“辱法”风波起,梅西被要求道歉、阿根廷副部长被解职……
- 首个大规模国产多芯混元集群发布
- 青海省第四届微电影展落幕 21件作品获奖
- 两岸学者对谈闽南文化 台学者冀加强对话和交流
- 第六届进博会闭幕 上海青浦服务保障有何新亮点?
- 学贷问题积重难返:美国高等教育的“债务陷阱”
- “天生狂才:神迷卡拉瓦乔”画展在蓉开展
- 砸钱洗白核污水纯属自曝其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