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资助金额2900多亿元 大数据助力学生资助精准高效
年资助人次1.6亿,年资助金额2900多亿元——
大数据助力学生资助精准高效(大数据观察)
前段时间,北京理工大学硕士毕业生陆薇回到家乡,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名定向选调生。谈起这一选择,她说:“在国家资助政策的帮助下,我顺利完成了学业。如今学成归来,建设家乡,我责无旁贷。”
像陆薇一样,得益于日益健全的学生资助体系,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更从中获得自强不息、全面发展的激励。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目前我国学生资助已实现“奖、助、贷、免、勤、补、减”多元政策相结合,年资助人次1.6亿,年资助金额2900多亿元。
体系更加完备
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
付慧萍出生在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的一个偏远山村。2012年,她的父亲在工地意外受伤导致终身残疾,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就在我们最窘迫的时候,党和政府的关怀悄然而至。”付慧萍说,初中期间,在义务教育“三免”政策基础上,她每年享受1250元的家庭经济困难生生活补助和每年2000元的教育扶贫救助基金。高中期间,每年享受3000元的国家助学金和1500元的教育扶贫救助资金。
持续的资助下,付慧萍得以安心读书。去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山大学,同时获得大学生新生入学资助1000元,育才教育基金会资助5000元,并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
“一路走来,每位帮助我的人、每笔助学资金,我都记在心里。”付慧萍说:“我要将关爱化作前行的动力,脚踏实地、努力学习,把爱与希望传递下去。”
保民生、暖民心,学生资助事关教育公平和民生福祉。近年来,从建立实施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到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再到设立中职国家奖学金,出台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兵役国家资助办法等,学生资助范围逐步扩大、规模稳步增长,实现了资助政策“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个全覆盖。
前不久,《关于调整完善助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印发,通知明确,国家助学贷款每生每年最高贷款额度提高4000元,国家助学贷款利率调减30个基点,同时开展研究生商业性助学贷款工作。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学生受助需求变化,将逐步对各学段资助政策进行完善。
“我国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既包含助困功能的政策,又包含奖优和鼓励引导功能的政策,每一项资助政策的出台、调整、完善都进行了充分调研与论证,既借鉴国际普遍经验,又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丁小浩说。
帮扶更加精准
大数据分析成为学生资助工作的参谋助手
收到西安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让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的李亚峰既兴奋又着急:“今年夏天发生暴雨洪涝灾害,我们家经济损失比较严重。不知道像我这样的情况,能不能申请困难补助?”
一筹莫展时,学校辅导员的电话,解了李亚峰一家的燃眉之急。“入学前,老师给我详细介绍了资助政策,并指导我申请了抗灾专项困难补助,办理了助学贷款。报到时,通过新生入学‘绿色通道’我顺利入学,学校还发放了床褥等必要生活用品。”李亚峰说,这些关爱让自己感到十分温暖。
在学生资助的过程中,如何保证不落一人、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如何把每一分钱都落在实处、发挥效用?“精准”成为题中之义。
“精准资助要以信息化作为支撑,让数据成为学生资助的参谋助手。”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孙早介绍,学校搭建大数据分析与服务平台,全面打通学工、教学、招生、就业等16个部门业务系统,构建学生多维度、全周期成长档案,为学生精准画像,准确识别受助学生。对于消费习惯突然改变、学业成绩下降、考勤作息不规律等异常情况,通过预警信息,提醒辅导员、班主任及时跟进开展困难补助、学业辅导、就业咨询、心理援助等相关工作。
精准是学生资助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资助的基本方法。河南省全面推行国家资助系统,实施数据定期报告制度,实现资助管理信息化,还研发面部识别监管系统,推动资助资金纳入惠民惠农“一卡通”发放;北京大学开设燕园起航项目,网格化帮扶受资助学生,实现院系资助工作经办人和起航导师对经济困难学生的交叉覆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鼓励教职工将困难生家访融入外出调研、交流研讨、社会实践等工作中,着力提高资助对象认定的准确性……各地各校多措并举,确保学生资助更公平、更高效。
“从制定认定依据、细化工作程序、建立比对机制着手,精准识别受助学生、摸准底数,运用技术手段进行智慧资助,运用大数据分析开展隐形资助,如今,学生资助政策落实的精准性、及时性显著增强。”丁小浩表示。
培养更加全面
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
前段时间,北京邮电大学学生刘礼文参加了一场让他印象深刻的主题社会实践。10天时间里,团队成员来到西藏,在洛扎县拉郊乡进行边境村庄考察调研,在乡村小学开展爱国主义宣讲,在边境同边防战士与护边员一同巡边……
“我来自四川偏远乡镇,作为学生资助政策的受益者,能有机会来到边疆,见证祖国的发展变化、繁荣富强,我非常感谢国家和学校,在未来学习和生活中一定更加努力、更加坚韧、更加积极。”刘礼文说。
“让学生走进社会、深入一线,了解国情民情,厚植家国情怀,是我们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北京邮电大学资助中心主任陈炜介绍,学校逐步构建起全方位、多元化资助育人体系,确保每位受助学生生活有保障、学习有动力、发展有平台。
近年来,学生资助逐步从保障型向发展型延伸,受助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各地各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奖学金评选、助学金申请、助学贷款办理、勤工助学等环节,深入开展励志教育、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着力培养学生争先创优的精神,劳动光荣的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和价值观。
与此同时,在资助政策的引导下,“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逐步形成。数十万名受助师范生投身农村基础教育,改善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累计75万名高校毕业生扎根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基层就业,优化了基层干部队伍和专业人才结构;累计176万人次享受应征入伍服兵役国家资助(含直招士官),推进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学生资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做好经济帮扶、生活帮扶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和能力提升,在学习、学业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和帮助,在社会实践方面提供和创造更多机会,在就业创业方面进行更多引导和帮扶。”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让每个孩子都能成长成才、实现人生梦想,应当成为学生资助工作的更高追求。
(曾宇昕参与采写)
本报记者 丁雅诵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新春走基层)新疆阿拉尔:平价店成消费新宠 日渐受到市场青睐
- 推特换新标,“X”正式取代蓝色小鸟
- 【口袋医生】消毒药水这么多 医生告诉你该怎么选
- (国际观察)为何说美国击落中国无人飞艇“反应过度”?
- 总理震惊!芬兰一学校突发枪案致1死2伤,嫌疑人仅12岁
- 邕州海关出台措施 助推广西优质水果香飘海外
- 比利时布鲁塞尔发生枪击事件致2人死亡 嫌犯仍在逃
- 河南成立多个食品产业联盟 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链
- 山西陵川警方破获跨省贩卖毒品案 缴毒上百公斤
- 多位经济学家把脉明年 政策发力仍有空间
- “Z世代”为殡葬业“正名”:用专业化服务守护生命尊严
- IMF总裁: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贡献者
- 保险赋能科技前景可期
- 专家称中国宠物诊疗行业处在快速发展阶段
- 山东增设不少于10天育儿假 配偶陪产假不少于15天
- 新西兰女孩获总理亚洲奖学金 期待到浙江游览学习
- 中新网评:600元的防攀比鞋,更要防自己下场
- 【追梦火焰蓝 守护万家灯火】守护林芝山水的“六边形战士”
- 越憎恨网暴越要反对“以暴制暴”
- (乡村行看振兴)湖南桃江“蜜蜂姐姐”:靠诚信发家 带村民致富
- 热门推荐
-
- 自然资源部将西藏地质灾害防御响应等级提升至Ⅲ级
-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我国交通运输综合实力实现大幅跃升
- 2024年12月份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生产平稳增长
- 世界经合组织:每晚睡足8小时的学生最幸福
- 中国工信部部长会见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
- 中外知名企业与青海签约绿色算力领域项目 金额超120亿元
- 校方通报“班主任指责家长价值观有问题”:该教师已致歉
- 中国拟在北京等43个城市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
- “八八战略”20年:基层代表讲述“浙”里变化
- 关于进一步优化本市房地产市场政策措施的通知
- 宁夏十部门出台幼儿园安全水平提升专项行动方案
- 7个魔术节目和3个滑稽节目摘得第十二届中国杂技金菊奖
- 联合国秘书长任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新任执行秘书
- 北京大学教授韩毓海新作《大学小课》引领读者重读西方经典
- 国际热评:日本排污入海洗不掉祸害全球的污点
- 从大模型爆发到AI PC面世 人工智能个人化时代来了吗?
- 最“热”五一
- 中国版“天空之镜”6月对全国游客免收门票
- 证监会:研究适当延长A股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交易时间
- 【瓣瓣同心】AI眼中的中国|京畿大地,宏图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