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全国河蟹产业进入稳定发展的“质量时代”
中新网上海11月14日电 (记者 许婧)俗语说“秋风响、蟹脚痒”,虽然今年的立冬已过,却正是大闸蟹膏满肉肥之际。14日,上海海洋大学第十七届蟹文化节暨2023年“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在上海举行,来自120家单位选送的2800余河蟹共同角逐河蟹产业界一年一度的“奥斯卡奖”。
据了解,此次参赛的河蟹来自上海、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湖南、江西、四川等地120家单位。经过激烈追逐,今年“蟹王”重642克,由南京市高淳区固城湖中华绒螯蟹原种场选送,“蟹后”重521克,由吉水县盘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选送。
自20世纪60年代长江口天然蟹苗被养殖利用以来,我国河蟹产业从起步、快速发展进入到稳定发展时期,从经历的天然放养、人工强化养殖、生态养殖进入到绿色养殖阶段。
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上海海洋大学教授王成辉介绍说,当前,全国成蟹养殖产量稳定在80万吨左右,养殖产值约700亿元,已从以前的高密度、大养蟹阶段进入低密度、养大蟹阶段,从以前的追求产量时代进入追求品质时期,从数量扩张型转入质量提升型。
“从2014年开始,全国河蟹产量就已经基本稳定。不过,养成规格却在不断提升,大规格蟹的门槛已从当时的雌蟹3两和公蟹4两,提升至当前的雌蟹4两和公蟹5两。”王成辉说,全国河蟹产业品质在不断增强,已经进入了稳定发展的“质量时代”。
当前,全国大闸蟹已集中上市,大闸蟹质量和价格如何?“个体大、品质好,价格是去年的‘腰斩价’。”王成辉表示,今年消费者可以以很低的价格品尝到养殖历史上最好的大闸蟹,是难得的品蟹“幸福时刻”。
今年的河蟹为何如此之好?据了解,这主要是由于良种、良法的高效配合,加上气候条件整体较好,所以使得河蟹的产量、规格和品质达历史最好水平。
据王成辉介绍,上海河蟹产业已经形成崇明、松江、宝山和浦东四足鼎立,青浦和金山为尾翼的产业发展格局,还构建了“良种牵引、良法支撑”的产业发展路径,树立了“品质为先、效益为要”的产业发展特征。因此,上海本地大闸蟹从外观、规格、口感、品质等方面已进入全国前列。
在河蟹大赛举办的同时,还开展了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大闸蟹推介会、蟹文化展示、大闸蟹产业学术报告、校友创业故事汇、大闸蟹养殖技术交流会、全国河蟹有关养殖区成果发布会等活动。(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云端研发破解中小企业创新之困
- 桂林平乐举办华山妈祖节 妈祖巡游祈福
- 民调:80%受访者认为美国人在重要价值观上存在巨大分歧
- 算电协同创新 青海聚力打造100% 绿电稳供微电网万卡算力中心
- “打回去”,真的是对孩子好吗
- 26家媒体记者厦门沉浸式体验“悦游湖里·暖冬浪漫季”
- 深度调整期 钢铁业如何“解忧”?
- 北京市连锁经营协会倡议:严格防疫 保供稳价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慎入哀牢山!
- 暴雨橙色预警继续发布:福建浙江广东等地有暴雨到大暴雨
- 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安徽检方去年起诉涉黑涉恶犯罪1484人
- 人口增长最多的10座普通地级市:苏州居首,中西部跑出黑马
- 3·15晚会曝光的乱象企业今何在?有的被吊销注销,有的“吃”百万元罚单
-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丨宁夏:塞上江南写新篇
- 北京将实施51项措施力促经济“开门红”
- 鄱阳湖跌破12米枯水线 保护区鸟类增多
- 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启动 中国银行连续四年助力高质量就业
- 百余作品“寻幽探胜” 立体呈现“三山五园”
- “赵露思被打”事件引争议,多方否认,律师发声
- “龙船疯子”指尖上的乡愁与新生
- 热门推荐
-
- 外媒:消息人士称真主党领导人遗体已找到,无明显外伤
- 中消协公布第三季度消费投诉热点 新业态下消费者如何维权
- 青海省首个铬产业园初见雏形
- 国家发改委:1-10月份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30个 总投资1.08万亿元
- 美国这一做法,令澳大利亚和韩国不安!
- 财政部:10月全国发行新增债券3385亿元
- 潘功胜:近期中国经济指标持续改善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黄色预警
- 广东:5月31日至6月2日早晨有暴雨到大暴雨
- 专家解读:多功能水下文物实验室如何护航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
- 新疆尉犁县发生4.9级地震 暂未收到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报告
- 世界银行:人口老龄化加剧使许多国家愈加依赖移民
- 业界研讨2023年春节档电影现象
- 中消协发布上半年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报告 多领域存在消费堵点亟待打通
- 将算力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 金声玉振,天地同和——见证中国辉煌音乐文明的古老乐器
- 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研讨会在京举行 “怀乡怀品”首次亮相
- 成都工企代表团新春“出海” 成都“智造”挺进非洲与中亚
- 第二届珠算文化嘉年华在京举行 展现“指尖上的智慧”
- 泉金“小三通”客运航线安全运营突破3万航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