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死而复生”吗?人体冷冻鼻祖:这是基于科学的科幻
人能“死而复生”吗?
“人体冷冻”鼻祖阿尔科联合CEO:这是基于科学的科幻
■ 作为一种可能实现“复活”的技术,“人体冷冻” (Cryonics)技术愈发受到关注。在全球范围内,能独立进行“人体冷冻技术”的机构也屈指可数。截至2022年3月,全球能独立进行“人体冷冻”技术的机构只有4家,美国“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Alcor Life Extension Foundation,以下简称阿尔科)则是其中最早成立的。
据介绍,阿尔科成立于1972年,是美国非常有影响的人体冷冻机构。2015年,重庆女作家杜虹在阿尔科冷冻大脑引发轰动。阿尔科公司数据显示,有222名“病人”已经在他们公司冷冻了自己的身体,另有1425人申请成为了该机构的会员。不过到目前为止,没有人成功“复活”。
那么,“人体冷冻”技术究竟如何?“复活术”何时能成真?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专访了阿尔科联合首席执行官(CEO)詹姆斯·阿罗伍德。
01
人体冷冻技术按下“死亡暂停键”
阿尔科在官网对死亡的定义作出了解释。他们认为,死亡的定义是随着医学、科学技术发展而变化的。“死亡是一个过程性的事件,并不是一瞬间的事。而人体冷冻技术就是目前为止‘按下死亡进程暂停键’的最好方式。”根据阿尔科官网介绍,人体冷冻技术旨在通过使用极低温来保存人类遗体,待未来医疗科技达到一定水平时,再让人体恢复健康。按照阿尔科名誉主席兼大使马科斯·摩尔的话说,当现代医学放弃时,人体冷冻技术将“迎面而上”。
按照理想流程,当注册会员在性命垂危之际,阿尔科的工作人员就该在附近待命。一旦其心脏停止跳动,被宣告死亡后,工作人员就将立即对其遗体采取冷冻措施。阿尔科解释,此时人体处于死亡早期,细胞和器官仍有可能存活。在法律宣布“病人”死亡两小时内,将“病人”的身体放入冰水中冷却以抑制新陈代谢,并使用器官保存药物替换“病人”体内的血液。随后,冷却后的“病人”身体将被转送至阿尔科的手术室。为防止冻结,工作人员会向“病人”血管中注满防冻剂,使“病人”准备好冷冻保存。在接下来的5-7天内,“病人”的遗体将被深度冷却,遗体最终控制在零下196摄氏度,在极低温度下“病人”将被玻璃化。理论上说,此时死亡进程已被有效停止。此后,“病人”身体将会被放入一个充满液氮的不锈钢高罐中进行长期保存。“这(将人体置入液氮中)是一个可控的过程。”詹姆斯解释称。
02
其他生物也可能被冻数万年后复苏
理论上说,人体胚胎可以在极低温度下保存多年。据《科技日报》2020年报道,一颗被冷冻了27年的胚胎被人“领养”后发育成正常的新生儿,这意味着只要胚胎在液氮中保存得当,理论上可以无限期具有活性。而成年人在心脏、大脑以及其他器官都停止运作后,在一定温度下冷冻1小时后,仍有机会幸存。
2014年7月,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员彼得·瑞伊在接受采访时称:“当人体身体温度下降到10摄氏度时,大脑、心脏都会停止跳动,血液同样也不再流动。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假死’让你起死回生。”在詹姆斯看来,尽管“人体冷冻”技术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中才会有的情节。“但我觉得那其实是基于科学的科幻小说。”詹姆斯带领记者参观了其实验室,并向我们介绍了其实验室所需器材的模型,如冰水浴盆等,“这是一个大型科学实验室,我们并不是在创造一些原本就不存在的东西,而是在已存在的科学基础上加以改造,并将新技术用于某种用途。”詹姆斯补充称,除了通过化学物质让人体在极度低温度下冷冻等待“复活”,其他生物也有可能在被冻数万年后重新复苏。
03
30年后“复活术”也许能成真?
2015年,重庆女作家杜虹在阿尔科冷冻大脑引发轰动。在介绍已经存放在阿尔科的“病人”时,詹姆斯透露,除了杜虹,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杰出的科学家。“我们有一台CAT(计算机轴向断层扫描)机器,可以对(”病人“的)大脑进行扫描。詹姆斯介绍称,当一个人被宣告死亡时,其大脑细胞可能还活着。2018年德国研究发现,心脏停跳后5分钟,大脑细胞仍在工作。”而保存人体的目标,就是让机体几乎甚至完全停止代谢活动,从生物学角度上‘按下暂停键’。“詹姆斯补充称,相较于肾脏,大脑的组成结构要复杂、精细、脆弱得多,为此在大脑冻结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定要尽全力避免结冰以防止脑细胞被破坏。
尽管迄今为止没有大脑被复活,但詹姆斯认为理论上来说大脑复活的可能性并不是不存在,“就像我们讨论的其他可移植器官一样,大脑也是一个器官。”
“让大脑复活的前提是,有一个合适的容器来装载。我们所做的就是尽可能保存好大脑。”詹姆斯认为,(若想要复活或移植大脑)最重要的就是把大脑放在合适的容器里,然后将其连接至血管以保持血液流动。詹姆斯表示,很多人都想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能让“复活术”尤其是“复活大脑”成真,但我想说的是我们应该像“吞大象”一样,一步步来。
04
对“复活术”的质疑从未停止
尽管在詹姆斯和一些选择冷冻身体的“病人”们看来,“人体冷冻技术”是科学的,“复活术”在未来也有可能成为现实,但这项技术仍招致了不少科学界人士的质疑乃至嘲笑。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KCL)神经科学教授克莱夫·科恩2016年的时候,就认为所谓的“人体冷冻技术”只是一种营销手段,“保存整个身体的想法是非常荒谬的,保存大脑的想法也很荒谬,只不过荒谬程度略轻于保存身体的荒谬程度。”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冷冻生物学实验室的专家拉蒙·里思科则坦言,倘若科学家从事“人体冷冻学”研究,他们的职业生涯可能会受到损害,甚至会被相关科学协会排挤,“科学家们对‘人体冷冻’的讨论存在偏见。”
詹姆斯对此回应称,当你正在进行某些新兴技术研究时,所谓的主流科学家们可能会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你正在做的事。“实际上阿尔科也并不算新兴机构,我们已经有了51年的历史。但我们刚起步时,当时的科学和医学技术并没有让人们很好地理解我们在做什么。”詹姆斯认为,阿尔科正在努力变得更加主流。“就像数百年前的人们无法想象现在我们能人手一部手机一样,我相信在科学发展的情况下,‘人体冷冻技术’将从科幻小说变成新兴技术,再逐渐成为主流。”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黎谨睿特约记者 王昭夏 郑文慧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青海天然林保护修复实施期间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实现双增长
- 交通运输部:7月份共收到网约车订单信息10.1亿单 环比上升4.3%
-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申遗成功
- 当心博物馆的展陈陷入“沉浸式”误区
- “民资入铁”再探路
- 菲律宾一客船沉没致1人死亡 另有94人获救
- 三年种质资源普查 北京找回786份老种子
- 江西永修:防汛大堤上的“父子兵”
- 专家:青少年脊柱侧弯易被忽视 体态异常者应尽早筛查
- 财政部: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
- 阿富汗发生6.5级地震 周边多国有震感
- 金融监管总局:商业银行已审批通过“白名单”项目贷款金额9350亿元
- 做好保供“压舱石” 能源行业“马力全开”备战迎峰度冬
- 枪患乱象!美国11岁男孩报警求助却被上门警察打伤
- 端午近风情浓 探访河北胜芳古镇节前民俗味儿
- 新疆昌吉市上万牲畜实现春季安全转场
- 西宁机场开启绿色通道 确保救灾物资及时运抵西藏定日
-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澳大利亚使馆赛区预赛落幕
- 中国与东盟分享智慧农渔业发展经验
- 山西能源保供五项指标全国第一 加快建设智慧能源系统
- 热门推荐
-
- 和评理 | 深化中国东盟合作 促进地区和平稳定
- 农民工大叔受邀在音乐厅演奏钢琴
- 动辄近万的护眼屏,是防近视神器还是智商税?
- 青海班玛民警救助受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
- 菲律宾正考虑临时性削减大米关税以降低米价
- 青春华章|天津“钥匙阿姨”兰长燕:把身边小事做好也是爱国
- 银河系三分之一常见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
- 点赞!一女童不慎掉入冰窟 辅警紧急救援
- “空铁公水”全面发力 河南商丘交出枢纽经济“成绩单”
- 文化中国行丨来浙江,解锁赏月的N种“新中式”玩法
- 多项政策发力 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持续巩固
- 《北京人》十年再回归 独特诠释曹禺经典
- 神州大地年味渐浓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 年货市场量足价稳购销旺
- 聚焦音乐创作者成长 2024TME腾讯音乐人年终分享会举行
- 焦点访谈|九大重点任务 看2024年经济工作怎么干?
- 国内首个超大规模“光伏+气膜”项目投运
- 辽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1万公里
- 海南屯昌:多举措助力油画产业再扬帆
- 三部门设定目标:2023-2024年轻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4%左右
- 追记宗庆后:“布鞋首富”的风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