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厦门聚力创新共探零碳未来
中新网厦门10月20日电 (记者 杨伏山)第二届中国(厦门)新能源低碳发展论坛19日在厦门举办。数百位政商学界人士共同探讨“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与新能源的协同运行、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储能技术的创新、光伏产业进展等核心议题。
由《能源》杂志、科华数能联合主办的本次论坛以“聚力创新,共赴零碳”为主题。厦门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庄荣良称,全球新能源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近年来,厦门持续发力新能源产业发展赛道,初步形成了以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为发展主体,包括上游材料和核心零部件以及下游车联网和充换电等为配套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吸引了宁德时代、中创新航、海辰锂电等一批新能源百亿级项目落地。
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成辉说,在双碳目标指引下,中国可再生能源已经进入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的全新发展阶段。科华数能以自主研发为原动力,对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实践。
他认为,以新能源为主体、以新型储能为支撑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正在加速推进。这需要所有能源行业的同仁充分发挥自己的禀赋优势,在技术、服务、品牌、市场等维度共同蓬勃发展,为构建更清洁美好的绿能世界贡献智慧。
《能源》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周岳轩表示,当前,各项新能源技术已有巨大突破。不仅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发展日新月异,储能也已经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些技术不仅有助于减少碳排放,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在聚力创新的道路上,我们还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推动这些新能源技术发展,以实现全社会的零碳愿景。”他说。
论坛上,加拿大皇家学院、加拿大工程院及工程研究院院士、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久俊介绍了“能源存储和转换”中的前沿热点和电化学电池的研发进度。他认为,利用可持续清洁能源及发展相应的储能技术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闫俊义说,在双碳目标下,光伏产业正在迎来高光时刻。光伏发电与传统业态跨界融合愈发显著,通过“光伏+农业”“光伏+交通”等模式可实现资源立体高效利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以及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在当前日益突出的用地矛盾下,推动“光伏+”模式发展是兼顾实现能源发展与社会可持续的重要路径。
电力设计规划总院新能源处处长岳功昌表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新型储能的装机规模达到1733万千瓦。尽管实现了半年时间装机容量翻一番,但储能仍面临安全运行、商业模式等问题。风光储协同必须提升发电并网支撑能力,还要研究大规模构网型设备接入,提升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
中国电科院新能源研究中心太阳能发电测试与检测室主任张军军分析称,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光伏有望从被动的适应电网到主动的支撑电网,全方位地助力新能源从辅助电源到主力电源的角色转变,从而助力中国3060目标的实现。
中国广核能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助理总裁王暾认为,中国企业在国际能源合作方面要做好三方面的准备:一是要加强互联互通,将国内市场需求和国外资源禀赋有机结合,促进融合发展;二是携手同船出海,整合产业链优势打造海外精品工程,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三是坚持胸怀天下,与项目所在国共建共享,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当着各国领导人的面,拜登撒了一个弥天大谎!
- 遭受噪声污染侵扰可申请诉前禁止令
- 心脑血管病高发季节来临,患者该如何正确用药避免误区?
- 山东泰安东平发生交通事故 已造成11人死亡
- 印度巨型广告牌倒塌已致17人死 警方成立特别调查组
- 【中新文娱年终策划】2022,第二次成功
- 欧洲学者: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致
- 671吨!哥伦比亚可卡因缉获量创新高
- 青海三江源:社会力量修复“地球肌肤”护“中华水塔”
- 规模空前形式创新 2024国家大剧院国际歌剧电影展将启
- 中新健康丨中国专家最新研究获突破:基因编辑一针“剪”血源头抑制角膜新生血管
- “微实事”托举“大民生”
- 云南向350余位海内外同乡推介投资机遇
- “匈中合作成果值得自豪”
- “五一”假期前三天上海迎客894万余人次
- 美拟对中国制造联网汽车开展国家安全风险审查 商务部回应
- 自首后,特朗普狂揽710万美元竞选资金
- 西安动车段:“闷”在厕所里的机械师
- “新疆各民族和谐共处,生活幸福”——非洲阿拉伯国家青年政治家考察团一行参访新疆
- 《武动乾坤4》大结局点映 粉丝齐聚见证双林之战
- 热门推荐
-
- 非洲媒体:非中合作新举措将推动非中携手迈向现代化
- 新疆外贸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进出口同比增长39.1%
- “和美西藏”摄影展走进奥地利 维也纳观众:希望到西藏走一走看一看
- 生产工艺更清洁 创新技术助力北京印刷企业绿色化发展
- 研究报告称:东盟成中国车企海外投资最集中地区之一
- 探访雅安茶厂:千年藏茶 香飘神州
- (经济观察)“双十一”的中国物流业:向偏远地区和海外扩容
- 节后客流高峰冰雪天气来袭 武铁多举措积极应对
- (中国这十年)孙业礼:希望美国电影在尊重受众基础上更好满足中国观众的观影期待
- (两会速递)万立:建议建立预制菜使用提前告知制度
- 教育部:大学校园更好向社会公众开放具有积极意义
- 塞尔维亚前外交官谈塞中友谊“关键之道”丨世界观
- 机械科技齐助力 各地秋粮作物播种和田间管理有序进行
- 2024湖南文旅产业投融资大会融资放款签约总额504.25亿元
- 全国科普日:宁夏将5000余项科普活动送到市民身边
- 中国民用机场协会首次发布《中国机场发展指数》
- 青海法院白皮书指:2023年度行政机关一审败诉率约32%
- 歌剧演员王凯发起成立“艺术之家” 助力艺术家走进直播间
- 书写人性深处的温暖与光亮
- 郁江2024年第1号洪水洪峰通过南宁